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Showroom的展示周期在零星却珍贵的订单与关注中落下帷幕。苏晚和陈雪带着复杂的心情,以及一沓厚厚的市场反馈记录,踏上了归国的航班。当飞机冲破云层,飞行在平流层之上,苏晚望着舷窗外无边无际的云海,心中却没有丝毫的轻松。巴黎的灵光、米兰的闭门羹、纽约的冷遇与微光……这短短数月高强度的海外市场实地考察,像一场信息风暴,在她脑海中激烈地碰撞、发酵。
回国后,她甚至没有给自己一天喘息的时间,时差尚未完全倒过来,便立刻召集了设计部、市场部、生产部的核心骨干,召开了一场至关重要的产品策略反思会。会议室的白色幕布上,投影着整理归纳后的欧美市场反馈摘要,那些冰冷的文字和图表,无声地揭示着一个残酷的事实——“锦绣”的产品,在欧美市场出现了严重的 “水土不服”。
赵晓明率先发言,他指着幕布上来自纽约买手和薇薇安·王的直接反馈,语气沉重:
“苏总,各位,情况不容乐观。综合巴黎和纽约的反馈,我们目前主打的设计,尤其是代表我们最高水平的‘墨韵’系列,在欧美市场遭遇了明显的审美壁垒。”他切换了一张ppt,上面罗列着关键词:
“版型:他们普遍认为我们的修身旗袍领、h型宽松廓形对西方人体型不够友好,强调腰线、胸线和肩部线条的诉求与我们追求写意、含蓄的剪裁逻辑冲突。”
“尺寸:我们的标准尺码体系,无论是长度、围度还是袖长,都与欧美消费者的平均身材数据存在显着差异,直接导致试穿效果大打折扣。”
“色彩偏好:对方反馈我们的黑白灰主调、低饱和度的水墨色系‘过于沉闷’、‘缺乏活力’,他们更倾向于明快、高饱和、或者更具视觉冲击力的色彩组合。”
陈雪补充道,她的脸上带着不甘却又不得不承认的无奈:“不仅仅是这些硬件参数。他们对‘实穿性’的理解也与我们不同。我们的‘艺术感’在他们看来,有时意味着‘不日常’、‘难以搭配’。他们需要的是能在各种社交场景快速建立辨识度的‘战袍’,而非需要静心品味意境的‘艺术品’。”
这些差异,细致入微,却又巨大得如同鸿沟,涉及到底层的身体结构、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不是简单的“好”与“坏”的评判,而是两种不同审美体系和消费逻辑的正面碰撞。
数据与事实摆在面前,会议室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随即,一场激烈的争论在设计部内部爆发了。
以一位资深老师傅和部分保守派设计师为代表的一方,情绪激动:
“我们坚持了这么久的东西方美学融合,难道就因为他们看不懂、不习惯,就要全盘否定吗?‘墨韵’系列在国内能拿‘金梭奖’,就证明了它的价值!难道为了迎合市场,我们就要放弃自己的文化根骨,去做那些花里胡哨、没有内涵的东西吗?”老师傅的脸因激动而泛红,“坚持东方美学,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不能动摇!”
而另一部分更年轻、更关注市场数据的设计师则持反对意见:
“师傅,市场是残酷的!再好的理念,如果消费者不买单,就是空中楼阁!我们现在是在开拓国际市场,就必须尊重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如果我们的版型别人穿不了,颜色别人不喜欢,那所谓的文化输出就是一句空话!我认为,必须下决心彻底迎合西方审美,至少在针对海外市场的产品上,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甚至推出完全西化的产品线!”
“迎合?那还是‘锦绣’吗?岂不是成了四不像?”
“不改变,连门都进不去,谈何输出?”
