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起赣南 > 第93章 春雷隐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葫芦峪的胜利,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其涟漪不仅震撼了西线敌军,更让远在南昌的“剿总”司令部深感刺痛。蒋介石闻讯后,对精心策划的“铁拳”行动竟落得如此下场勃然大怒,严令追查责任,并加速了新一轮更大规模“围剿”的筹备。战争的阴云,并未因一次胜利而散去,反而以更浓重的姿态,积聚在中央苏区的上空。

面对山雨欲来的局势,中革军委和前委发出了“扩大红军,巩固苏区,准备粉碎敌人新的进攻”的号召。红五军作为西线主力,肩负着兵员补充和区域防卫的重任。

林峰和赵永贵深刻理解这一任务的紧迫性。他们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一方面,大力扩红。利用葫芦峪大捷带来的声望和新区土改激发的群众热情,在控制区内掀起参军热潮。政工干部、地方苏维埃深入动员,无数青年农民、手工业者怀着“保卫土地、保卫苏维埃”的决心,踊跃报名。红五军在短时间内补充了大量新兵,各师、团编制趋于满员,全军人数一度接近万人。

另一方面,厉行精兵。林峰深知,兵贵精不贵多。他要求各部在接纳新兵的同时,必须强化基础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由交流来的、经验丰富的各级干部和老兵骨干牵头,开展射击、投弹、刺杀、土工作业等基础科目训练,并要求政治教育必须跟上一—让每一个新战士明白为谁打仗,为何而战。他脑海中那趋于稳定的“后勤评估”功能,此时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能帮助军需部门更精确地估算训练物资消耗,避免浪费,确保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敌人也改变了策略。鉴于大规模突袭受挫,他们转而采取更为阴险和耐心的“渗透”与“蚕食”战术。

· 经济绞杀加剧:封锁线更加严密,企图彻底困死苏区。盐价飞涨,药品奇缺,连最普通的火柴都成了奢侈品。

· 小股特务渗透:大量派遣经过训练的特务、便衣队,化装成商人、难民、甚至红军掉队人员,潜入苏区,搜集情报,散布谣言,暗杀干部,破坏交通和通信设施。

· 边缘“蚕食”:以连排为单位,在苏区边缘频繁出击,逐步修建新的碉堡哨卡,压缩红军活动空间,骚扰群众生产生活。

这些“软刀子”给红五军和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周安民领导的情报部门和军保卫部门压力巨大,敌特活动隐蔽,防不胜防。边缘区的群众不堪其扰,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恐慌情绪。

林峰审时度势,决定采取“军民结合,积极防御”的策略应对:

1. 强化地方武装:大力加强赤卫队、少先队的建设和训练,配发部分老旧枪支和大量梭镖、大刀,赋予他们保卫家乡、巡逻放哨、盘查可疑人员的职责。这既弥补了主力红军机动兵力的不足,又将广大群众动员到了反“渗透”斗争的第一线。

2. 组建精干分队:从各师抽调战斗经验丰富、熟悉本地情况的指战员,组成军直属侦察支队和若干机动反击分队。这些分队规模小,行动灵活,专门负责在边缘区域巡弋,伏击敌人的小股“蚕食”部队,清剿敌特便衣队。林峰有时会亲自为这些分队规划行动路线,他那经过强化的“战场感知”能力,虽然范围有限,但在这种小规模、高机动性的反渗透、反蚕食战斗中,却能提供至关重要的直觉预警,帮助分队避开陷阱,捕捉战机。

3. 经济斗争:鼓励群众发展生产,秘密开辟跨越封锁线的“红色商道”,用苏区的木材、茶叶、钨砂等土产,冒险从白区商人手中换回急需的食盐、药品、电池等物资。军需部门在系统的“后勤评估”辅助下,对这些来之不易的物资进行更精细的分配和管理。

在与敌人这种无声却无处不在的较量中,林峰对“信念能量”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发现,当赤卫队员在寒风中坚守哨位,当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传递情报、运送物资,当基层干部在白色恐怖下坚持工作时,所产生的能量虽然不如大战胜利时磅礴,却更加坚韧、绵长,如同涓涓细流,持续不断地汇聚。这种能量,更能滋养系统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仿佛在加固其存在的根基。

一次,他目睹一位老大娘将藏在灶膛里许久的一小包盐,偷偷塞给一名受伤的侦察员,嘴里念叨着:“娃,拿去,养好伤,多杀白狗子!”那一刻,没有系统的提示音,但林峰感受到一股纯粹而灼热的信念之力,直接撞击在他的心弦上。他明白,这力量,才是他和他的军队,以及这片红色土地,能够坚持下去的最根本的源泉。

四月的赣南,春意渐浓,山花烂漫。但红五军上下,无人有暇欣赏这春光。紧张的训练、频繁的反蚕食战斗、复杂的经济斗争,构成了日常的主旋律。

通过各种渠道汇集的情报,尤其是周安民破译的敌台通信和地下党传来的消息,敌人新一轮大规模“围剿”的部署已经越来越清晰。蒋介石调集的兵力远超上次,战略战术也可能更加狠毒。山雨欲来风满楼。

在一次军党委扩大会议上,林峰向所有团级以上干部通报了严峻的敌情。他的目光扫过一张张坚毅的面孔,沉声说道:“同志们,敌人亡我之心不死!更艰苦、更残酷的战斗就在眼前!葫芦峪的胜利证明了我们红五军是一支能打硬仗、打胜仗的钢铁队伍!但现在,我们面临的考验将更加全面,更加复杂!”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充满不容置疑的决心:“我们要继续深化整训,提高战术水平!要巩固内部,纯洁队伍,确保任何风浪都动摇不了我们对党的忠诚!要紧紧依靠群众,打好军民一体的保卫战!敌人想来,那就让他们来吧!我们要在这赣南的群山之间,用敌人听得懂的语言——铁与血,告诉他们,红色的土地,不容践踏!”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而激昂。所有人都知道,短暂的休整期即将结束,一场决定苏区命运的战略决战,已如隐隐春雷,在天边滚动,即将以雷霆万钧之势,轰然降临。而红五军,这支已然淬火成钢的雄师,必将在这场风暴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