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惟见南星 > 第22章 要靠你们扎扎实实落实下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章 要靠你们扎扎实实落实下去

车子驶入河谷镇地界,眼前的景象印证了资料的说法。成片成片的田地荒芜着,杂草丛生,有的甚至齐腰高,偶尔能看到零星几块地被老人勉强种了些耐活的作物,在一片荒凉中显得格外孤寂。他们随即停下车,走到田埂上。泥土干硬,田埂坍塌,一片死寂。

一位放羊的老汉被请过来,周惟清递过一支烟,和他聊起来。 “种不动喽,”老汉摇着头,吐出的烟圈混着叹息,“儿子闺女都在外面,一年回来一次。我这把老骨头,能喂饱这几只羊,顾住自己就不错了,哪还种得动地?你看这一大片,以前都是好水田,现在……唉,糟蹋了哦。”

夏云州仔细询问了土地流转的意愿和租金期望,老汉只是摆手:“流转?没人要啊!这偏僻地方,种粮不赚钱,谁愿意来包?”

王勇在一旁补充道:“周县,河谷镇地形破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困难,这也是招商引资的一大难点。”

周惟清面色凝重,抓起一把板结的泥土,在指尖捻碎,没说什么,但紧抿的嘴唇透露着他内心的不平静。姜南星默默地用手机拍下撂荒地的全景和土壤特写,又记录下老汉的联系方式。

离开河谷镇,车内的气氛更加压抑。连绵的荒芜景象,比任何报告上的数字都更具冲击力。

看看时间,已近正午。周惟清对司机吩咐道:“一会儿经过镇上,找家小店停一下,买些面包和水上来,中午就简单吃点,节省时间,直接去草铺镇。”

“好的,周县。”

车子在一个略显冷清的小镇街边停下,司机小跑着下去,不一会儿提上来一大袋面包和几瓶矿泉水。

“大家将就一下,垫垫肚子。”周惟清率先拿起一个面包,撕开包装,就着矿泉水吃起来。

众人也纷纷接过,车内一时只剩下咀嚼面包和喝水的声音。简单的午餐,快速而沉默,带着一种争分夺秒的紧迫感。

吃完面包,车子再次启动,驶向草铺镇。

随着车辆前行,窗外的景致开始出现变化。窗外的景致悄然变化。山坡林下、梯田垄间,不再是单一的稻浪,可见一片片遮阴网棚(用于天麻种植),或是一畦畦喜阴的黄精,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独特的、混合了泥土、腐殖质与多种药草的复杂香气,隐约还能闻到正在晾晒的茯苓散发出的淡淡菌木清香。

他们一行人直接深入村庄。他们随机走进一户农家,院子里正晾晒着大量的茯苓片和天麻,主人是一位姓张的老汉,正对着成堆的药材发愁。看到来人,脸上挤出勉强的笑容。

周惟清蹲下身,捡起一块茯苓片看了看厚度、色泽,又拿起一个天麻掂量了下,闻了闻:“张老伯,您这茯苓切片匀称,天麻个头实在,闻这香气正,是下功夫的好货。”

张老汉见县长如此懂行,一眼识货,顿时像找到了知音,愁容化开了些,话匣子也打开了:“领导,您是个明白人!货是真不错,都是咱这山里好东西!可……可卖不上价啊!去年茯苓还能卖个八九块一斤,今年那些来收的,压到五六块!天麻行情更是跌得厉害!辛辛苦苦一年,算上菌棒、遮阴网、人工,都快保不住本了!您看看这些……”

夏云州上前仔细询问具体的种植成本、投入品价格和产量。王勇则追问:“老伯,除了这些上门的贩子,有没有试着联系过外面的药厂或者大一点的药材市场?”