这不再是模糊的方向之争,而是关乎设计灵魂的路线抉择。是坚守文化自信,哪怕暂时曲高和寡?还是彻底向市场低头,丧失自我以换取入场券?会议室里弥漫着焦虑与迷茫的气氛,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就在这时,坐在主位的苏晚突然脸色一白,猛地用手捂住嘴,强压下喉咙涌起的一阵不适。持续的奔波、巨大的精神压力,加上日益明显的孕期反应,让她的身体发出了警告。一阵剧烈的孕吐感袭来,她额角瞬间渗出细密的冷汗。
“苏总!”坐在她旁边的陈雪率先发现不对,低声惊呼。
苏晚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她深吸了几口气,强行将那股翻江倒海的感觉压下去,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但眼神却重新聚焦,锐利地扫过争论不休的众人。
“争论,解决不了问题。”她的声音因为刚才的不适而略显虚弱,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都安静一下。”
所有人都停下了争论,担忧地看着她。
苏晚没有解释自己的身体状况,她将注意力拉回到幕布的反馈数据上,缓缓说道:“老师傅说得对,东方美学是我们的根,不能丢。但市场部的同事也没错,脱离市场的设计,是无本之木。”
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积聚力量,也似乎在让这个看似矛盾的观点在众人心中沉淀。
“我们之前的问题,或许不在于坚持东方美学,而在于表达方式。”她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我们用国内市场的思维和习惯,去表达我们以为的‘东方美学’,然后希望国际市场能理解并接受。这本身就是一种傲慢。”
她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两个圆圈,一个标注“内核”,一个标注“外壳”。
“东方美学的精神内核——和谐、意境、匠心,这些是我们可以坚持,也必须坚持的‘内核’。但承载这个内核的‘外壳’——版型、尺寸、色彩、乃至具体的图案应用方式,必须根据目标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重塑!”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敲响,秘书端着一杯温水和一小碟苏打饼干走了进来,轻声对苏晚说:“苏总,林厂长刚才来电,叮嘱您一定要按时吃点东西,缓解一下。”
苏晚微微一怔,接过温水和饼干,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她这才想起,在刚才身体不适的间隙,她似乎给林长河发过一条简短的信息,只说了句“有点反胃”。她没想到,他立刻就有了行动。林长河远程协调了她在省城的母亲,而母亲又立刻联系了秘书。这种无声却细致的关怀,让她在事业的艰难时刻,感受到了坚实的后盾。
她喝了口水,压下再次泛起的恶心,继续主持会议,语气变得更加坚定:
“所以,答案不是二选一。不是坚持,也不是迎合。是创造性的转化!”
她目光炯炯地看向陈雪,这个在海外考察中成长迅速、对东西方审美都有所领悟的年轻设计总监。
“我决定,正式成立‘国际产品线’项目组!”苏晚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回荡在会议室里,“这个项目组,由陈雪牵头负责,抽调设计、版型、工艺方面的精锐力量,独立运作!”
“你们的任务,不是复制国内产品,也不是盲目模仿西方。而是专门针对海外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良设计!深入研究欧美消费者的体型数据、穿着习惯、色彩偏好,将我们‘锦绣’的东方美学内核,用他们能够理解、乐于接受的‘外壳’重新包装和表达出来!”
这个决定,如同拨云见日,瞬间为争论不休的团队指明了方向。它既守住了文化的根,又直面了市场的现实。
苏晚没有在非此即彼的争论中陷入僵局,而是以一个更高维度的决策,跳出了思维的陷阱,找到了一条看似矛盾却充满智慧的中间道路——通过成立独立的、目标明确的项目组,来实现产品的精准化和分层化运营。
陈雪猛地抬起头,眼中闪烁着被信任和挑战点燃的光芒,她用力地点了点头:“苏总,我明白!我们一定拿出既保留‘锦绣’灵魂,又能被国际市场接受的新方案!”
之前争论的双方,此刻也意识到了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坚守派看到了文化内核被保留的希望,改革派看到了产品适应市场的可能。会议室内紧张对立的氛围,瞬间被一种新的、充满挑战性的目标感所取代。
苏晚看着重新燃起斗志的团队,苍白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疲惫却欣慰的笑容。她知道,这只是国际化长征中解决的一个具体问题,前路依然漫长。但找准了方向,哪怕步伐慢一些,也总比在原地争论不休要好。
身体的疲惫与不适依然存在,但心中那份因为清晰战略而生的力量,以及远方那份无声却坚实的支持,让她有勇气继续面对接下来的所有风浪。“水土不服”的产品,必将迎来一次脱胎换骨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