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 > 第229章 发射!前往太空前哨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9章 发射!前往太空前哨站

何维在“秋季新产品发布会”上,向全世界揭示了那支集结在近地轨道上的“星辰舰队”。

整个地球的新闻媒体陷入了震惊、狂热、质疑与恐惧之中。

长久以来,人类已经习惯了由国家力量主导的太空探索叙事。

每一次发射,都伴随着冗长的官方动员;每一次成功,都象征着国家意志的延伸。

但这一次,规则被彻底颠覆了。

一个商业帝国,一家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竟然凭借一己之力,悄无声息地,将一支规模和技术复杂度都超越了当今任何一个国家航天局的深空舰队,部署到了所有人的头顶之上。

这种由资本和技术所催生出的、极致的效率与力量,让无数人为之欢呼,也让无数国家的决策者,感到了脊背发凉。

发布会的直播信号,在何维那句“为人类的下一个脚步”的宣言中,戛然而止。

巨大的屏幕重新切换回了发布会现场的LoGo。

留给全世界的,是一个巨大的、悬而未决的谜题:这支舰队的船员,在哪里?他们将如何登上这艘远在天边的星舰?

……

就在全世界的媒体都在疯狂地猜测、试图从各种蛛丝马迹中寻找答案时,故事的主角们,早已远离了聚光灯下的喧嚣。

文昌发射基地,地下深处,“乘员准备中心”。

这里是专为【红旗星辰计划】的航天员们打造的“前线基地”,与充满了工业气息的“x车间”不同,这里的设计充满了人性化的考量,温馨、舒适,且与外界完全隔绝。

何维,以及他的两位同伴——总工程师李道宏、生命科学家林兰,在发布会结束的第一时间,便通过秘密的地下通道,抵达了这里。

“感觉怎么样?第一次面对这么大的场面,紧张吗?”何维微笑着看向身边那位年轻的女科学家。

林兰,这位年纪不到三十岁,却已经在生命维持系统领域取得了世界级突破的天才学者,此刻的脸上还带着一丝未褪去的红晕。

她扶了扶鼻梁上的无框眼镜,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说不紧张是假的。比起在实验室里和细胞、数据打交道,面对全球直播的镜头,压力确实要大得多。不过,一想到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那点紧张,就只剩下兴奋了。”

旁边精神矍铄的李道宏总工程师,则正在与地面指挥中心,做着最后的飞行器状态确认。

“老李,情况如何?”何维问道。

李道宏抬起头,眼神中闪烁着工程师特有的严谨与自信:“报告指令长,【天梭一号】状态完美。所有冗余系统自检通过,燃料加注完成,可以随时出发。”

何维点了点头,目光扫过自己的两位同伴。

一个是将要为这趟星际远征提供最坚实工程保障的“盾”,一个是将要为所有乘员生命安全保驾护航的“铠”,而他自己,则是将要驾驭这艘旗舰、劈开星辰大海的“剑”。

这个“铁三角”团队,就是他挑战月球的全部底气。

“走吧,”他深吸一口气,语气平静而有力,“我们的飞船,还在天上等着我们。”

三人换上了特制的、充满了流线感和科技感的银白色舱内航天服。

与传统臃肿的航天服不同,这套服装更加轻便、贴身,关节处采用了仿生学设计,其头盔面罩,更是一块可以实时显示关键信息的透明h平视显示板。

他们乘坐专用的电梯,上升到了一个位于发射塔架最高层的、全封闭的登机通道。

通道的尽头,静静停靠着的,正是他们此行的第一程座驾——可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飞行器,【天梭一号】。

与半年前初次亮相时相比,如今的【天梭一号】,已经进行过数十次的无人货运飞行和数次秘密的载人亚轨道测试,其技术状态已经臻于完美。

三人依次进入驾驶舱。

这里的布局,与传统的“联盟号”飞船那种布满了密密麻麻物理按键和仪表的“蒸汽朋克”风格截然不同,更像是一台未来战斗机的驾驶舱。

驾驶舱中央,是指令长何维的驾驶席,拥有飞行器的最高控制权限。

驾驶舱的左侧,是工程师李道宏的“工程控制台”,全息投影上,正实时刷新着【天梭一号】数万个传感器传回的工程参数,从燃料泵的压力,到每一个姿态控制引擎的温度,都清晰可见。

驾驶舱的右侧,则是科学家林兰的“生命保障与任务载荷控制台”,舱内的氧气浓度、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成员的实时心率、血压等生理数据,都以一种极其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她面前。

这是一个信息高度集成、却又职责分明的“协同式驾驶舱”。

何维熟练地坐上驾驶席,将自己的手掌,按在了中央控制台的一个掌纹识别区域。

“身份确认:指令长何维。欢迎您,祝您航程顺利。”

