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南洋城的中心广场,从未像今天这样热闹而又泾渭分明。

广场中央,一座新搭建的高台上,何维与木青并肩而立。

在他们身前,是十几口装满了崭新南瓷币的巨大陶缸。

阳光下,“星空釉”的光芒璀璨夺目,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

高台下,人群自发地分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阵营。

一边是以李虎、吕宋为首的、来自上海港的开拓者们。

他们神态轻松,交头接耳,看着那些“瓷片钱”,眼神中充满了熟悉与期待。

对他们而言,这不过是将铜都币换成了一种更漂亮的本地货币。

即将到来的“发工资”,是他们习以为常的、天经地义的事情。

另一边则是以江骨、杨石和柳师为首的南洋柳江人。

他们神情紧张,眼神中充满了好奇、敬畏与浓浓的迷茫。

对他们而言,即将发生的一切,都如同神谕般难以理解。

用漂亮的瓷片,就能换来吃的穿的?

这彻底颠覆了他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最朴素的价值观。

“各位南洋城的自由民!”何维的声音清晰地传遍全场。

“今天,我们将在这里,为这座城市,注入新的血液!”

他伸手从陶缸里抓起一把南瓷币,高高举起。

“这就是南瓷币,我们南洋城自己的钱!”

“从今天起,它将成为衡量我们所有劳动价值的唯一尺度!”

接着,他郑重宣布了南瓷币的兑换法则:

“我向所有人承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你们手中的每一枚1元南瓷币,都可以在城市中央仓库,兑换到一斤饱满的稻米,或是一两雪白的精盐。我将城市中央仓库的物资储备,为每一枚南瓷币作信用背书。”

随后,南洋城历史上第一次“发薪仪式”,正式开始。

一份早已拟好的名单,由柳师用他那洪亮而庄重的声音,一一念出。

“巡逻队总指挥,李虎!本月薪俸,150元!”

李虎大步上前,从何维手中接过一个沉甸甸的麻布钱袋,脸上带着习以为常的微笑。

他甚至当众打开,抓了一把钱币掂了掂,引来开拓者队伍里一阵善意的哄笑。

“工程司司长,陈启!本月薪俸,150元!”

“盐务司技术员,杨石!本月薪俸,130元!”

“巡逻队普通士兵,周平!本月薪俸,80元!”

一个个城市雇员上前领取自己的薪水。

从上海港来的开拓者们反应自然,而那些第一次领到“工资”的柳江人,则是个个手足无措。

他们将那些冰凉坚硬的瓷片紧紧攥在手心,翻来覆去地看,表情既激动又困惑,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份新奇的“财富”。

发薪仪式结束后,何维宣布了今天最重要的活动:“交易日,现在开始!”

随着一声锣响,整个广场的气氛瞬间被点燃。

开拓者们如同脱缰的野马,立刻冲向了那些由柳江人摆设的摊位。

他们脑中清晰的货币概念和价格意识,让他们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交易中,占尽了先机。

“老板,你这筐芋头怎么卖?”一个开拓者士兵,笑嘻嘻地蹲在一个南氏农夫的摊位前。

农夫茫然地看着他,又看了看他手中闪烁的南瓷币,结结巴巴地问:“我不要这个,我就想换点肉干。”

“哎呀,老哥,你这就不懂了!”士兵将一枚1元币塞到他手里,“拿着这个,你想到隔壁李大叔那换多少肉干都行!来,你这筐芋头这么大,我给你1元,够意思吧?”

农夫被绕得晕头转向,看着手中那枚比芋头小得多的瓷片,总觉得哪里不对,但又说不上来。

犹豫之间,士兵已经扛起那筐至少值2元钱的芋头,吹着口哨走远了。

另一边,吕宋凭借着自己对武器的了解,来到了一个江氏猎人面前。

那猎人摊位上摆着几张处理得不错的兽皮和一把制作精良的猎弓。

“兄弟,你这张皮子不错,”吕宋指着一张品相上好的鹿皮,“我出2元,卖不卖?”

猎人完全没有价格概念。

他只知道,自己过去用一张这样的皮子,运气好能换回够吃三天的肉。

2元钱,能买什么?

他不知道。

“我想要一把新的剥皮小刀。”猎人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小刀?”吕宋眼珠一转,“没问题啊!你看,杨石那里一把最好的剥皮小刀,也就卖2元!你把皮子卖给我,拿着这2元钱,不正好能去买一把一模一样的吗?省得你再去找他换了,多方便!”

猎人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便同意了交易。

吕宋心满意足地拿着鹿皮走了。

而事实上,杨石摊位上最好的那把青铜剥皮小刀,因为工艺精湛,售价高达5元!

