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下午两点,雨势未减,天色阴沉得如同傍晚。三辆印着“卫生监督”字样的白色面包车,顶着凄风冷雨,鱼贯驶入“林记”厂区,停在办公楼前的空地上。车门打开,七八个穿着藏蓝色制服、表情严肃的工作人员下了车,为首的是个四十多岁、面容冷峻的男子,正是电话里那个自称稽查科的李科长。

林晓燕早已带着王胖子、沈静和李师傅等在楼门口。她穿着一身干净的深蓝色工装,头发一丝不苟地挽在脑后,脸上看不出丝毫慌乱,只有一种沉静的、近乎凝重的坦然。雨水打湿了她的肩头,她却站得笔直。

“李科长,各位领导,欢迎莅临指导。”晓燕上前一步,声音平稳,不卑不亢。

李科长目光锐利地扫过她和身后几人,又抬眼看了看在雨中静默的厂房,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公事公办地点点头:“林厂长,客气话就不多说了。我们按程序进行检查,希望你们配合。”

“一定配合。”晓燕侧身让开道路,“请。”

检查队伍径直走向原料仓库。仓库大门敞开,里面灯火通明,地面干净得反光,所有原料麻袋码放整齐,离墙离地,标识清晰。沈静立刻递上厚厚一摞装订好的记录本:“李科长,这是我们检验室建立以来,所有原料的入库检验报告、供应商资质证明以及每批次的抽样检测数据。所有指标均符合甚至优于我们内控标准。”

李科长接过,随手翻看了几页,目光在那些密密麻麻的数据和清晰的图表上停留片刻,又示意手下人随机抽检了几袋不同批次的红豆、面粉和糖。手下人当场打开,取出样品仔细查看、嗅闻,甚至有人拿出放大镜观察。空气仿佛凝固,只有雨声和检查人员偶尔的低语。王胖子紧张得额头冒汗,李师傅则绷着脸,眼神死死盯着那些翻动他视若珍宝的原料的手。

最终,负责抽检的人员对李科长微微摇了摇头。李科长合上记录本,脸上依旧没什么变化:“去生产车间。”

车间里,机器已经暂时停止运转,但依旧保持着生产状态下的整洁。地面无积水,工具摆放有序,窗户明亮,通风系统正常运行。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工作服,戴着口罩和帽子,站在各自的工位旁,神情紧张却纪律严明。李师傅忍不住上前一步,指着那几台擦拭得一尘不染的机器和光洁的操作台,瓮声瓮气地说:“领导,俺们这车间,不敢说最好,但绝对干净!每天下班里里外外都打扫,一点油污都不留!”

检查人员分散开来,有人查看消毒记录,有人检查下水道地漏,有人用棉签擦拭设备缝隙取样,有人甚至爬上了高高的支架查看顶部卫生情况。沈静紧跟在一旁,随时解答关于工艺流程和卫生控制的提问,她的回答条理清晰,引用的都是检验室的实际数据和成文的操作规范。

晓燕默默地跟在队伍后面,目光平静地扫过车间的每一个角落。她看到角落里一个年轻学徒因为紧张,手下意识地往工作服上蹭了蹭,她立刻递过去一个安抚的眼神,那学徒赶紧站好,脸涨得通红。她看到李科长在一个洗消池前停下,用手摸了摸池壁,又看了看旁边的消毒液配比说明和更换记录,微微颔首。

整个过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检查人员几乎是用放大镜在寻找可能存在的瑕疵。终于,一行人来到了最后的目的地——包装车间和成品仓库。

就在这里,一个年轻的检查员在抽查一批即将封箱的“流金岁月”礼盒时,忽然“咦”了一声。他拿起一盒点心,指着包装盒侧面的一个角落:“李科,你看这里。”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过去。只见那硬挺的红色卡纸包装盒的侧边接缝处,有一小片大约指甲盖大小的、不起眼的暗红色污渍,像是印刷时不小心蹭上的油墨,又像是……别的什么东西。

