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烟出任安丰郡守的决议既定,潜龙镇高层紧接着便要面对一个现实问题——青山镇乃潜龙布政司连通外界、扼守北疆门户的军事商贸重镇,王魁虽勇,擅守城练兵,于繁杂政务却非所长。
柳如烟这一调走,留下的政务空缺由谁来填补?
布政使司衙门内,李晨、苏文、风狼以及即将赴任的柳如烟齐聚一堂,商议此事。
“青山镇位置关键,政务涉及流民安置、商税征收、物资调配、与州府及周边势力协调,千头万绪。”李晨手指敲着桌面,目光扫过众人,“如烟离去,需得一稳重干练、熟悉政务之人接替。诸位可有合适人选推荐?”
风狼率先开口,带着军人的直率:“主公,政务之事,末将不甚精通。但青山镇安危关乎根本,驻守兵力绝不能削弱,王魁必须留下。”
柳如烟沉吟道:“妾身离去,手头事务可暂时交由几位副手分管,但总览全局之人……确需谨慎选择。”
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一直捻须沉思的苏文。
苏文感受到目光,缓缓抬头,眼中带着一丝考量后的笃定:“主公,老夫心中倒有一人,或可一试。”
“哦?先生快讲。”李晨精神一振。
“便是此次以工代赈中,于安丰郡表现出色的那个赵顺。”苏文道出名字,“此子虽出身落魄书生,然心思缜密,算学精通,更难得的是处事条理清晰,能将繁杂账目与工程管理梳理得井井有条。老夫观其言行,并非只会死读书的迂腐之辈,懂得变通,亦知民生疾苦。让其骤然总览一镇政务,或许资历尚浅,但青山镇现有架构已较为成熟,遇有难决之事,还可就近请教柳城大掌柜。柳城常驻青山镇总行,老成持重,见识广博,从旁协助一二,当可保无虞。此举,亦是给年轻才俊一个历练的机会。”
“赵顺……”李晨回忆着吴老四之前的汇报,那个能将复杂工酬计算得清清楚楚,还能主动完善管理细则的落魄书生,印象颇佳。“先生认为他可行?”
苏文点头:“可令其暂代青山镇政务主事,以观后效。若不堪用,再行调整亦不迟。”
柳如烟也附和道:“夫君,苏先生所言在理。赵顺此人,妾身接触过几次,做事确实认真稳妥,让他暂代,有柳城从旁帮衬,应能维持青山镇政务平稳。”
“好!”李晨当即拍板,“就依先生之言,擢升赵顺为青山镇政务主事,暂行总揽之权!令其遇事多与王魁、柳城商议!”
人事安排落定,李晨又看向柳如烟:“如烟,你此去安丰,独当一面,身边需得力人手。我让张风率一百潜龙军精锐,随你一同赴任,护卫安全,兼掌郡兵操练整顿之事。”
柳如烟心中温暖,知道这是夫君对她的爱护与支持。
张风是张小兰的兄长,忠诚勇武,如今已是潜龙军中的骨干将领,有他护卫,安全无虞,整顿郡兵也能更快入手。
“谢夫君!”柳如烟敛衽行礼。
几日后,任命正式下达。
赵顺听闻自己竟被破格提拔为青山镇政务主事,惊愕之余,更是感激涕零,对着潜龙镇方向连连叩首,发誓必竭尽全力,不负主公信任。
而柳如烟则带着任命文书,在张风及其所率百名精锐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前往安丰郡上任。
几乎在同一时间,潜龙布政使任命柳如烟为安丰郡守的公文,也以例行的形式递送到了京都朝廷。
这份公文,如同在平静(至少表面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了千层浪!
“荒唐!岂有此理!”御史台一位老御史气得胡子直抖,在朝会上当场发难,“女子为官,已是闻所未闻!如今竟让一女子出任郡守,掌管一方民政军政?这李晨,简直是视朝廷法度为无物,牝鸡司晨,成何体统!”
“王大人所言极是!郡守乃朝廷命官,牧民一方,责任重大!岂能儿戏,委于一妇人之手?此例一开,纲常何在?礼法何存?”另一位官员立刻出列附和。
“臣附议!李晨此举,实乃大逆不道!应立刻下旨申饬,撤销此项荒唐任命!”
朝堂之上,反对之声此起彼伏,大多围绕着“礼法”、“纲常”展开,认为李晨此举破坏了千百年来的规矩。
垂帘之后,年轻太后静静听着臣子们的激昂陈词,纤长的手指在凤椅扶手上轻轻点着,看不出喜怒。
摄政王宇文卓站在百官前列,眼观鼻,鼻观心,并未出声。
李晨任用女郡守,在他看来同样是胡闹,但此刻出声反对,岂不是正合了那帘后女人的心意?他乐得坐山观虎斗。
待反对的声音稍稍平息,珠帘后传来太后清越平静的声音:“众卿家所言,皆是为国体考量,哀家甚慰。”
众臣静听,以为太后要下旨斥责李晨。
不料太后话锋一转:“然,观这柳氏,并非寻常妇人。李晨奏报中言,此女于其微末之时便协助理事,于青山镇协理政务期间,表现卓异,将一边境小镇打理得井井有条,商贸繁盛,民生安定。可见其确有理事之才。”
朝堂上顿时一片细微的骚动。
太后继续道:“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北疆不宁,晋州屡遭兵燹,正值用人之际。李晨身为布政使,于其治内量才施用,只要能为朝廷守住边疆,安抚黎民,即便所用之人特别些,又何须拘泥于常例?昔日亦有妇好为将,冼夫人安邦。若这柳如烟真能治理好安丰郡,岂不是证明李晨用人有方,独具慧眼?届时,非但不该斥责,反而该嘉奖其敢于任事,为国举才。”
这一番话,说得合情合理,既肯定了臣子们维护礼法的初衷,又巧妙地绕开了“女子不能为官”的禁区,将焦点引到了“才能”与“实效”上,最后更是隐隐将李晨的“出格”行为拔高到了“为国举才”的高度。
宇文卓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心中冷哼:这女人,倒是会借题发挥,收买人心!
那些出言反对的官员,一时语塞。太后搬出了古之贤女为例,又强调北疆危局和用人实效,他们若再坚持,反倒显得不识大体了。
“太后圣明!”一些较为开明或善于见风使舵的官员连忙出声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