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在曹操倾力东征,深陷徐州战局之时,刘衍敏锐地抓住了这稍纵即逝的战略窗口。他的目光,投向了被袁绍外甥高干所据,如今因袁氏衰败和天灾而人心离散、防备空虚的并州。

决策:北进之策

“主公,曹操主力被牵制于徐州,袁熙、袁尚龟缩幽冀,惶惶不可终日。高干在并州,名为主官,实则孤立无援,并州士民久苦袁氏苛政及去岁旱灾,人心思变。此乃收取并州,完成对河北合围之天赐良机!”郭嘉指着地图上的并州,语气肯定。

贾诩补充道:“并州表里山河,东依太行,西凭黄河,北接胡地,乃形胜之地,更是良马产地。得并州,则我军侧翼无忧,骑兵可得补充,更可自北向南,俯视中原!”

荀彧从治理角度考量:“并州地广人稀,虽经战乱旱灾,然若能妥善安抚,迁徙流民充实,假以时日,必成又一根基之地。”

刘衍从谏如流,当即决断:“机不可失!然,曹操虽在东线,亦需防其狗急跳墙。此次出兵,贵在神速,以政治招抚为主,军事威慑为辅,力求最小代价,最快速度平定并州!”

攻略:文武相济,传檄而定

刘衍再次展现其精准的用人眼光和高效的作战风格,兵分两路,直指并州:

1. 西路(主力\/攻心): 以 张辽为主将,徐晃为副,率精兵两万,自河内郡北上,直扑并州门户壶关。此路关键在于利用张辽的并州(雁门马邑)出身和威望,以及其骁勇善战之名,进行政治攻势。大军所到之处,广发檄文,宣告“只诛首恶高干,余者不问”,并列举高干及袁氏在并州的种种失政,承诺免除苛捐杂税,安置流民。许多并州本地士族和将领,本就对高干不满,见张辽率青州精锐而来,又闻刘衍仁政,纷纷望风归附。壶关守将甚至未做像样抵抗,便开关献降。

2. 东路(策应\/威慑): 以 赵云为主将,率白马义从及部分精锐步卒,自常山国(已属刘衍)西进,穿越井陉,威胁并州州治晋阳的侧翼。赵云行军迅捷,作风清廉,其部秋毫无犯,进一步瓦解了并州军民的抵抗意志。

高干困守晋阳,本欲凭借城防顽抗,等待(根本不存在的)援军。然而,张辽、赵云两路大军进展神速,很快对晋阳形成夹击之势。城内人心惶惶,不断有将领和官员暗中与青州军联络。高干见大势已去,知抵抗只有死路一条,在部下的劝说下,最终选择开城投降。

张辽、赵云顺利进入晋阳,接收府库,安抚百姓。刘衍闻报,立刻下令:

· 善待高干及其家眷,将其送往平原闲居,以示宽大。

· 任命张辽为并州刺史,假节,总揽并州军政,利用其本地威望迅速稳定局势。

· 徐晃留驻晋阳,辅助张辽,整编降军,肃清残敌。

· 赵云所部继续北上,巡行雁门、云中等边郡,震慑塞外胡人,宣示主权。

善后:巩固根基

并州的平定,并非军事占领的结束,而是治理的开始。刘衍深知此地的重要性与复杂性。

· 移民实边: 迅速从青州、冀州迁徙部分人口(包括去年吸纳的流民)至并州南部盆地,分发土地、农具,恢复农业生产。

· 怀柔胡汉: 对并州境内的匈奴、乌桓等部族,采取招抚政策,设立互市,允许其在一定区域内游牧,但要求其首领遣子为质,承认刘衍的宗主权,共同防御更北方的鲜卑。

· 兴修水利,鼓励牧马: 修复并州境内水利设施,同时利用其草原资源,设立官方牧场,大力发展养马业,为骑兵提供优质战马。

· 启用本土人才: 大力征辟并州本土贤才,如王凌、郝昭等,与青州系官员共同治理。

至此,刘衍的势力范围在极短时间内得到了巨大扩张:

· 全据青州。

· 掌控冀州大部(渤海、河间、安平、清河等郡)。

· 稳固关中三辅。

· 新得并州全境。

其疆域北抵塞外,南与曹操隔河(黄河)相望,东临大海,西控雍凉。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北方第一强藩,对蜷缩在幽州一隅的袁熙、袁尚形成了泰山压顶般的战略包围,也对正在徐州苦战的曹操,构成了致命的侧翼威胁。

天下的震动

刘衍轻取并州的消息传出,天下再次为之侧目。

· 曹操在徐州前线 接到急报,又惊又怒,几乎吐血!他万万没想到刘衍的动作如此之快,如此狠辣!并州一失,其势力连成一片,自己不仅彻底失去了争夺河北的可能,连大本营兖州都直接暴露在青州兵锋之下!他攻徐州的战略意图几乎完全破产,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 刘备在徐州得知后,心情复杂。一方面,刘衍的壮大牵制了曹操,缓解了他的压力;另一方面,一个如此强大的“盟友”,也让他深感未来的渺茫与自身处境的微妙。

· 幽州的袁熙、袁尚 更是如坐针毡,覆灭似乎只在旦夕之间。

· 江东孙权、荆州刘表 则对这位北方崛起的巨无霸充满了深深的忌惮。

站在新得的晋阳城头,北望苍茫太行,张辽心中感慨万千。他曾是并州子弟,如今以征服者的身份回归,却肩负着安抚与重建的重任。他知道,自己追随的主公,其志绝非偏安一方。并州的归附,如同为这条已然腾飞的巨龙,增添了又一只强有力的爪牙。

北疆砥定,中原的棋局,也因刘衍这记漂亮的“旁敲侧击”,进入了全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