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晨风掠过残损的稻田,昨夜的焦土已被新翻的泥土覆盖。几只乌鸦从烧黑的竹竿上惊飞而起,扑棱棱地消失在远处的山林间。议事厅外的石阶上,陈墨正低头审视一份草拟的文书,指尖轻轻摩挲着纸边的一处褶皱。

他昨日立下的承诺尚未兑现——要让真正的农人参与“金穗稻”的产量测算,打破士族对数据的垄断。此刻,这份文书正是关于此事的详细安排。

“少主。”苏婉娘轻步走来,手中算盘已换成一叠整齐的册子,“我已经选出七位老佃户,都是村里德高望重之人。”

陈墨抬头,目光落在她身后不远处站着的几位老人身上。他们穿着粗布衣裳,肩头还沾着未扫净的稻壳,眼神却透着几分警惕与不安。

“让他们进来吧。”他说。

苏婉娘点头,转身示意。几位老佃户迟疑片刻,最终迈步走入厅中,脚步声沉稳却带着几分拘谨。

“诸位辛苦了。”陈墨起身迎上两步,语气平和,“今日请你们来,是想请你们亲自丈量‘金穗稻’的真实产量。”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拱手道:“小人等只是种田的粗人,怎敢妄议朝廷大事?”

“不是妄议,而是见证。”陈墨微笑,“你们耕作一生,比谁都清楚哪块地肥、哪片水足。若连你们都不信这数据,那它便无意义。”

老人们互相对视一眼,神色稍缓。

“我会亲自带你们下田,每一步都由你们亲手丈量,每一捆稻穗都由你们亲手称重。”陈墨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若有疑问,可随时问我。”

沉默片刻,那位年长的老者终于点头:“好,我们试试。”

清晨的露水还未散尽,试验田里已有忙碌的身影。七位老佃户手持木尺、麻绳,在陈墨与苏婉娘的陪同下,沿着田埂缓缓前行。他们的动作缓慢却精准,不时低声交谈几句,再用炭笔在纸上记录数字。

慕容雪站在田边,腰间短刃随风微晃。她目光如鹰,警惕地扫视四周,确保无人干扰测评过程。

“这一块田,水线最匀。”一位老者蹲下身,手指插入泥中,“稻根扎得深,收成自然好。”

“东二区的排水沟修得好,雨后也不积水。”另一位老者点头附和。

“亩产三石八斗。”苏婉娘在册子上记下最新数据,抬眼看向陈墨,“比上次复测还多了半斗。”

陈墨微微颔首,转头望向那些原本满脸不屑的士族代表。此刻,他们的脸色已不再轻松,有人甚至悄悄交换了一个凝重的眼神。

“诸位觉得如何?”陈墨淡淡开口。

一名士族子弟强作镇定:“这些老农……未必懂得官府的测算标准。”

“哦?”陈墨一笑,“那你可愿意亲自下田,与他们同测?”

那人语塞,终是低下头去。

就在这时,柳如烟从庄园方向快步而来,绯色襦裙在晨风中飘动,袖口磷粉香囊的香气若有若无。

“少主。”她走近低声道,“徽州商会那边有动静了。”

陈墨微微挑眉:“怎么说?”

“他们派人送来了回信。”柳如烟从袖中抽出一封火漆封印的信笺,“虽未明说合作,但言辞颇为客气,提及‘愿实地考察’。”

“很好。”陈墨接过信,嘴角扬起一丝笑意,“看来我们的佃农,不仅种得了田,也说得准话。”

午后,阳光炽烈,田间的气氛却愈发凝重。评测仍在继续,越来越多的村民围拢过来,看着自家长辈亲手丈量土地、称重稻谷。

“这才是咱们庄稼人的规矩!”一名年轻佃户忍不住喊道。

人群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

“以前都是士族老爷们说了算,现在我们也看得见、摸得着!”

“是啊,谁还能糊弄咱们?”

陈墨站在田边,听着这此起彼伏的声音,心中微微一松。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产量测算,更是一场信任的重建。

他转身对身旁的苏婉娘低声道:“你准备那份《永佃制》的草案,我打算明日呈报制置使。”

苏婉娘点头:“盐场股份的事呢?”

“一并提出。”陈墨目光坚定,“若能让佃农入股,不仅能稳定生产,还能吸引更多商帮关注。”

“徽州那边……会感兴趣吗?”

“他们会的。”陈墨望向远方,“因为这不是一次买卖,而是一条新的路。”

傍晚,夕阳将稻田染成一片金色。评测结束,最终的数据被刻在一块青石碑上,立于村口大道旁。老佃户们站在碑前,脸上难得露出笑容。

“以后咱也有说话的地方了。”那位年长的老者感慨道。

陈墨走上前,轻拍他的肩膀:“不止是说话的地方,更是契约的开始。”

夜幕降临,灯火渐次亮起。议事厅内,苏婉娘正在整理评测报告,准备抄送徽州商会驻庐州联络处。

她在信封背面轻轻画下一枚竹叶图案,目光深远。

窗外,风起云涌,一场更大的风暴,似乎正在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