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神级外科:从边境医生开始 > 第179章 来自斯德哥尔摩的邀请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9章 来自斯德哥尔摩的邀请函

江源的空气,总是带着一丝凛冽的青草清甜。

林默和张浩带着团队骨干,已经在江源州人民医院连续奋战了三天。第二批的五名危重IpAh患者,手术难度远超第一批,如同在悬崖边缘行走,每一步都需万分谨慎。林默主刀完成了前两台最复杂的“ASd+potts”分流术,张浩在他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了第三台。手术室内,无影灯下的时间仿佛被拉长,只有监护仪的滴答声和器械的细微碰撞声,交织成一首与死神赛跑的交响曲。

当林默脱下手术衣,带着一身疲惫走出手术室时,窗外已是繁星满天。高原的星空,格外低垂,也格外璀璨。

“师父,剩下两个,明天我和青屿配合,应该没问题。”张浩跟在他身后,声音有些沙哑,但眼神里闪烁着经过高强度锤炼后的自信光芒,“您明天不是要飞岗巴做前期勘察吗?这边放心。”

林默点了点头,拍了拍张浩的肩膀。这个当初有些莽撞的徒弟,如今已是能让他放心托付一方的悍将。他正要开口,口袋里的手机震动起来。

是苏晚晴发来的加密邮件,标题带着醒目的红色标记——【紧急:盖伦奖委员会官方通知】。

林默眉头微动,走到走廊尽头的窗边,点开了邮件附件。

那是一封措辞典雅、格式严谨的官方信函,落款是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盖伦奖评委会。纯英文的文本,核心意思却清晰无比:

“……鉴于您在肺动脉高压杂交治疗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就,以及‘林默术式’所展现出的卓越创新性与临床价值,我们荣幸地正式邀请您,出席于下月十五日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的本年度盖伦奖颁奖典礼……”

随信附上的,还有详细的日程安排、邀请人员名单(限定本人及一名随行人员),以及一系列需要确认的回执文件。

不是获奖通知,是颁奖典礼的邀请函。

这意味着,他进入了最终候选名单,拥有了亲临那个医学圣殿的资格,但最终的金色奖杯,按照这封信的潜台词,大概率与他失之交臂。

林默的目光在信函上停留了足足一分钟,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的变化,既没有预料之中的失落,也没有身为最终候选人的狂喜。仿佛看到的,只是一份普通的学术会议通知。

他关掉邮件,直接拨通了苏晚晴的视频通话。

屏幕那头的苏晚晴,似乎也在等待,背景是她灯火通明的办公室。她看着林默,眼神里带着一丝询问,没有先开口。

“收到了。”林默的声音平静无波,“下月十五号,斯德哥尔摩。”

“嗯。”苏晚晴轻轻应了一声,观察着他的神色,“根据我们掌握的信息,今年的奖项,更倾向于颁给一款新型抗癌药物的研发团队。邀请函,是对你和‘林默术式’国际影响力的最高肯定。”她顿了顿,补充道,“当然,这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国际舞台。”

“我知道。”林默点头,“时间上,和我们去岗巴县深度调研的初步计划有冲突。”

“冲突可以协调。”苏晚晴立刻说道,“盖伦奖的邀请,意义非凡。就算不能获奖,能在那个场合亮相,本身就是一种胜利。部里和韩老的意思,也是希望你能去。这对‘星火计划’提升国际能见度,争取更广泛的合作资源,大有裨益。”

这是从更高层面给出的建议。个人的荣誉得失可以看淡,但借此机会将中国基层医疗创新的“星火”展现在世界面前,意义重大。

林默沉吟片刻,目光越过手机屏幕,仿佛看到了窗外那片等待他踏足的高原:“岗巴的情况,比江源更复杂,基础更薄弱,早一天介入,可能就能多救几个人。”

“我明白。”苏晚晴理解他的纠结,“但斯德哥尔摩之行,或许能为岗巴、为‘星火’带来意想不到的机遇。而且,信函里提到,颁奖典礼后,有一系列顶尖学术机构的交流和访问机会,包括对欧洲心肺疾病中心的考察。”

欧洲心肺疾病中心,那是世界心脏外科的又一圣地,拥有诸多前沿技术和理念。

林默的眼神终于有了一丝波动。技术交流,前沿考察,这对不断优化术式、应对岗巴可能遇到的新挑战,确实具有吸引力。

“这样,”他做出了决断,“岗巴的初步调研,按原计划,我明天带一个小分队先去,完成基础疾病谱和医疗资源摸底,时间压缩到五天。然后返回滨海,准备斯德哥尔摩之行。你协调院里和部里,尽快办理出访手续。”

“好!”苏晚晴利落应下,“随行人员名单……”

“张浩要留在江源主持后续手术,走不开。”林默几乎不假思索,“让陆青屿跟我去。她的数据分析能力、语言优势,以及对‘星火计划’全局的了解,在交流和访问中用得上。”

选择陆青屿,完全是出于工作和学术层面的考量。

苏晚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随即恢复如常:“好,我通知青屿准备。你自己在岗巴,一切小心。”

结束通话,林默将手机放回口袋,重新将目光投向星空。斯德哥尔摩的邀请,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漾开了涟漪,但并未改变湖水的深度与流向。他的核心坐标,始终是脚下需要他的土地,和亟待救治的生命。

第二天清晨,林默带着两名团队成员,登上了前往西部高原岗巴县的越野车。车辆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窗外的景色从森林草甸逐渐变为荒芜的戈壁和裸露的岩壁,氧气也越来越稀薄。

与此同时,关于林默收到盖伦奖颁奖典礼邀请函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在国内医学界和媒体圈引起了新一轮的热议。

“虽败犹荣!”“进入最终候选,已是国内医界里程碑!”“林默医生将代表中国医学,亮相世界顶级舞台!”类似的标题开始占据各大门户网站的健康版块和社交媒体热搜。

而在颠簸的越野车后座,林默正就着昏暗的光线,翻阅着岗巴县过去十年死亡病例登记报告的影印件,眉头紧锁。那来自北欧的荣誉召唤,似乎已被高原的风沙吹散,他所有的注意力,都凝聚在手中这份沉甸甸的、由生命书写的“病历”上。

对他而言,解决这纸上每一个冰冷的数字背后所代表的痛苦,远比一座遥远的奖杯,更具分量。

斯德哥尔摩的灯光固然璀璨,但岗巴县手术室里哪怕只有一盏无影灯被点亮,也能照亮一方生命的前路。

他的征途,是双线的。一条通向学术的殿堂,去汲取,去展示;另一条,则深入病痛的腹地,去拯救,去开拓。两者,最终都汇向同一个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