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我有招兵系统 > 第67章 神都风貌展恢弘,市井繁华入眼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7章 神都风貌展恢弘,市井繁华入眼来

天启十八年,腊月二十四,寒雪初霁。

天刚蒙蒙亮,叶青就被窗外的喧嚣声吵醒。他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坐起身,想起库房被搬空的惨状,忍不住又叹了口气 —— 这神都的日子,果然处处透着 “烧钱” 的气息。昨日宴席上百官的夸赞还在耳边回响,可那 200 万两银子的窟窿,想起来就心口发堵。

“主公,您醒了?” 上官燕端着洗漱用品走进来,铜盆里的温水冒着细雾,搭在盆沿的布巾还带着暖意。见他脸色不佳,又补充道,“江玉燕说您昨夜没睡好,特意去街市上买了刚出炉的胡饼,还热着,您要不要尝尝?”

“胡饼?” 叶青眼睛亮了亮,肚子也适时地叫了一声。可转念一想那 200 万两,又垮下脸,“再好吃的胡饼,也补不回我的 200 万两啊。” 话虽如此,他还是麻利地洗漱完毕,跟着上官燕往府外走去 —— 与其闷在府里心疼银子,不如去这神都街上转转,看看这吞了他巨额银两的都城到底长啥样,说不定还能找到些赚回银子的门路。

刚踏出伯爵府大门,一股混杂着香料、食物与烟火的气息就扑面而来。街道两旁的店铺早已开门,伙计们正忙着擦拭门板、摆放货物,幌子在寒风中猎猎作响:绣着 “绸缎庄” 的云锦幌子上,金线绣的牡丹在晨光下闪着微光;挂着 “酒肆” 的木质酒旗上,“女儿红” 三个字苍劲有力;还有插满糖葫芦的草靶,裹着晶莹糖霜的山楂红得亮眼,引得路过的孩童拽着大人的衣角不肯走。

来往行人摩肩接踵,脚步声、吆喝声、车马声混杂在一起,热闹得让人挪不开眼。有穿着锦缎的富商,手里把玩着玉扳指,身后跟着捧着礼盒的仆从;有挎着菜篮的妇人,正跟菜贩讨价还价,声音清脆;还有背着行囊的行商,腰间别着算盘,脚步匆匆;连高鼻深目的胡商都随处可见,他们穿着宽松的胡服,头戴尖顶帽,手里比划着,说着夹杂着中原话的异域语言,正跟绸缎庄的掌柜商量着生意。

“这神都,可比青州热闹多了。” 叶青忍不住嘀咕,目光扫过街道两侧的建筑 —— 青砖灰瓦的院落错落有致,院墙大多砌得齐整,高门大户前蹲着威武的石狮子,狮子嘴里叼着石球,爪子按着绣球,气派十足;寻常百姓家的院墙上爬着枯萎的藤蔓,藤蔓间还挂着风干的红辣椒、玉米,透着烟火气;偶尔能看见二楼的窗棂后,有女子正偷偷张望街景,见有人望过来,又赶紧缩回去,只留下半片飘动的窗纱。

“主公,神都可是咱们大盛的都城,规模自然非青州能比。” 上官燕边走边介绍,她曾随前辈来过神都一次,对这里的情况略知一二,“我之前听老兵说,这神都北依邙山,南抵伊阙,东逾瀍河,西临涧水,洛水从城中穿流而过,把城分成了南北两部分。整个城郭占地足足 47 平方公里,光外郭城就有 109 个坊,比十个青州城加起来还大。”

“47 平方公里?109 个坊?” 叶青咂舌,他在青州时,整个青州城也就十几个坊,“这么大的城,得住多少人?”

“少说也有百万人口。” 上官燕回忆着见闻,“其中光是宫城、皇城的禁军和官员家眷就有十几万,再加上城里的商户、工匠、平民,还有南来北往的行商、胡商,热闹得很。听说最鼎盛的时候,连西域的王子、南洋的使者都在这儿常驻,专门跟咱们大盛做买卖呢。”

二人正说着,前方突然传来一阵喧闹,还夹杂着孩童的笑声。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处早市,摊贩们支着临时的摊子,木板搭的案台上摆满了货物,吆喝声此起彼伏,震得人耳朵发麻。

“刚煎好的白肠嘞!油香四溢,一文钱一根!” 卖早点的摊贩正挥舞着铁铲,锅里的白肠滋滋作响,油脂滴落在炭火上,冒起阵阵白烟,香气飘出老远;旁边的蔬果摊前,农户摆着新鲜的萝卜、白菜,萝卜带着泥土,白菜叶子上还沾着清晨的露水,“新鲜的冬储菜嘞!三文钱一颗,买三颗送一颗!”;还有卖杂耍道具的小贩,手里转着彩色的陀螺,陀螺在地上转得飞快,引得一群孩童围着叫好,“陀螺嘞!木头做的,结实耐玩,五文钱一个!”