猎人拿着这2元钱,只能买到一把最普通的青铜小刀。

在集市的初期,整个市场完全成了一场大型的认知不对等收割现场。

开拓者们凭借对货币的认知,用极低的价格,疯狂扫货,上演了一场“捡漏”狂欢。

而柳江人,则在这场混乱中,为自己的认知不足,付出了实实在在的“学费”。

他们中的许多人,辛苦几天的劳动成果,就换回了几枚意义不明的瓷片,心中充满了委屈和被欺骗的感觉。

何维和木青在高台上,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

木青有些不忍,低声问道:“这样下去,会不会打击柳江人的积极性?矛盾会不会太大了?”

“这是必须经历的阵痛。”何维的目光深邃而平静,“市场的规则,是最残酷也最公正的老师。我如果今天颁布一个‘官方指导价’,他们就永远学不会自己去思考什么才是合适的价格,永远只能做规则的被动接受者。让他们吃点亏,摔个跟头,比我说一百句道理都管用。你看,‘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

何维指向了广场的一个角落。

转折点,在一个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了。

那个在上一场风波中处于漩涡中心的年轻工匠——杨石。

他的摊位前,也围了几个想“捡漏”的开拓者,试图用低价买走他最新烧制的一批“星空釉”茶杯。

但杨石,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举动。

他没有直接拒绝,也没有参与到混乱的讨价还价中。

他默默地收拾起自己的陶器,然后将整个摊位,推到了广场边缘,那个巨大的城市中央粮仓兑换点的门口!

他从旁边捡来一块平整的木板,用木炭在上面写下了几个歪歪扭扭却清晰可见的大字:

“一只碗 = 1元”

“一斤米 = 1元”

“一两盐 = 1元”

他没有复杂的定价策略,他用了最笨、也最聪明的方法。

将自己劳动的价值,直接与南洋城最坚挺、最深入人心的硬通货盐和米,牢牢地绑定在了一起!

他的举动,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很快,第一个“聪明”的买家出现了。

那是一个刚刚卖掉了一张兽皮,赚了3元钱的江氏猎人。

他正因为不知道这3元钱到底能买什么而苦恼。

当他看到杨石的木牌时,眼睛瞬间亮了。

他看不懂“碗”的价值,但他看得懂“米”和“盐”的价值!

在他心中,一斤米、一两盐,那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财富。

“你的碗,真的和一斤米一个价?”他将信将疑地问。

“没错。”杨石点头。

“好!我买一个!”

猎人用一枚1元南瓷币,从杨石那里换走了一只漂亮的星空釉碗。

交易完成,他并没有离开,而是和所有人一样,好奇地站在原地,想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杨石拿着这枚刚刚到手的1元钱,看了一眼旁边粮仓的工作人员,直接走到兑换窗口,将那枚南瓷币递了进去。

在所有人震惊的目光中,粮仓的工作人员,真的递给他一大包沉甸甸的一斤稻米!

这一幕,在所有柳江人的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那枚小小的、不起眼的瓷片,真的能换来粮食!

而且是何维大人亲口承诺的,一比一的兑换!

强烈的视觉冲击,瞬间击穿了所有人心中最后的疑虑。

那个刚刚用低价换走芋头的开拓者士兵,还没走远,就被那个反应过来的南氏农夫一把揪住:“不行!你得再给我1元!我那一筐芋头,按粮仓的价格,起码值2元!”

卖掉猎弓的江氏猎人,也怒吼着冲向吕宋,要求补齐差价。

整个市场的价格体系,在“粮仓”这个绝对公平的价值标杆面前,开始了剧烈的、自发的纠错与重塑。

人们不再盲目地以物易物,也不再轻易地被开拓者们忽悠。

他们学会了第一句,也是最重要的一句生意经:

“你这个东西,能换几斤米?”

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被拉回到了同一个参照系上。

集市的后半段,交易开始变得井然有序。

虽然讨价还价依然激烈,但大家心中都有了一杆秤。

一张普通的兽皮,大概值2元,因为它可以换2斤米。

一把好用的青铜斧,值3元,因为它能换3斤米……

一个自发的、以“米”为本位的原始价格体系,在市场的自我教育下,奇迹般地诞生了。

当傍晚的钟声响起,集市结束时。

柳江人的脸上,不再是上午的迷茫和委屈。

他们有的赚了,有的亏了,但每个人的眼神里,都闪烁着一种名为“独立思考”的光芒。

他们开始明白,“钱”不是什么神秘的巫术,它只是一把尺子。

而如何用好这把尺子,去衡量自己的劳动,去交换别人的财富,将是他们未来要学习的最重要的一课。

南洋城,在经历了一天的混乱、阵痛与洗礼后,终于完成了从原始的以物易物,到货币经济的惊险一跃。

一个商业时代,在人们口袋里南瓷币的叮当作响声中,正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