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 > 第124章 汉皇征辟众魏臣 封疆大吏轮戍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4章 汉皇征辟众魏臣 封疆大吏轮戍制

却说魏主曹芳既被贬为侯爵,其封国旋即遭除,麾下兵马尽归汉廷统辖,仅余长沙一郡作为食邑,聊以维系生计。

昔日魏室旧臣见此光景,深知天命已移,汉祚复兴乃是定数,遂纷纷抛却旧主,转而奉汉室为正统,争相归顺。

桓范之毒计竟反倒加速魏国灭亡,

汉皇刘禅见状,当即下诏,征召钟会、邓艾、杜预、羊祜、诸葛诞、夏侯霸等一众原魏室重臣,入长安述职。

唯留卢钦仍驻旧魏侯身侧,名为辅佐,实则肩负监视之责,以防再生事端。

诸臣接诏,无不既惊且喜——惊的是新朝雷霆手段,喜的是仍得重用之机,皆知天命已定,再无回旋余地,遂不敢有丝毫违逆,陆续整装西入长安。

汉皇亦不负所望,依其才具各授官职,朝堂之上人才济济,倒也一派兴旺。

那魏侯曹芳与曹爽二人,眼见汉廷日渐昌隆,天下人心尽皆归附,再无逆势而起的可能,往日雄心终是消磨殆尽。

二人索性收敛锋芒,终日沉湎于酒色宴乐之中,将外事抛诸脑后,活脱脱一副富家闲翁的模样,再不复当年权倾朝野、威震四方的雄姿。

时光荏苒,转眼至公元255年岁末。

丞相诸葛亮上表奏报边地事宜,言高句丽故地已然平定,计有编户之民三百余万;

东瀛诸岛亦尽数纳入大汉版图,人口二百余万,其中半数因畏惧汉军威德,遁入深山密林,未敢出降,朝廷亦未加追剿。

刘禅览毕奏章,当即下诏划分疆土:将高句丽旧地并入幽州管辖;于朝鲜半岛新设“朝州”,选派能吏前往治理;东瀛诸岛则设立“瀛洲”,

并拟定十年之期,逐步迁徙瀛洲岛上生民于沿海诸郡,以融其俗、化其民。

诏令之中更明言:若有东瀛土着胆敢抗拒迁令,男子一律坑杀,女子则配予沿海军民中骡夫、未婚者为妻。

丞相诸葛亮见此诏命,虽心有不忍,暗自揣度天子何以如此决绝,然君命如山,皇命不可违逆,只得领旨谢恩,恪尽职守,竭力施行。

数日后,汉皇刘禅为巩固中央权柄,防微杜渐,杜绝地方势力坐大之患,又颁下新制:凡各地军政大员及边军统帅,每五年更调防区,以免久镇一方、根植势力,渐成尾大不掉之势,酿成藩镇割据之祸。

诏令一下,当即征召西域长史、车骑将军马岱交还兵符,另委其侄马承接替其职,执掌西域兵权,调马岱回长安另有任用。

马岱接诏,其妻杨氏愤然曰:

“君替陛下镇守西域愈20载,既有功劳亦有苦劳,今主疑臣则臣必死,现西域及三十六国皆在吾等掌控之下,君更统兵10万之众,良驹万匹。

马承亦是我等亲侄,君应立即率军封闭河西走廊,仿秦朝南海郡尉赵佗之故事,进可争夺天下,退则仍为一方诸侯,勿回长安……如君回长安,如鱼入网也罾(zeng)口也!“

马岱:“休要胡言乱语,陛下圣明,皇恩浩荡,拔擢我为西域长史,兼车骑将军,当以死相报,汝再敢乱语,我认人,手中陛下御赐之西极宝剑可不认人!”

杨氏见马岱手中宝剑欲出鞘,乃大骇,唯唯诺诺而退。

马岱不敢怠慢,唤来马承,悉心嘱咐后事,将西域事务一一交割清楚,而后收纳行囊,三日后便与妻儿等亲眷慨然启程返回长安。

汉皇此举实乃深谋远虑,一举断绝地方割据之土壤,永绝国中之国的隐患,为汉室长治久安奠定根基。

与此同时,刘禅更命水军都尉张嶷领南海舰队自合浦、九真二港扬帆启航,沿中南半岛海岸一路南下,向西南海域重新探寻旧日航路,意图重振海上丝绸之路,再通异域诸国,将大汉天威广布于南海之外,扬国威于万里波涛之上。

正是:

魏阙倾颓汉帜扬,旧臣衔诏入未央。

瀛洲雾散烽烟靖,幽塞疆开郡县昌。

十年徙民防割据,五载轮戍固金汤。

楼船今出合浦外,丝路重辉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