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芝麻酱的成功研制,让“岑记”的菜单上又多了一抹亮色。岑卿没有急于将它作为主打,而是先作为“隐藏菜品”,免费提供给一些常来的老主顾品尝,听取他们的意见。

“嘿!岑娘子,这酱香得邪乎!拌面吃真带劲!”张铁匠吃得满头大汗,赞不绝口。

“味道是独特,就是吃多了有点腻口……”一位老茶客细细品味后提出建议。

“要是能有点辣味就更好了。”赵班头咂摸着嘴说道。

岑卿仔细记下每一条反馈。她开始尝试调整,在基础的麻酱配方里,加入了少量炒香的芝麻碎增加口感层次,又调入一点点米醋解腻,最后,还准备了一小罐她自制的、用热油泼过的辣椒油,供食客自行添加。

经过几次微调,这款“岑记秘制麻酱”终于达到了让她满意的平衡——香醇浓郁,咸淡适中,略带酸爽,既可直接作为拌面酱,也可以作为汤面的额外佐料,甚至有人买上一小罐回家蘸馒头、拌凉菜。

时机成熟,岑卿正式将“麻酱拌面”加入了菜单,定价比基础汤面稍高两文钱,同时,也将小罐的麻酱和辣椒油摆在了自选卤子的长案上,作为可以额外添加的付费选项。

新品推出,果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那独特的坚果香气和顺滑口感,吸引了许多喜欢尝鲜的食客。尤其是夏日将至,一碗凉爽筋道的麻酱拌面,配上黄瓜丝、焯水的豆芽,再根据口味淋上辣椒油,成了不少人的新宠。

“岑记”的生意因此更上一层楼。小小的铺面几乎从早到晚都保持着高客流,岑卿甚至需要考虑在门口多支几张桌子,以应对越来越多的食客。

这一日打烊后,何娘子在收拾时,犹豫着对岑卿开口:“东家,我……我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何娘子但说无妨。”岑卿正在核算今日的进项,闻言抬起头。

“我看咱们这麻酱拌面卖得好,许多客人吃完还想买些麻酱带走。咱们……咱们能不能像卖卤豆干、酱萝卜那样,也做些罐装的麻酱来卖?肯定有人买。”何娘子小声说道,眼神里带着些许忐忑,生怕自己多嘴。

岑卿眼睛一亮!这倒是个好主意!她之前只想着麻酱是面馆的配料,却没想过它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商品。芝麻原料易得,制作虽需些工夫,但利润空间比豆干更大。

“何娘子,你这想法极好!”岑卿赞许道,“明日我们就试试做些小罐的来卖。”

说干就干。岑卿定制了一批小巧精致的粗陶罐,洗净晾干。她将炒制芝麻、研磨成酱的工序更加标准化,确保每一批麻酱的品质稳定。装入陶罐后,用油纸封口,红纸贴上“岑记秘制麻酱”的标签,摆在铺面显眼处售卖。

果然不出何娘子所料,罐装麻酱一推出,便受到了欢迎。不仅有老主顾购买,一些不住在附近的居民,听闻名声后也特意来买。这麻酱耐存放,用途广,很快成了“岑记”继卤味、酱菜之后的又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生意规模的不断扩大,让现有的后院工坊也显得有些拥挤了。炒制芝麻的香气虽然诱人,但长时间待在灶间,油烟也大。岑卿看着堆满物料的院子,心中那个盘下隔壁空置小院的念头再次浮现。

隔壁的院子比她现在租的稍小一些,但布局相似,独门独户,若能租下,专门用作炒制、研磨芝麻酱和存储原料的工坊,再合适不过。不仅可以改善工作环境,也能实现更明确的功能分区,提高效率。

她再次找到了房东陈老板。有了之前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岑记”日益响亮的名声,陈老板这次痛快了许多,虽然租金依旧不菲,但并未过多为难,很快便与岑卿签订了租约。

盘下新院子,又是一通忙碌的搬迁和整理。岑卿将炒制芝麻、研磨成酱的核心工序全部转移到新院子,由她亲自负责,招娣从旁协助。原来的老院子则专注于汤面制作、卤味烹制和日常经营。周婶子和何娘子主要负责老院子的前厅和后厨杂务。

分工明确后,效率果然提升了不少。麻酱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更好的控制,老院子也因为少了炒制的油烟而更加清爽宜人。

站在新收拾出来的工坊里,看着炒锅里翻滚的金黄芝麻,听着石磨均匀的研磨声,岑卿心中感慨万千。从最初只为活命挣扎,到如今拥有两处院落,产品多样,伙计得力,“岑记”这块招牌,是她用汗水、智慧和那份不肯屈从于命运的韧劲,一点一点擦亮的。

招娣在一旁仔细地过滤着新磨出的麻酱,动作熟练。何娘子在前院热情地招呼着客人。周婶子在后厨忙碌地准备着明天的卤味。

一切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