李科长的眼神瞬间锐利起来,他接过那盒点心,仔细看了看,又凑近闻了闻,眉头紧紧皱起。“这是什么?”他抬眼,目光如炬地看向晓燕。

王胖子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沈静也屏住了呼吸。李师傅更是急得差点要冲上去辩解。

晓燕的心也是猛地一沉,但她强迫自己保持镇定。她走上前,并没有急于辩解,而是先仔细看了看那片污渍,然后转身,从旁边尚未封箱的产品中,随机抽取了几盒,仔细检查同样的位置。

“李科长,”她抬起头,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清晰,“这批新包装是我们最近才启用的,印刷厂送来的第一批货。如果真是生产环节或者原料的问题,不可能只有这一盒出现如此局部的、且位于包装外侧的污渍。”她将手中几盒干净整洁的点心递过去,“您看,其他产品都完好无损。这一盒,极有可能是印刷厂品控疏忽,或者在运输、搬运过程中意外造成的个别污染。我们可以立刻联系印刷厂核实情况,并封存这批包装,进行全面检查。”

她的反应迅速而理性,没有推诿,而是给出了合理的推测和明确的处理方案。李科长看着她沉静而坦荡的眼神,又看了看手中那盒带污渍的点心和旁边几盒完美无瑕的产品,脸上的严厉似乎松动了一丝。他没有立刻表态,而是示意手下将那一盒点心作为证物单独封存。

最终,所有的现场检查和抽样完成后,检查队伍回到了办公楼会议室。李科长和几名主要人员开始查阅沈静提供的所有书面记录——从原料采购合同、供应商资质,到每一批次的检验报告、生产流程记录、员工健康证、设备维护保养日志、乃至垃圾处理记录……文件堆积如山,却整理得井井有条,时间链条完整,数据相互印证。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窗外的雨声不知何时停了,只有屋檐滴水的嗒嗒声。会议室里只剩下翻动纸张的沙沙声和偶尔低沉的询问。晓燕、沈静和王胖子安静地坐在一旁等待,每一秒都显得无比漫长。

终于,李科长合上了最后一本记录,抬起头,目光再次扫过晓燕几人。他的脸上,那层公事公办的冰霜,似乎融化了些许。

“林厂长,”他开口,声音比来时缓和了许多,“从目前的检查情况来看,你们厂的硬件设施、卫生管理、过程控制以及相关记录,整体上是比较规范的,远超很多同规模的企业。尤其是这个检验室的建立和相关数据的应用,走在了前面。”他话锋一转,指向那个被封存的点心盒,“不过,这个包装污染的问题,虽然可能是个别现象,但也反映出你们在供应链管理和最终产品出厂检验上,还存在需要加强的环节。我们会对此进行进一步调查核实。”

他站起身,身后的检查人员也开始收拾东西。“今天的现场检查暂时就到这里。相关抽样我们会带回去检测,最终结果会以书面形式通知你们。在此期间,希望你们继续严格管理,确保产品质量。”

没有当场下达处罚,没有勒令停产。这几乎是最好的结果了!

王胖子差点软倒在地,沈静也长长舒了一口气。晓燕悬着的心终于落回实处,一阵虚脱般的疲惫感袭来,但她依旧强撑着,将李科长一行人送到车旁。

“李科长,辛苦各位领导了。我们一定吸取教训,进一步完善管理。”她的感谢发自内心。

李科长在上车前,脚步顿了顿,回头看了晓燕一眼,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林厂长,做企业不容易,尤其是做实体的。树大招风,以后……多加小心。”

车子驶离厂区,带走了一天的阴霾与紧张。雨后的天空,透出一抹稀薄的、却真实存在的亮色。

晓燕站在湿漉漉的空地上,望着远去的车影,回味着李科长最后那句话,心中波澜起伏。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看似暂时平息,但她知道,“树大招风”四个字背后,意味着更多的明枪暗箭,还在未来等着她和“林记”。

她转过身,看着身后那些因为紧张和疲惫而显得有些憔悴,却眼神明亮的员工们,一股暖流与责任感油然而生。

风雨验真金。这一次,“林记”扛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