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 > 第78章 钱眼里的寒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鲁工那把“尺子”,在“林记”的筋骨血肉里,一寸寸地量着,虽不免带来阵痛,却也实实在在量出了些以往模糊不清的门道。烤炉的热场被重新规划,几个关键的控制点参数经过反复验证,渐渐固定下来,点心的品质,果然肉眼可见地稳定了许多。连最固执的李师傅,对着那出炉后几乎炉炉如一、酥脆度恰到好处的桃酥,也说不出旁的来,只背着手,闷声嘀咕一句:“这铁疙瘩……倒也有几分用处。”

沈技术员更是如同脱胎换骨,白日跟着鲁工在车间里摸爬滚打,记录数据,调试参数;夜里就着昏黄的灯光,啃读鲁工带来的那些天书般的专业书籍,眼里燃烧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求知欲。他觉得自个儿像是那久旱的秧苗,终于遇上了甘霖,拼命地吮吸着。

可这甘霖,浇灌的是技术和规矩的田地,却解不了现实里那越绷越紧的资金之渴。

县里那笔无息贷款,像一滴水落入旱地,眨眼就见了底。新机器的尾款要结,添置的检测仪器耗材要钱,鲁工虽说是顾知行安排,食宿简单,可一些必要的实验用品、往来信函、资料复印,哪一样不要开销?更别提那压在晓燕心头最沉的——下个季度到期的信用社贷款。

账本上的数字,晓燕如今都不敢细看,只觉得那一个个阿拉伯字码,都像是张着嘴的饕餮,等着吞噬“林记”这点刚刚攒起来的微薄家底。工人们缓发的分红,她咬着牙,东挪西凑,总算是补发了一部分,可人心里的那本账,岂是那么容易平的?眼瞅着厂子里又是请高人,又是添设备,花钱如流水,却不见多少真金白银的进项,私下里的嘀咕声,便又渐渐响了起来。

这天,晓燕正和鲁工、沈技术员在办公室里,商讨着如何进一步优化那“老面肥”的养护流程,以期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基础上,提高发酵效率和稳定性,门卫大爷又慌慌张张地跑进来,也顾不上鲁工在场,压着嗓子对晓燕说:“晓燕!那……那辆黑轿车又来了!还是那个南边的黄老板!”

晓燕心里咯噔一下,手里的铅笔“啪嗒”掉在了桌上。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她定了定神,对鲁工和沈技术员说了声“您二位先商量着”,便整理了一下衣衫,迎了出去。

厂门口,那辆锃亮的黑色皇冠轿车,果然又停在了老地方。黄永发依旧是一身笔挺西装,油头粉面,只是脸上那笑容,比上次更多了几分志在必得的从容。他身边,还跟着一个夹着公文包、戴着金丝眼镜的陌生男人,看样子像个律师或者会计师。

“林厂长,别来无恙啊!”黄永发热情地伸出手,仿佛多年老友。

“黄老板。”晓燕与他轻轻一握,语气平淡。

“听说林厂长最近又在省城博览会上大放异彩,还请来了省里的专家指导,真是可喜可贺!”黄永发话语恭维,眼神却锐利地扫过略显陈旧的厂院,和在车间门口好奇张望的工人,“看来‘林记’这是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

晓燕不接他的话茬,只问:“黄老板这次来,是……”

“哦,还是为了合作的事。”黄永发笑容不变,示意了一下旁边的金丝眼镜,“这位是陈会计师。我们公司对‘林记’的前景非常看好,经过慎重评估,决定提高收购……哦不,是入股的条件。”

他使了个眼色,那陈会计师立刻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新的计划书,比上次那份更加精美厚实。

“林厂长,请看,”黄永发翻开计划书,指着上面一串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我们愿意将入股资金提高三成!并且,可以协助‘林记’偿还现有的所有债务!林厂长您依旧担任总经理,负责生产,我们绝不干涉。市场推广、品牌运营、资金运作,全部由我们专业的团队负责!保证三年内,让‘林记’成为全省,不,是全国知名的品牌!”

那数字,像带着魔力,撞得晓燕耳膜嗡嗡作响。偿还所有债务!这对于眼下焦头烂额的她来说,诱惑太大了。她几乎能感觉到,身后厂院里那些竖起的耳朵,和那一颗颗被这巨大数字搅动得躁动不安的心。

黄永发观察着晓燕的神色,见她沉默,便又加重了筹码,声音压低,带着蛊惑:“林厂长,我知道你难。守着个金饭碗,却为那点流动资金愁白了头,何苦呢?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你专心做你的点心,不好吗?你看看你现在,请专家,买设备,立规矩,投入这么大,万一……我是说万一,市场有个风吹草动,或者那外商的单子黄了,你这摊子,可就全砸手里了!跟我们合作,风险我们担,利润大家分,这才是正道!”