冰冷的电子合成音响起,整个驾驶舱瞬间被唤醒。

无数道幽蓝色的数据流,显示在三人的面罩上。

“老李,小林,发射前最终检查。”何维下达了第一道指令。

“工程系统,一切正常。”

“生命维持系统,一切正常。”

“很好。”何维的双手,稳稳地握住了驾驶舱两侧的飞行控制侧杆,“文昌,这里是【天梭一号】,乘员准备就绪,请求发射。”

“【天梭一号】,这里是文昌。祝你们顺利进入太空前哨站!”地面指挥中心传来了最后的祝福。

倒计时结束。

没有惊天动地的轰鸣,【天梭一号】的电磁弹射轨道与火箭助推器同时启动,将这艘充满了科幻感的空天飞机,以一种远比传统火箭更加平稳、过载更小的姿态,干净利落地,送入了湛蓝的天空!

升空过程,对于这个精英团队而言,已经没有丝毫的悬念。

何维展现出了他作为指令长的、无可挑剔的专业素养。

他冷静地与地面指挥中心进行着信息交互,精准地执行着每一个飞行程序。

李道宏则像一个最严苛的“管家”,时刻监控着飞船的每一个“部件”,任何一个微小的参数跳变,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林兰则像一个温柔的“护士”,确保驾驶舱内的环境,始终维持在最舒适、最安全的状态。

这不仅仅是一次飞行,更是一场人与机器、人与人之间的协同作战。

……

六小时后,在近地轨道上经过数次精准的变轨追逐,那支悬浮在深空背景下的、庞大的银色“星辰舰队”,已经出现在了【天梭一号】的舷窗之外。

即便已经在模拟器中见过无数次,但当亲眼看到这个由自己一手缔造的太空奇迹时,即便是何维,心中也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

“准备对接。”他平复了一下心情,开始执行与【探索者一号】的交会对接程序。

“自动对接程序启动,正在接收‘天梯母港’的信标信号。”李道宏报告道。

就在这时,驾驶舱内,响起了一阵急促的、代表着“警告”的蜂鸣声!

“警报!遭遇强太阳质子事件!导航信标信号受到干扰,数据跳变异常!”李道宏的声音,瞬间变得紧张起来,“自动对接引导系统,判定失败!”

太阳风,这片看似平静的宇宙中,最不可预测的“天气”。

它就像一个顽皮的孩童,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跳出来制造麻烦。

林兰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自动对接失败,在茫茫太空中,就如同试图在一场飓风中,将一根绣花针,穿过另一根绣花针的针眼!

稍有不慎,就是两艘价值千亿的飞行器,在太空中发生剧烈碰撞的毁灭性的灾难!

“别慌。”

何维的声音,在此刻,却如同定海神针,稳住了两人的心神。

“切换手动驾驶模式。”他冷静地下令,双手重新握住了飞行控制侧杆。

“老李,放弃信标信号。切换到光学雷达,把相对速度、距离和姿态角的数据,直接报给我。”

“小林,把舷窗外的辅助摄像头影像,放到我的主视窗上,放大倍率调到最高。”

命令被不折不扣地执行。

驾驶舱内,瞬间进入了一种全新的、紧张而有序的手动协同模式。

自动驾驶系统被彻底放弃,取而代之的,是人类最原始、却也最可靠的感官与经验。

“距离1.5公里,相对速度每秒3.2米……”

“姿态角偏移,Y轴负0.1度……”

“减速!减速!注意你的俯仰角!”

李道宏的声音,像一台最精准的节拍器,在驾驶舱内不断响起。

而何维的眼中,此刻已经没有任何多余的信息。

他所有的精神,都高度集中在了舷窗外那个越来越清晰的、巨大的银色舰体,以及那如同针眼般大小的、深邃的对接通道上。

他的双手,稳定得如同磐石,在控制侧杆上,进行着毫米级的、无比细腻的微操。

一百米……

五十米……

十米……

当【天梭一号】的头部,几乎要触碰到【探索者一号】那冰冷的舰体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何维的动作,变得愈发轻柔。

一个轻柔的平移。

一个微小的侧倾。

一个精准的前推。

“砰……咔哒。”

一声轻微到几乎无法察觉的震动,从机身传来,紧接着,对接环的锁定指示灯,由红色,转为了稳固的绿色。

完美对接!

在自动引导系统完全失效的情况下,凭借着三人天衣无缝的团队配合,以及指令长那神乎其技的、堪称艺术品的驾驶技术,一次足以被载入教科书的、惊心动魄的手动太空对接,成功了!

林兰看着身旁那个依旧气定神闲、仿佛只是完成了一次“倒车入库”般轻松的男人,她的眼中多了一丝近乎于崇拜的光芒。

她明白了,为什么这个人,有资格、也有能力,去驾驭那艘更加庞大、也更加复杂的星际旗舰。

因为,他本人,就是这支舰队里,最强大、最精准、也是0最令人安心的“主控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