叶青盯着那煎白肠咽了口唾沫,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的钱袋,刚要掏钱,又想起自己的 “财政危机”—— 现在每一文钱都得省着花,便硬生生忍住了。他转而打量起周围的店铺,只见一家名为 “锦绣阁” 的绸缎庄里,几个穿着华服的贵妇正围着柜台挑布料,掌柜的拿着一匹天青色的云锦,笑得满脸褶子:“夫人您看这匹,是江南新运来的云锦,上面的缠枝莲是用金线绣的,做件袄子,过年穿正合适,才五十两银子!”

“五十两?” 叶青心里一惊,这一匹布的钱,够青州百姓过小半年了。隔壁的 “珍宝斋” 更是气派,红木柜台擦得锃亮,橱窗里的珍珠、翡翠、玛瑙在阳光下闪着光,掌柜正对着一位胡商说着什么,手里拿着一颗鸽子蛋大的珍珠,看那样子像是在讨价还价,胡商时不时点头,又摇头,脸上满是纠结。

“这神都的银子可真好赚。” 叶青心里发酸,要是没被坑那 200 万两,他说不定也能在这儿开几家铺子,卖卖青州的特产,赚得盆满钵满。

往前走了约莫半个时辰,一阵水声传来,一条宽阔的大河出现在眼前,正是洛水。河水清澈,泛着粼粼的波光,河面上架着一座宏伟的石桥,桥身由巨大的青石板铺成,两侧的栏杆上雕刻着精美的石狮,每只狮子的姿态都不一样,有的张嘴咆哮,有的低头舔爪,栩栩如生。桥头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着 “天津桥” 三个大字,字体浑厚有力,是前朝大书法家的手笔。

桥上人来人往,车马络绎不绝。有推着独轮车的货郎,车上装着日用杂货,嘴里喊着 “针头线脑,胭脂水粉”;有骑着毛驴的书生,驴背上驮着书箱,慢悠悠地走着;还有抬着轿子的轿夫,脚步轻快,轿子两侧挂着的铜铃叮当作响。河面上,几艘漕船正缓缓驶过,船上堆满了粮食、布匹、瓷器,船夫们穿着短打,黝黑的脸上满是汗水,吆喝着号子:“嘿哟!使劲划哟!早到码头早卸货哟!”

“这洛水可是神都的命脉。” 上官燕指着河面上的漕船,“听说从这儿坐船,顺着运河往南,能到余杭,那边的丝绸、茶叶都是通过运河运到神都的;往北能抵涿郡,那边的皮毛、药材也从这儿运进来。你看那边,” 她抬手往东南方向指去,“那边的南市更是热闹,光是商铺就有上万间,卖啥的都有,从日常杂货到奇珍异宝,应有尽有。”

顺着上官燕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能看到一片密集的建筑,屋顶层层叠叠,旗帜林立,即便隔着老远,也能感受到那里的繁华,隐约还能听到阵阵叫卖声。叶青想起昨日宴席上皇帝赏赐的黄金百两,心里盘算着:要是把这些黄金换成青州的酱肘子、风干肉,运到南市来卖,不知道多久能赚回 200 万两?

正想着,一阵马蹄声传来,一队巡街的禁军驶过。他们身着明光铠,手持长枪,腰挎弯刀,甲胄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神色严肃,过往的行人纷纷往两旁避让。禁军身后跟着几个推着小车的小贩,车上装着热气腾腾的蒸饺,竹制的蒸笼冒着白汽,香气扑鼻。

叶青实在忍不住了,掏出三枚铜钱,走到小贩跟前:“来一碗蒸饺。” 小贩麻利地盛了一碗,递到他手里,还不忘叮嘱:“大人慢用,刚出锅的,烫!” 叶青接过碗,咬了一口蒸饺,鲜美的汤汁瞬间在嘴里散开,肉馅紧实,面皮劲道,烫得他直咧嘴,却也让心里的憋屈消散了几分。

“这神都虽坑,吃食倒是不错。” 叶青边吃边说,目光扫过街上的行人 —— 有穿着胡服的艺人,正踩着鼓点跳胡旋舞,旋转间胡服的下摆飞扬,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有人还往艺人面前的铜盘里扔铜钱;有背着药箱的郎中,正给一位坐在路边的老人诊脉,手指搭在老人的手腕上,眉头微蹙,嘴里说着 “老丈莫急,只是风寒,我给你开副药,喝两剂就好”;还有骑着高头大马的公子哥,穿着锦缎长袍,腰间系着玉带,身边跟着几个仆从,仆从手里提着鸟笼,里面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气派十足。

