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如水,庐州城外的江面泛起微光。陈墨立于书房窗前,手中握着一枚玉佩,正面刻着一只盘绕的蛇形图腾,纹路细密,似有若无地透出一丝寒意。他将玉佩翻转,在烛火下仔细端详背面,隐约可见一个“李”字的烙印。
门外脚步轻响,完颜玉推门而入,身披夜风带来的凉意。她手中提着一只皮囊,内中传来轻微振翅声。
“鹰已备好。”她低声说道,眼中带着几分凝重,“但今晚风大,怕是不易追踪。”
陈墨点头,将玉佩递到她面前:“你认得这图腾吗?”
完颜玉接过玉佩,借着烛光细细端详片刻,眉头微蹙:“这图腾……我在草原见过,不是突厥人的标记,更像是中原商队用的暗记。”
“果然是李氏。”陈墨语气平静,却透着一丝冷意,“他们竟敢把生意做到突厥去。”
完颜玉沉默片刻,将玉佩收入怀中:“我这就出发。”
“等等。”陈墨拦住她,从书案上取出一枚银质小环,系在鹰腿上,“这是新做的标识,若途中遇险,可循此返回。”
完颜玉点头,将鹰放于臂上,转身离去。窗外,夜风骤起,吹得檐角铜铃叮当作响。
三日后,北境荒原之上,黄沙漫卷。
慕容雪伏身于山丘之后,目光穿过枯草与风尘,锁定前方一座隐秘营地。帐幕低矮,外围设有多道绊马索与哨塔,显然戒备森严。
她身后数名亲兵屏息静气,只待她的命令。
“鹰刚才落过那边。”一名斥候低声禀报,指向营地东北角的一片乱石堆,“但从那里开始,就再没飞回来。”
慕容雪皱眉,心中升起一丝不安。她本应顺着鹰的轨迹一路潜行,却在进入这片区域后彻底失去了它的踪迹。
“小心行事。”她低声叮嘱,率先猫腰前行。
营地外围果然设有陷阱,几处枯草之下藏着锋利竹刺,稍不留意便会踩中。慕容雪示意众人绕行,沿着一条干涸的小溪悄悄接近主帐。
帐内灯火微弱,人影晃动。她贴紧帐布,竖耳倾听。
“……这批货必须在五日内运抵边境。”一个低沉的声音说道,“否则李氏那边不会答应。”
“但他们给的价格太低了。”另一人不满地回应,“我们冒这么大的风险,就换这点回报?”
“别忘了,上次那批金穗稻种子,就是靠他们才送进来的。”先前那人压低声音,“如今他们在朝中也有人,咱们得罪不起。”
慕容雪心头一震,果然不出所料,李氏不仅与突厥勾结,还暗中输送粮种,意图扰乱中原农业命脉。
她轻轻掀开帐角,探眼望去。帐内几人正围坐桌前,桌上摊着一本账册,纸张泛黄,字迹工整。
她瞳孔微缩——那分明是复式记账法的格式!
她曾亲眼见陈墨亲自传授给苏婉娘,而后用于整顿陈氏庄园账目。这种记账方式极为严密,非精通者难以掌握,更不可能出现在突厥营地之中。
慕容雪悄然退后,打了个手势,示意手下记录方位。她知道,这份账册必须带回。
夜色渐深,营地陷入沉寂。她趁机潜入,迅速翻找关键文书,终于在一侧木箱中找到那本账册。
翻开第一页,她便倒吸一口凉气——除了复式记账外,还有大量交易明细,其中赫然写着“镇北军制式箭矢采购”字样。
她猛地合上账册,心跳加快。
这已经不只是商业勾结的问题,而是涉及军械走私!
她将账册藏入怀中,准备撤离时,忽听得远处传来一阵骚动。
“有人闯营!”
慕容雪脸色一沉,迅速闪身躲入阴影之中。营地顿时灯火通明,巡逻队四散奔走。
她不敢久留,借着混乱迅速脱身,跃上战马,策马狂奔而出。
庐州城南,李玄策府邸。
夜半时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席卷了整个别院。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惊动了整条街坊。
柳如烟站在高墙之上,远远望着火场,神色凝重。
“消息传得很快。”她低声自语,“半个时辰不到,已经有三拨人来查了。”
“查什么?”陈墨不知何时出现在她身后,声音冷静。
“箭矢。”柳如烟回头看他,“现场发现了镇北军制式的箭头。”
陈墨微微眯眼:“谁带的?”
“不知道。”柳如烟摇头,“但火势蔓延得太快,像是早有预谋。”
陈墨沉思片刻,抬脚迈步向前:“走,去一趟。”
两人悄然潜入火场废墟。空气中弥漫着焦糊味,残垣断壁间散落着烧焦的梁柱和碎瓦。
陈墨蹲下身,捡起一块半焦的木片,指尖摩挲着上面的纹路。
“这不是普通的火油。”他低声道,“里面掺了硝粉。”
柳如烟闻言,神色一变:“你是说……有人想毁尸灭迹?”
“不止是毁灭证据。”陈墨缓缓起身,目光落在不远处一支断裂的箭杆上,“更是要嫁祸。”
柳如烟顺势望去,只见那支箭尾羽残破,但箭镞依旧锋利,隐隐泛着幽蓝光泽——正是镇北军特制毒箭。
“现在问题来了。”陈墨嘴角浮起一抹冷笑,“是谁,想让我们背上这笔账?”
柳如烟没有回答,只是默默看着他。
陈墨转身,望向远方尚未熄灭的火焰,眼神深沉如渊。
“这场火,烧得太巧了。”
话音未落,远处忽然传来一声闷响,仿佛有什么东西坠落。紧接着,一道黑影从火场深处掠出,身形敏捷,直奔东侧围墙而去。
柳如烟刚要追击,却被陈墨按住肩膀。
“别动。”他低声提醒,“让他们自己跳出来。”
黑影跃上墙头,回身一瞥,火光映照下,露出一张熟悉的面孔。
柳如烟瞳孔一缩:“是他?”
陈墨静静望着那道身影消失的方向,缓缓吐出一句话:
“看来,真正的棋局,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