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Schmid器械的正式到位,如同给杂交技术研究小组装上了最锋利的獠牙。接连几台高难度杂交手术的成功,不仅稳固了患者在院的康复率,其带来的口碑效应更是如同滚雪球般扩大。来自全国各地的终末期心脏病疑难病例,几乎挤满了心胸外科的特需病房。

就在小组忙于消化这些宝贵病例,张浩牵头整理数据,准备向更高影响因子期刊冲击时,一封来自海外的邮件,打破了原有的节奏。

邮件是直接发送到科室公共邮箱,指名道姓寻找“Lin mo’s hybrid technique team”。发件方是“苏黎世大学医院心脏中心”,落款是该中心负责人,国际着名心脏外科权威,汉斯·穆勒教授。

邮件正文以严谨而客气的英文写道,穆勒教授通过某些渠道关注到了林默团队的杂交技术,对其在处理极端复杂先心病方面展现出的创新性和卓越效果“深感兴趣并印象深刻”。恰逢苏黎世大学医院心脏中心即将举办一个小型、高规格的“国际心脏前沿技术研讨会”,旨在探讨未来五到十年内心脏外科的可能突破方向。穆勒教授正式发出邀请,希望林默团队能莅临苏黎世,进行一场专题手术演示和学术报告,与欧美顶尖同行深入交流。

“这……这是穆勒教授!心脏外科的活传奇之一!”张浩捧着打印出来的邮件,手都有些发抖,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激动。连一向清冷的苏晚晴,眼底也掠过一丝惊诧与欣喜。能被穆勒教授点名邀请,其含金量远超一般性的国际会议。

林默看着邮件,眼神锐利起来。这不是单纯的学术交流,更像是一次来自世界顶级殿堂的“实力检验”。手术演示,意味着他的技术将毫无保留地暴露在世界上最苛刻的一批专家眼前。

“机会难得,但挑战巨大。”苏晚晴迅速恢复冷静,“手术演示的对象,必定是苏黎世方面提供的、极其复杂的病例,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且,出国进行手术演示,涉及器械跨国运输、团队签证、伦理审批、保险等无数繁琐事宜,比单纯参会复杂十倍。”

果然,消息传出,波澜顿起。

王副院长第一时间表示了“关切”:“出国手术演示?这涉及到医院声誉和国际影响,必须要慎重!林医生年轻,经验是否足够应对国外那种环境?万一……我是说万一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谁来承担这个国际责任?这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

他试图以“风险控制”和“保护年轻医生”为名,行阻挠之实。

与此同时,康拓医疗和刘天雄也通过自己的渠道得知了这一消息。

“绝对不能让他成行!”刘天雄在电话里对康拓的负责人低吼道,“他在国内蹦跶就算了,要是真在国际上出了风头,拿到什么合作,以后还有我们的活路吗?想办法,给他制造点麻烦!”

很快,一些隐晦的流言开始在医学界小范围传播:“林默的技术数据有水分”、“那种激进术式并发症率被刻意低估了”、“听说国外专家邀请他,主要是想当面质疑他”……

面对机遇与阻挠,林默的回应简单直接。

“我去。”他对秦雪和苏晚晴说道,“他们想看,就让他们看。”

秦雪看着他,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欣赏:“病例资料我看了,确实棘手,但并非没有机会。你的技术,我信得过。医院这边的手续和压力,我和苏主任来顶住。”

苏晚晴点头,已经开始在心里罗列需要协调的部门清单:“这是一次硬仗,但也是将杂交技术真正推向世界的最佳舞台。我们必须要打好。”

就在团队紧锣密鼓准备之时,穆勒教授团队传来了更详细的资料和初步选定的演示病例。

看到病例详情时,连林默都微微蹙起了眉头。

患者是一位年仅十二岁的女孩,患有极其罕见的“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合并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曾在欧洲经历过两次失败的手术后,目前心肺功能极差,生存希望渺茫。苏黎世方面将其作为“最后的尝试”推荐为演示病例,其考验意味,不言而喻。

“这是个陷阱,也是块试金石。”张浩倒吸一口凉气。

林默沉默地调出【苍生医典】,将病例数据输入。脑内瞬间开始构建女孩的心脏模型,无数手术路径和可能出现的风险被飞速模拟、推演、排除……

片刻后,他睁开眼,眼神恢复了之前的沉静与自信。

“告诉穆勒教授,这个病例,我接了。”

决定已下,战书已接。

国内,王副院长的刁难、康拓的流言,依旧如影随形。

国外,一座世界顶级的医学殿堂,一个被视为手术禁区的病例,一群等着看中国医生如何应对的权威专家,正等待着林默和他的团队。

这一次,他不仅要治病救人,更要让那些质疑和偏见,在绝对的技术实力面前,彻底粉碎。

飞往苏黎世的航班,注定不会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