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神级外科:从边境医生开始 > 第147章 硬核数据的回响与新的挑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7章 硬核数据的回响与新的挑战

林默那两份如同重磅炸弹般的报告,以及瑞泰公司紧随其后的高调捐赠,其回响比预想中来得更快、更猛烈。

首先做出反应的是省卫健委。赵立民处长直接给苏衡书记打了电话,语气是毫不掩饰的赞赏与支持:“苏书记,你们杂交中心这个林默,不得了啊!不声不响在龙泉搞出这么大动静!这份阶段性报告我看了,数据扎实,病例典型,疗效确切!尤其是你们那两个年轻医生能独立完成手术,这说明技术是可复制、可推广的!这才是我们星火计划真正需要的‘火种’!部里领导看了简报,也非常关注!至于那些不合时宜的行政规定……哼,我会在适当场合表明省里的态度,绝不能给真正的技术创新设置障碍!”

韩老那边则更直接,一个电话打到了林默这里,声音洪亮,带着欣慰:“小子,干得漂亮!就知道你憋着大招呢!用数据和病例说话,这才是硬道理!专利的事情晚晴跟我汇报了,思路很对,既要保护,也要共享。放心大胆地干,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帮你们顶住些歪风邪气!”

就连《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辑部也很快回复,对林默团队提交的报告给予高度评价,并正式发出邀稿函,希望他们能将此成果整理成正式论着,争取在重要栏目刊发。

这些来自高层的明确支持,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瞬间吹散了笼罩在团队头上的部分阴霾。王副院长那边暂时偃旗息鼓,那份《补充规定》在院内似乎也被无限期搁置讨论,再无人提起。

然而,外部压力稍减,内部更严峻的挑战却浮出水面。

随着手术病例积累到两位数,遇到的病情也愈发复杂、个性化。第十一例患者,老矿工李大山,他的尘肺合并了广泛的胸膜钙化粘连,如同在肺表面覆盖了一层坚硬且不规则的石壳,胸腔镜几乎无处下手。

“林主任,这……这还能做吗?”胡一山看着ct片上那一片白花花的钙化影,心里直打鼓。

林默凝视着影像,手指在屏幕上缓慢移动,测量着钙化区域的厚度和范围。“胸膜剥脱,是第一步。”他沉声道,“但传统的钝性剥离或电刀分离,在这种钙化程度上,效率低,出血风险高。”

他思考了片刻,对器械护士吩咐:“准备超声骨刀。”

“超声骨刀?”众人都是一怔,那是骨科和神经外科常用于处理骨骼的器械。

“钙化组织与骨骼在物理特性上有相似之处。超声骨刀具有切割精准、热损伤小、对软组织影响轻微的特点。”林默解释着他的思路,“我们可以尝试用它来‘雕刻’开这层钙化外壳,暴露下方的肺组织。”

这是一个大胆的器械跨界应用。手术中,林默手持高速振动的超声骨刀尖端,如同一位微雕大师,小心翼翼地在那坚硬的钙化胸膜上切开一条细缝,然后改用精细的剥离子,一点点将钙化斑块从肺表面分离。过程极其缓慢,对主刀的稳定性和耐心是极大的考验。但效果是显着的,硬壳被成功破除,下方被压迫的肺组织得以重见天日,为后续的肺单元重塑创造了可能。

这台手术耗时近十个小时,当最后一个吻合口检查完毕,确认无漏气时,所有参与人员都几乎虚脱,但眼神里充满了攻克难关后的兴奋。林默再次用他超越常规的思维和精湛的技术,拓宽了手术的边界。

与此同时,苏晚晴和陈薇的沟通也进入了深水区。瑞泰捐赠的设备解决了龙泉工作站的硬件问题,但手术中使用的特制缝线、专用抓钳、以及一次性使用的钉仓等耗材,成本依然高昂。

“苏主任,不瞒您说,基于目前的使用量和定制要求,单台手术的耗材成本很难降到十万以下。”陈薇在视频通话中坦诚相告,“这还没有计算我们团队的技术支持成本和设备折旧。如果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或者找到降低成本的材料和工艺,这项技术恐怕很难在真正的基层铺开。”

苏晚晴看着报告上刺眼的数字,眉头紧锁。她知道陈薇说的是事实。星火计划的核心是普惠,如果一项技术因为成本过高而无法惠及普通患者,那它的社会价值将大打折扣。

“专利授权费用和后续的技术服务费,我们可以采取阶梯定价,对贫困地区倾斜。”苏晚晴提出构想,“但根本上,还是需要在耗材的国产化替代和工艺优化上想办法。陈总,瑞泰能否考虑在国内寻找合作伙伴,或者开放部分非核心专利,共同推动成本下降?”

这是一个更宏大也更复杂的商业命题,涉及知识产权、产业链整合和市场布局,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但苏晚晴知道,这是必须走的一步。

就在团队忙于应对技术和成本挑战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机遇找上门来。

国家职业病防治中心的专家组,在得知龙泉工作站的情况后,专程前来考察。带队的是一位资深的肺病防治专家,吴教授。在详细观摩了手术,查阅了所有病例数据后,吴教授给予了极高评价。

“林主任,你们这项工作,意义太重大了!”吴教授握着林默的手,情绪激动,“这不仅仅是外科技术的突破,更是为我们国家庞大的尘肺病患者群体,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救治之路!我们中心希望能与你们建立长期合作,将龙泉工作站作为‘国家尘肺病外科治疗技术研究与推广基地’来重点扶持!”

这意味着更高级别的官方认可、更稳定的经费支持、以及更广阔的平台。然而,吴教授也隐晦地提到,中心内部对此也存在不同声音,主要是担心技术成本,以及是否可能与某些“现有的、成本更低的保守治疗方案”产生资源竞争。

显然,任何触及现有利益格局的创新,都难免会遇到阻力,哪怕是在最高层面。

林默送走吴教授,站在工作站二楼的窗口,看着楼下院子里那些等待筛查的尘肺病人。他们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眼神浑浊却带着期盼。技术的成功,数据的硬核,高层的支持,这些都只是工具和路径。最终的目标,始终是窗外这些沉默的、需要被拯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