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梦回贞观,我成王珪次子 > 第143章 尘埃落定,嶲州称王(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3章 尘埃落定,嶲州称王(二)

当王玉瑱的帖子送到刺史府,言明要借此地设宴时,刘伯英正对着一局残棋,手指间的黑子久久未能落下。

侍从退下后,书房内只剩下他一人,以及那烛火跳跃的噼啪声。

他缓缓放下棋子,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闭上双眼,发出一声悠长而复杂的叹息。

果然是他。

孙家灭门、府邸被夷为平地的惨案,幕后那只翻云覆雨的手,此刻终于清晰地指向了城南那座老宅里的年轻人。

尽管早有猜测,但当真正确认时,刘伯英心中依旧掀起了惊涛骇浪。

那不是寻常的仇杀或利益火拼,那是彻底的、毁灭性的打击,是一种近乎妖魔般的力量展现。

一时间,他心绪纷乱如麻。

一方面,他刘伯英身为嶲州刺史,立志肃清吏治,整顿盐务,还嶲州一个朗朗乾坤。

王玉瑱的出现,以其雷霆万钧之势,确实打破了嶲州豪强盘踞的僵局,为他扫清了像孙家这样顽劣的障碍。

从达成目标的角度看,他与王玉瑱可算是天然的同盟。

但另一方面,王玉瑱的手段太过酷烈,太过血腥!那是上百条人命,是灭门绝户!

他刘伯英想要的是依法惩治,是明正典刑,而非这等私刑处决、毁尸灭迹的残酷行径。

若与王玉瑱继续联手,岂不是等同于认同了这种无法无天的杀戮?他读圣贤书,守朝廷法,心中的道德底线让他对此感到深深的不安与排斥。

他仿佛已经闻到,那看似光明的未来道路上,必将弥漫着更加浓重的血腥气。

然而,就在这道德与功利的激烈交锋中,另一个念头却如同鬼魅般钻入他的脑海,带着难以抗拒的诱惑力……

那将孙家府邸瞬间化为焦土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他从未听说过世间有如此威力骇人之物!若此物能为朝廷所用,能为大唐军队所用……那将是何等景象?

攻城拔寨,或许只需瞬息之间;坚固的城墙,将不再是不可逾越的天堑;塞外的突厥、吐蕃,还有何胆量寇边犯境?

“大唐铁骑,配上这等……这等神物,这普天之下,何处去不得?何患不平?!”

这个念头让他心跳加速,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

作为一个心怀天下的官员,他太清楚这样一种战略性的力量意味着什么了。

这甚至比区区一个嶲州盐场,重要千倍、万倍!

好奇心与一种属于政治家的远见和野心,如同猫爪般挠着他的心。他渴望知道那东西的秘密,渴望评估它对大唐的价值。

几种情绪——对杀戮的排斥,对目标的渴望,以及对未知力量的强烈好奇——在他心中剧烈冲撞着。

最终,他睁开眼,目光落在了那张王玉瑱送来的烫金请帖上,眼神复杂无比。

今夜这场宴席,他必须去。

不仅仅是以刺史的身份提供场地,他更要亲自会一会这个手握雷霆、心思难测的年轻人。

他要看清楚,王玉瑱究竟是一个只知杀戮的酷吏,还是一个……或许能带来某种惊人变革的异数?

他也要衡量,自己究竟该在多大程度上,与这只危险的年轻猛虎同行。

他提起笔,在回帖上批了一个“可”字,笔迹比往日略显沉重。

他知道,当刺史府的大门为这场夜宴打开时,他刘伯英,也即将做出一个可能影响自己一生,甚至影响更深远未来的抉择。

暮色渐深,华灯初上。

刺史府门前两尊石狮在灯笼映照下显得格外肃穆。

然而今夜,这府门前的景象却迥异往常。以马骞、吴本德为首的几位嶲州豪强家主,竟早早齐聚于此。

他们身着最为庄重的礼服,神色恭谨,甚至带着几分难以掩饰的局促与不安,如同等待师长考较的学生般,静默地肃立在晚风微凉的台阶之下,目光不时焦急地望向长街的尽头。

这般景象,在嶲州城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往日里,即便是面见刺史刘伯英,他们也多是踩着点来,带着几分地头蛇的矜持与随意。

何曾如此刻这般,毕恭毕敬,提前等候,仿佛在迎接什么了不得的大人物驾临。

气氛凝重得落针可闻,几人之间甚至连眼神交流都极少,各自揣着满腹的恐惧与猜度。

孙家那冲天的火光和震耳的轰鸣,如同梦魇般萦绕在每个人心头,将他们往日所有的傲慢与底气都炸得粉碎。

终于,一阵清脆而富有节奏的马蹄声与车轮辘辘声由远及近。

一架装饰并不奢华却气度沉凝的马车,在数名眼神锐利的护卫簇拥下,缓缓停在了刺史府门前。

车帘掀开,先是一袭绛紫色常服的衣摆,随后,王玉瑱从容不迫地探身下车。他今日未着华服,只一身简单的常服,却更衬得面如冠玉,气度天成。

他目光平静地扫过门前这群“恭迎”他的家主,脸上无喜无怒,仿佛眼前景象再寻常不过。

就在王玉瑱下车的同时,马车里又慢悠悠地钻出一人,正是青衫素袍、一脸病容却眼神清亮的宋濂。

他略显吃力地站定,好奇地打量着眼前这阵仗,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看戏般的笑意。

“我等恭迎王公子!”

以马骞为首,众家主几乎是齐齐躬身行礼,声音带着刻意压抑的恭敬,甚至能听出细微的颤抖。

那腰弯下的幅度,远比他们面对刘伯英时更深。

王玉瑱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算是回应,连脚步都未曾停顿,便径直朝着洞开的刺史府大门走去。

宋濂则不紧不慢地跟在他身侧半步之后,目光在马骞、吴本德等人低垂的头顶上轻轻掠过,如同检阅。

直到王玉瑱和宋濂的身影消失在门内,马骞等人才敢缓缓直起身子,彼此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如释重负却又更加深重的忧虑。

仅仅是迎候,便已让他们汗湿重衣。

他们明白,从孙家覆灭的那一刻起,这嶲州的天就变了。而今夜这场宴席,将决定他们未来的命运,是生是死,或许全在门内那位年轻公子的一念之间。

他们整理了一下衣袍,小心翼翼地踏入了刺史府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