这话,像一根冰冷的针,精准地扎在了晓燕最脆弱、最焦虑的神经上。她握着那份沉甸甸的计划书,手指关节有些发白。阳光照在计划书烫金的封面上,反射出刺眼的光,那光里,仿佛也带着黄永发眼中那志在必得的寒芒。

她抬起头,目光越过黄永发,望向车间。鲁工和沈技术员不知何时已站在了办公室门口,正关切地看着这边。李师傅也拄着根木棍,从车间里踱了出来,蹲在老槐树底下,吧嗒着旱烟,烟雾缭绕,看不清神情。

一边是唾手可得的巨额资金和看似光明的前景,能立刻解除她所有的燃眉之急;另一边,是刚刚起步、前途未卜的自主之路,布满荆棘,需要她带着大伙儿继续咬牙硬撑。

黄永发的话,并非全无道理。自主创业,风险自担,这份沉重,她比谁都体会得深。

“林厂长,”黄永发见她久久不语,以为她动了心,语气愈发和缓,“机会不等人。我们这次是带着最大的诚意来的。只要你点头,资金一周内到位!”

晓燕的目光,从鲁工那花白的头发,移到沈技术员那满是求知欲的脸,最后,落在老槐树下李师傅那佝偻而沉默的背影上。

她想起了省城博览会上的那个奖状,想起了顾知行信里的叮嘱,想起了自己对着陈默的遗像发过的誓,要把“林记”好好办下去。

这“林记”,不只是她林晓燕的,更是李师傅他们这些老师傅的,是厂子里每一个工人的,是清源县街坊邻居们认了几十年的老牌子。把它交出去,哪怕只是部分交出去,交给一群只认钱、追求最快回报的商人,那“林记”,还是原来的“林记”吗?那老面肥里带着的、几代人传下来的“魂儿”,还能保得住吗?

她深吸了一口气,将那本能解决她所有困境的计划书,轻轻合上,递还给黄永发。

“黄老板,”她的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后的平静,“您的好意,俺们心领了。可‘林记’,是俺们大家伙儿的‘林记’。俺们想靠自个儿的手,把它撑起来。哪怕慢点,难点,俺们也认了。”

黄永发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像是被冻住了一般。他盯着晓燕,眼神里那点伪装的温和彻底褪去,只剩下商人的冰冷和一丝被拒绝的恼怒。

“林厂长,你可想清楚了!”他语气生硬,“错过这个机会,你们会后悔的!”

“俺想清楚了。”晓燕迎着他的目光,毫不退缩。

黄永发盯着她看了几秒钟,忽然冷笑一声,一把抓过计划书,转身拉开车门。“好!好!有骨气!我倒要看看,你们这老掉牙的玩意儿,能撑到几时!”他钻进车里,重重地关上车门。

黑色皇冠发出一声低吼,猛地倒车,轮胎碾过地上的土块,扬起一片灰尘,绝尘而去。

晓燕站在原地,看着那轿车消失的方向,只觉得浑身发软,后背早已被冷汗浸湿。她知道,她拒绝的不是一笔钱,而是一个可能让“林记”迅速做大的捷径,也彻底得罪了一个有能量的商人。

“晓燕姐……”方芸不知何时来到她身边,担忧地扶住她。

晓燕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她转过身,看着围过来的鲁工、沈技术员,和那些从车间里走出来的、神色复杂的工人们。

她走到老槐树下,对着蹲在那里的李师傅,也对着所有人,大声说道:“钱,咱没要!往后,咱‘林记’的路,还得靠咱自个儿,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可能更难,可能更慢,可咱走得踏实!大伙儿,有没有信心,跟俺一起,把这难关闯过去?”

短暂的寂静后,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有!”

接着,更多的声音汇聚起来,虽然不算整齐洪亮,却带着一股破釜沉舟的劲儿:“有!”“俺们跟着你干!”“闯过去!”

李师傅站起身,把烟袋锅子在鞋底上磕了磕,混浊的老眼里,闪过一丝复杂的光,最终,也只重重地说了一个字:“干!”

晓燕看着这一张张重新燃起斗志的脸,心里那因拒绝巨款而产生的空落和不安,渐渐被一种更坚实的东西填满。

路,是自己选的。再难,也得走下去。

只是,那黄永发离去时眼中的寒光,像一根刺,扎在她心里,让她隐隐觉得,这场关于“林记”未来的争夺,恐怕,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