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 > 第144章 曹操最后的辉煌(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4章 曹操最后的辉煌(下)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三国的历史舞台上,各方势力的博弈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而曹操、孙权、关羽等人的命运,也在这波谲云诡的局势中,悄然走向各自的终局或转折。

曹操,这位雄踞北方的霸主,在面对孙权的试探与劝进时,内心的政治盘算清晰可见。

当孙权在回应曹操的信件里,既表露出会出兵偷袭关羽后方的意图,又隐晦提及“天命”,曹操的反应耐人寻味。

起初,他将孙权的信件交给心腹幕僚时,还带着几分戏谑笑言:“是儿欲踞吾着炉火上邪!”可当陈群、桓阶、夏侯惇等一众臣僚纷纷进言劝进,劝他顺应“天命”,登上权力巅峰时,曹操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坦然言道:“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这一番“大逆不道”的言论,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在三国的政治格局里激起千层浪。

孙权这边,一直密切关注着曹操的政治态度。若曹操始终以维护汉室为旗帜,那么即便孙家实际已独霸江东,也难以名正言顺地割据一方、称王道孤。

唯有曹操篡汉自立,孙氏集团才有了堂而皇之登上权力舞台中心的机会。

如今,曹操公开发出类似“周文王”的言论,等于向天下释放出他可能篡汉的信号,孙权明白,进攻的时机到了,他的矛头正式转向,要在这乱世棋局中,为江东谋求更稳固的地位。

为了让孙权彻底没有回头路,曹操采取了更直接的手段。

他把孙权的信件原文抄录多份,一部分射入樊城,以此安定被关羽围困的曹仁的军心,让曹仁知道,江东的孙权已然是己方可以借助的力量;

另一部分则射到关羽营中,企图扰乱关羽的心神,让关羽在与曹仁的对峙中,还要分神提防来自背后的孙权。

关羽这边,或许是想对孙权“敲山震虎”,不仅没有积极向孙权示好,反而以要养活数万俘虏为由,擅自抢走了孙氏在湘关的储粮。

本就对关羽心存不满、磨刀霍霍的孙氏集团,这下更是找到了翻脸的绝佳借口,孙刘联盟的裂痕,就此彻底撕开。

在吕蒙的出色调度下,孙氏兵马行动迅猛。驻守江陵、公安的糜芳、傅士仁,本就对关羽心怀不满,在孙氏兵马的迫降下,迅速献城投降。

与此同时,得到曹操源源不断援军的徐晃,也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撕裂了关羽布置在樊城外围的鹿砦防线。

关羽亲率五千骑兵与徐晃交锋,却遭遇失利,被迫放弃了对樊城的围攻。雪上加霜的是,曹操已经回师洛阳,并在郏县东南的摩陂会合了夏侯惇、张辽所部精锐。

此时的关羽,军队本就师老兵疲,面对曹操大军的集结,无奈之下只能南撤,却没料到,这一撤,最终踏入了孙权早已为他布下的重重陷阱。

至此,曹操总算是成功摆脱了此前兵败汉中所形成的战略被动局面。然而,这短短几个月里,一系列接踵而至的坏消息,如于禁被俘、庞德战死、樊城告急,甚至还有曹植酒醉误事等,极大地损伤了这位已六十岁的枭雄的健康。

数月之后,一代豪杰曹操便在洛阳病逝,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而吕蒙袭取江陵后,被俘的于禁落到了孙氏手中。

尽管孙权表面上待他以礼,但架不住虞翻接二连三的羞辱。虞翻性情刚直,且对关羽极为敬重,对于禁这位曾败于关羽之手的降将,自然没什么好脸色,多次在公开场合让于禁难堪。再后来,曹丕称帝,东吴向魏国称臣,须发皆白的于禁和三万俘虏被送回魏国。别人或许还能被原谅,但于禁的投降之举,却成了世人嘲笑的把柄。

曹丕表面上出言安慰于禁,还任命他为安远将军,可实际上,曹丕对于禁的投降始终耿耿于怀。

当于禁去拜谒曹操的高陵时,曹丕特意命人画了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的画像。于禁看到画像,往昔的屈辱与羞愧瞬间涌上心头,难当此辱,不久后便发病而死。

关羽败走麦城,最终被杀;于禁晚节不保,屈辱而终;曹操霸业未竟,溘然长逝。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三国这宏大而残酷的历史画卷中,成为了那个时代权力斗争与英雄悲歌的缩影,让后人读来,不禁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