子航飞快地记录着。

姜南星细致观察着晾晒场的卫生条件、防雨措施,以及不同等级药材的分拣情况,用手机拍下照片,偶尔走到一边低声打电话,似乎在咨询药材干燥度的标准问题。

随后,他们又走访了一处林下黄精种植基地和一家小型天麻种植合作社。周惟清深入询问种植技术、菌材来源、病虫害防治以及初加工遇到的困难。夏云州从市场角度分析价格形成机制。王勇已经开始在心里筛选潜在的合作对象。子航紧跟其后,努力吸收着一切信息。

在一处茯苓种植坡地前,周惟清抓起一把疏松的沙壤土,对镇干部和随行人员语气凝重地说:“草铺镇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土壤,是发展天麻、黄精、茯苓的特色优势。但好资源变不成好收益,就是我们的工作没到位!破解销售难,必须要把标准化生产、组织化经营、品牌化营销作为突破口!县里会牵头整合资源,但具体工作,要靠你们扎扎实实落实下去!”

夕阳西下,考察结束。车轮再次转动,驶上归途。

车内的气氛比来时更加凝重,也更充实,满载着沉甸甸的一手信息和亟待破解的难题。周惟清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眉宇间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按压着太阳穴。午间那个面包早已消耗殆尽。

姜南星从车载小冰箱里拿出一瓶矿泉水,轻轻拧开瓶盖。她侧过身,将水递到周惟清手边,声音压得低低的:“县长,喝点水吧。一天下来,话说得最多,最耗神了。”

周惟清睁开眼,看到递到面前的水,和姜南星清澈目光中映出的自己的倦容。他接过水瓶,指尖有短暂的触碰,水温冰凉适中。“谢谢。”他低声说,仰头喝了几大口,清凉的液体似乎稍稍冲刷掉了一些疲惫。

他将水瓶握在手里,目光投向窗外飞速后退的、暮色中连绵的药田和林地,缓缓开口部署工作:“今天的情况大家都看到了。草铺镇的问题,核心是小生产如何对接大市场。云州,你牵头,一周内拿出一个推动药材产业提质增效的方案,重点围绕标准化、组织化、品牌化。王勇,你负责梳理潜在的外部合作资源,主动出击。南星,你配合云州,重点研究政策配套和质量追溯体系。子航,把今天的调研记录尽快整理出来,问题要准,情况要实。”

“好的,周县。”几人纷纷应道。

车内再次安静下来,只有引擎平稳的轰鸣声。周惟清的目光依然投向窗外,暮色渐浓,远山轮廓模糊,但他眼中的思路却越发清晰坚定。一场帮助草铺镇药农将大山里的“土金子”变成真正财富的硬仗,已然拉开序幕。

车子径直驶入县委大院。周惟清率先下车,对略显疲惫的众人说:“食堂应该还有饭,大家先去简单吃一口。吃完后,小会议室集合,抓紧时间把今天调研的情况捋一捋,总结一下,顺便明确明天去金咀镇和孔乡镇的考察重点。明天我们七点准时出发,中午之前必须赶回来,下午要全力准备接待阳光绿谷农业公司的李总考察,时间很紧。”

县委食堂的晚餐简单而清淡,几人围坐一桌,吃得很快,席间交谈也多与白天所见所闻有关,气氛务实而紧凑。

很快,小会议室的灯亮了起来。周惟清坐在主位,面前摊开着笔记本,子航忙着连接投影仪,播放白天拍摄的照片。夏云州、王勇、姜南星分坐两侧。

“开始吧,”周惟清言简意赅,“云州,你先从产业经济角度谈谈看法。”

夏云州扶了扶眼镜,条理清晰地分析了草铺镇药材产业的结构性问题和潜在风险。王勇接着补充了招商引资可能的方向和需要规避的陷阱。姜南星则侧重于技术标准和政策支撑层面,提出了几个需要立即跟进的核查点。

周惟清听得极其认真,不时发问,或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他引导着讨论方向:“明天去金咀镇和孔乡镇,重点要对比观察。金咀镇有特色水果,孔乡镇搞乡村旅游,看看他们的产销模式、组织化程度有没有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特别是他们如何对接市场、如何解决‘小散弱’的问题。”

会议结束时,窗外早已夜色浓重。周惟清合上笔记本,看着脸上都带着倦意的部下,语气放缓了些:“辛苦了,今天都早点休息。明早七点,准时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