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在中东各方势力纷纷站队、波斯系力量在缝隙中艰难求存之时,门另一侧的弥林星却显得从容得多。

瓦尔滕帝国的冬天比往年要安稳一些。

没有往年那样频繁的冻伤和饥饿,也没有因为污水横流而爆发的疫病。

街道上还铺着薄雪,但下水道没有被冰封,公共供热管道里流动着持续不断的热流,城镇广场的水井旁也不再排满扛水桶的人。

人们说不清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只知道这一切都与帝国魔法学院的院长艾蕾娜·冯·卡斯特有关。

在东协的技术启发下,她提出了一种新的施法方式——可编程魔法。

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复杂的法术拆成若干个单独模块,每个模块只负责一个功能,比如聚集魔力、改变温度、净化水源、排除杂质、形成护罩等。

这些模块通过符文阵列被固定在石板、金属板或者晶体上,再由专门的魔力管道连接,每个模块之间的流向都可以精确设定。

维护人员只需检查某一块符文板是否损坏,而不必重新构建一整套法术结构。

而维护人员则可以由法术学徒担任,再无需请动学院的教授们。

最初的实验在帝都南区的供热系统里进行。

学院的工匠和魔法师在地下铺设了符文管道,魔力被集中在一个主节点,然后沿着支线输送到各个街区。魔法阵负责把魔力转化为热能。

没有火焰,也没有燃煤炉子,只是空气被慢慢加热,墙壁里的嵌入式石槽散出温度。

老旧的房屋第一次在冬天没有结冰,铁制门把手也不再冻手。

随后,供水系统也被改造。

原本的渠道经常因为泥沙和腐烂物堵塞,城外的水源也被牲畜污染。

现在,河水被引到一座魔能水塔中,水流穿过“净化模块”,它能过滤掉毒素、泥沙、细菌,并在输出前混入一定比例的恢复性魔力,使得饮用后不易生病。

城中的手工净水铺几乎全部关门,只剩下少数乡民还保持旧习。

公共浴场也重新开放,过去因为水源不洁和加热成本高,只有贵族区还能维持运转。

现在浴场中央安装了一个大型魔能聚合器,负责提供热水和蒸汽。

而排出的污水,则通过地下符文阵列被分解成无害物质,再排至郊外。

这些改造全部由帝国财政和部分商会承担,因为贵族们很快意识到,这种系统一旦普及,他们管理下的领地也能获得稳定税收和人口增长。

街道上还多了许多能持续发光的路灯。

灯罩内部装有小型魔力晶体,符文结构缓慢放出光,而不产生热量。原本需要巡夜士兵点油灯,现在只需要在每月更换一次晶体。

夜间行人增多,商铺的营业时间也被延长,一些城市甚至出现了夜市。

帝国的夜晚正在变亮,连星空都显得淡了。

当然,这也不是没有代价。

用于维护符文阵列的魔力石需要稳定来源,帝国在北境和南海开采矿石,并且大量从新星基地进口,使得运输线变得繁忙。

低阶法师被分派到各地维持阵列运作,他们不再只服务贵族官邸,而是成为类似工匠的存在。

一些保守的贵族学会抱怨,认为魔法不应该被用来修水管和清污水,而是属于战场与宫廷。

但他们的声音很快被压下,因为皇室支持艾蕾娜的改革,且百姓的生活改善使得反对者显得孤立。

帝国魔法学院也随之扩建。

过去只培养战斗法师和顾问,现在新设立了“符文工程”“魔能运维”和“城市法术体系”几个分部,吸收了大量出身平民的学徒。

这些学徒不需要掌握复杂的魔法战斗技巧,只需理解模块的功能、符文的组合方式以及如何修理破损石板。

他们被称为“符文工人”,工资不高,却稳定且体面。

————————————

塔拉西亚的战火仍在燃烧,但烈度已不如最初。

各大门阀与起义军短暂厮杀过后,粮食、兵员与魔力资源都无法持续支撑全面战争。

战线逐渐缩短,部队撤回各自城邦或岛屿。

能控制海港的势力占据海路,掌握补给;靠近矿脉或森林的家族依托地利固守。

许多地区不再打总攻,而是修墙、设关卡、收税,自成一方势力。

普通人开始习惯路上设卡,过桥要交钱、进城要登记,没人再谈统一,只想保住手里的地和人。

逐风商会占据东部航线,把沿海几个城邦连成一片,借海军护航继续贸易,却削减了对白塔与中央议院的供奉,不再听命。

碧潮矿业则牢牢守住西部山脉,控制魔法水晶矿区,派出小股骑士团巡逻山道。

各大家族则是坚守着自己的基本盘,在乱成一锅粥的情况下,防守好过进攻。

更小的城主和领主,干脆在自己的岛或山谷“闭门过日子”,海上插旗,陆上挖壕沟,再立一张写着“某某城邦自治”的木牌。

而在这些势力之外,一个原本不起眼的名字逐渐为人所知——海蔻家族与他们背后的环海集团。

缇娜·海蔻建立的难民收容营地已经扩展成三个,分布在洛瑟恩周围的河口与山区。

有棚屋,有医务室,也有东协援建的小型净水装置。

最初收容的是妇女与儿童,现在也接收老人、伤兵,甚至一些愿意脱离家族的低阶法师。

环海集团从深渊群岛运来粮食布匹,也提供基础药品和工具。

许多逃亡者在这里第一次吃饱饭,甚至重新学字、学算术。

营地逐渐变成小镇,有木栅栏,有值守塔楼,还有训练有素的护卫队。

这些护卫多数出身半兽人贫困家庭,是先锋安保训练营出来的人。

他们执行巡逻,也维持秩序,没收过路税,不烧抢财物,因此逐渐得到平民信任。

有些村庄主动加入,请求挂上海蔻家族的旗帜,只要能换来一支驻军与一个粮仓。

缇娜并没有急于吞并领地,她把更多注意力放在维持供应与管理运作上。

她设了登记表,每一户需要登记名字、人数、技能;她设了仓库记录,粮食进出明确;她甚至让人记录牲畜数量与耕地面积,为来年的播种做准备。

虽然经验不足,但有乐鸿莹和梁绍恒在旁提醒,她也学得很快。

环海集团的商队每天都有几支进出洛瑟恩,既带来粮食药品,也带走铁矿、木材与塔拉西亚的书籍文件。

对外,不少家族说海蔻是在“装好人”,也有人怀疑这不过是彼界人试图控制塔拉西亚的新手段。

但也有人开始承认,至少在这片旗帜下,有饭吃,有屋住,不会被半夜抓去当兵。

到了冬末,海蔻营地的规模已逐渐超出最初设想。

许多流亡的贵族小孩也被送来,请求收留;有法师愿意留下教学与治疗;也有铁匠、木匠、渔民主动申请加入营地,从事生产。

她创建的已不只是收容所,更是一个雏形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