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饥荒年代:我要养村里30个女人 > 第243章 还有多位夫人未怀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3章 还有多位夫人未怀孕

冬日的阳光透过薄云,洒在潜龙镇东南角的学堂院落里。

朗朗读书声从几间改建过的宽敞砖房中传出,带着孩童特有的清脆。

这所最初由林小玉倡议创办的学堂,如今已收纳了一百多名适龄孩童,年龄从五六岁到十二三岁不等,不分男女,皆可入学启蒙。

李晨在林小玉和苏文的陪同下,静静站在学堂窗外向里望去。

只见孩子们端正坐在简陋却结实的木桌前,跟着台上的夫子诵读《千字文》。

张小兰、素云、如月等几位识文断字的夫人,正穿梭在课桌间,轻声纠正着孩子们的握笔姿势,或是为跟不上的孩子单独讲解。

孙采薇偶尔也会过来,教孩子们辨认一些常见的草药图形,讲述基本的卫生常识。

“夫君你看,”林小玉指着那些专注的小脸,眼中满是欣慰与成就感,“这些孩子,几个月前大多还是流离失所、目不识丁的流民子弟,如今已能识字诵文,明辨是非。假以时日,必能成为我潜龙镇的栋梁。”

苏文捻须点头,补充道:“主公,如今学堂已显拥挤,且仅能进行蒙学教育。待明年开春,确需另择宽敞之地,兴建一座更大的学堂,增设算学、格物、律法、乃至基础的工巧技艺等课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啊。”

李晨深以为然:“先生和小玉所言极是。不仅要建新学堂,师资也要跟上。可张榜招纳境内通晓各类实学的读书人,不拘出身,量才录用。待遇从优。”

这时,得到消息匆匆从“惊雷坊”赶来的墨问归,正好听到这番议论。

这位墨家传人如今虽醉心火药研制,但对教育之事同样极为关注。

“布政使,苏先生,林夫人,”墨问归拱手见礼后,便迫不及待地开口,“兴建蒙学学堂,普及教化,确是善政。然问归以为,仅此还不够!潜龙镇如今百工兴盛,连弩、水泥、酿酒乃至……诸多新物层出不穷,皆需精深学问支撑。当设立更高层次之‘格物院’或‘百工学堂’,专授算学、几何、物理、化学之基,培养专精技艺与研究创新之才!否则,诸多巧思妙想,终将如无根之木,难以为继。”

墨问归语气激动:“便以那风箱改良、水泥烧制而论,其中涉及风力、杠杆、材料配比、高温反应等诸多道理,若无人深究其理,总结其法,传授于人,则技艺传承全靠师徒口耳相传,极易失传,更遑论推陈出新!如今我们太缺能深究事物本质、能开拓新域的‘科研’人才了!”

李晨眼中精光一闪,墨问归这番话,可谓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技术的发展,不能只靠他一个人从系统里往外掏,必须建立起本土的研发体系和人才梯队。

“墨先生高见!”李晨赞道,“格物院……百工学堂……好!此事便一并纳入明年规划!蒙学打基础,格物院求精深!具体章程,还请先生与苏文、小玉一同拟订,所需场地、资金,优先保障!”

确定了教育发展的蓝图,李晨心情舒畅地返回齐家院。

刚踏入正院,便见大玉儿抱着咿呀学语的二儿子李破虏,面带一丝难色地迎了上来。

“夫君回来了。”楚玉将孩子交给乳母,挥手屏退左右,引着李晨进入内室。

“玉儿,何事如此郑重?”李晨见楚玉神色,有些疑惑。

楚玉轻叹一声,为李晨斟上热茶,柔声道:“夫君,今日张小兰妹妹、如月妹妹,还有素云,先后都来寻过妾身,言语间……颇多幽怨。”

李晨一愣:“幽怨?所为何事?”

楚玉抬眼看了看李晨,语气带着几分无奈:“还能为何?自然是子嗣之事。夫君细数,如今院中姐妹,苏小婉、孙采薇两位妹妹的女儿已两岁有余,活泼可爱;柳如烟妹妹所出之承业,乃夫君长子,也已蹒跚学步;凝香妹妹的女儿即将周岁;妾身所出破虏尚在襁褓;便是阎媚与柳燕儿两位妹妹,如今也身怀六甲。”

李晨默默点头,这些情况他自然清楚。柳如烟所生的李承业,是他的第一个儿子,如今已一岁多,由柳如烟带着常住青山镇协理政务,他偶尔前去探望。

大玉儿所生是二儿子李破虏。

楚玉继续道:“如今未曾有孕的,便只剩下张小兰、如月、周秀娥、素云、王杏儿、李翠儿六位妹妹。周秀娥妹妹常驻州府商行,王杏儿、李翠儿两位妹妹心思多在酿酒工坊,倒还好些。

可张小兰、如月、素云三位妹妹,平日多在学堂帮忙,回到这院中,眼见其他姐妹皆有儿女绕膝,心中岂能不急?私下里没少向妾身诉苦,盼着夫君……能多垂怜雨露,也好早日为李家开枝散叶。”

楚玉说着,脸上也微带红晕:“妾身知夫君政务繁忙,但内宅安宁,亦是根本。几位妹妹心思,还望夫君体谅,晚间……多去她们房中走动走动才是。”

李晨闻言,不禁揉了揉眉心。

这后院之事,有时比处理政务还要耗费心神。

他并非不近人情,只是近来确实忙碌,加之几位夫人接连有孕,也需顾及她们的身体和感受。

“玉儿,辛苦你了,居中调和。”李晨握住楚玉的手,“此事我已知晓。只是子嗣之事,讲究缘分,强求不得。我自会多加留意,平衡雨露。你也劝慰她们,不必过于焦虑,顺其自然便好。”

话虽如此,李晨心中也明白,在这个时代,尤其是在他这样势力初成的家庭中,子嗣的多寡与母亲的地位息息相关。几位夫人着急,也是人之常情。

是夜,李晨便依言,先去了张小兰房中。

张小兰见到夫君前来,惊喜交加,侍奉得格外尽心。

连续几日,李晨轮流宿于几位未曾生育的夫人房中,虽尽力安抚,却也能感受到她们那份隐藏在温顺下的急切与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