二人沿着洛水往前走,不知不觉走到了西市。这里跟刚才的街道又不一样,随处可见高鼻深目的胡商,他们的店铺门口挂着异域风格的挂毯,上面绣着波斯的花纹,店里摆着西域的葡萄美酒、波斯的地毯、天竺的香料,还有南洋的珍珠,琳琅满目。有个胡商见叶青驻足,连忙走上前,用不太流利的中原话问道:“这位大人,要不要看看?我这的香料,都是从西域运来的,纯天然,点着香,能安神助眠。”

叶青拿起一小包香料,凑近闻了闻,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确实跟中原的香料不一样。他问道:“这香料怎么卖?” 胡商笑着说:“不贵,十两银子一小包。” 叶青心里咯噔一下,十两银子,够青州百姓买半石粮食了,他连忙放下香料,摇了摇头:“太贵了,买不起。” 胡商也不生气,笑着说:“大人要是诚心买,八两银子,不能再少了。” 叶青还是摇了摇头,拉着上官燕往前走 —— 这神都的物价,实在超出他的想象。

再往前走,就到了工坊街。这里全是各式各样的工坊,有铁匠铺、木匠铺、瓷器铺、织锦坊,叮叮当当的打铁声、锯木头声、织布声混杂在一起,热闹非凡。铁匠铺里,铁匠正抡着大锤打铁,火星四溅,铁砧上的铁块渐渐变成了菜刀的形状;木匠铺里,木匠正拿着刨子刨木头,木屑纷飞,旁边摆着做好的桌椅,打磨得光滑平整;织锦坊里,几个女子坐在织机前,手指灵活地穿梭着丝线,织机上渐渐显现出精美的花纹。

叶青走到一家造车的工坊前,看着工匠们正在造一辆马车,马车的车轮是用硬木做的,外面裹着铁皮,车厢是用楠木做的,还雕刻着花纹。他忍不住问道:“掌柜的,这马车怎么卖?” 掌柜的笑着说:“大人好眼光,这是咱们刚做的新车,车厢宽敞,能坐四个人,还铺了软垫,只要二百两银子。” 叶青心里又是一惊,二百两银子,够他在青州买十亩好地了,他只能干笑两声,拉着上官燕离开。

二人继续往前走,不知不觉走到了天街。这条街是神都最繁华的街道,宽阔得能容纳十几辆马车并行,两旁的御道铺着青石板,平整光滑,连一丝缝隙都看不见。街旁的店铺更是豪华,大多是三层的小楼,飞檐翘角,门窗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门口挂着红灯笼,即便不是夜晚,也显得十分气派。

其中一家名为 “樊楼” 的酒肆最为惹眼,楼高三层,朱漆大门,门口挂着数十盏宫灯,灯上写着 “樊楼” 二字。店小二穿着干净的青布长衫,正热情地招呼着客人:“客官里面请!咱们这儿有上好的女儿红,还有招牌菜红烧鹿肉、清蒸鲈鱼,都是刚做好的!” 叶青凑过去问:“小二,你们这儿一桌酒席多少钱?” 店小二笑着说:“大人,咱们这儿分三等,上等席一百两银子,中等席五十两,下等席二十两,您要哪一等?”

“二十两?” 叶青听得咋舌,这一桌下等席的钱,够青州百姓过一个月了,这神都的消费水平,简直是吞金兽转世。他看着街上往来的行人,想着这百万人口的都城,每天得消耗多少粮食、多少布匹、多少酒肉,又得产生多少商机 —— 光是这西市的胡商,每天就能赚不少银子;工坊街的工匠,做出来的东西也能卖不少钱;还有这酒楼、绸缎庄,更是日进斗金。

心里的憋屈渐渐被一种莫名的冲动取代 —— 被坑了 200 万两又如何?这神都如此繁华,遍地都是机会,只要他肯动脑筋,利用青州的资源,再结合神都的市场,迟早能把失去的银子赚回来,甚至赚得更多!

“走,回府!” 叶青突然精神一振,拉着上官燕往回走,脚步都轻快了不少,“我得好好盘算盘算,怎么在这神都捞一笔 —— 先从南市开个铺子开始,卖青州的特产,再跟胡商做买卖,把咱们的东西卖到西域去!不仅要把 200 万两赚回来,还要让张启、王渊那两个老狐狸看看,我叶青可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叶青的脸上,他的眼神里没了之前的沮丧,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斗志。神都的繁华依旧在眼前铺展,洛水潺潺,天街喧闹,西市的胡商还在吆喝,工坊街的打铁声依旧响亮,而这场围绕银子与权力的较量,才刚刚拉开真正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