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距离高考还有二十一天,钟楼的阴影如倒计时般压在每个人心头。但今天的校园,却呈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平静。

清晨5:40,宿舍区

天还未亮,女生宿舍301室已经亮起第一盏台灯。岑卿轻手轻脚地起床,借着手机微光整理好床铺。对面床的室友翻了个身,含糊地问:几点啦?

还早,你再睡会儿。岑卿压低声音,拿起昨晚准备好的复习资料走出寝室。

走廊里已经有不少动静。有人在水房轻声背诵古文,有人在楼梯间默写英语单词。每个人都默契地保持着安静,生怕打扰还在休息的同学。

清晨6:10,教学楼

高三(三)班的教室里已经坐了三分之一的学生。课代表正在黑板上更新倒计时:距高考还有21天。数字下面,细心地画着一个小小的笑脸。

苏晚晴的座位在第三排靠窗。她正对着一道物理压轴题蹙眉,草稿纸上密密麻麻地列着公式。前桌的男生转过头,小声问:这道题你做到哪一步了?

卡在能量守恒这里。苏晚晴把草稿纸往前推了推。

两人低声讨论起来,时不时在纸上写写画画。周围的同学也陆续加入讨论,最终在早读铃响前解出了正确答案。

上午8:25,课间

数学课刚结束,老师就被学生团团围住。

老师,刚才讲的导数题,第二步为什么要求二阶导?

这个极限的求解可以用洛必达法则吗?

我用的方法和标准答案不一样,但结果相同,能得分吗?

老师耐心地一一解答,额角渗出细汗。教室后排,几个学生自发地组成小组,互相检查课堂笔记。

你这步跳得太快了,阅卷老师可能会扣分。

你的字迹有点潦草,高考时要注意。

这些细致的提醒,远比系统期待的勾心斗角更贴近真实。

上午10:00,化学实验课

实验室里弥漫着淡淡的试剂味道。学生们两人一组进行着滴定实验,记录数据时格外认真。

你的溶液颜色变得太突然了,是不是终点判断有误?

再来一次吧,这次滴慢一点。

没有戏剧性的试管爆炸,没有故意的试剂泼洒。有的只是严谨的实验态度和互相提醒的安全意识。

中午12:30,食堂

打饭窗口排着长队,学生们一边排队一边拿着小本子背诵。偶尔有人插队,立即会被其他同学制止:请排队好吗?大家都赶时间。

江驰端着餐盘找座位时,看见岑卿独自一人在看错题本。他自然地走过去坐下,递给她一个橘子:补充点维c。

这个举动平淡无奇,却让监视的系统感到困惑——在它的剧本里,此刻应该有更激烈的互动。

下午2:00,自习课

教室里安静得只剩下翻书声和笔尖摩擦纸张的声音。突然,后排传来压抑的抽泣声。

一个女生因为连续三次模拟考失利,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周围的同学没有嘲笑,而是悄悄递上纸巾。

学习委员走过去,轻声说:要不要去走廊透透气?我陪你。

五分钟后,女生红着眼睛回到座位,继续投入复习。这才是真实的高三——有脆弱,更有相互扶持的温暖。

下午4:15,操场

体育课成了难得的放松时间。但即便是这个时候,也有学生带着单词本,在跑步间隙抓紧背诵。

你这本词汇书挺好的,在哪买的?

网上,我发链接给你。

没有浪漫的邂逅,没有激情的告白,只有最朴素的交流。

晚上7:00,晚自习

教室里的灯光格外明亮。学生们埋首在书山题海中,偶尔有人起身去打水,动作轻缓。

岑卿正在攻克一道数学难题,已经算了三张草稿纸。就在她准备放弃时,旁边递来一张纸条:试试用余弦定理。

是苏晚晴的字迹。岑卿按照提示重新计算,果然找到了突破口。她回头对苏晚晴感激地笑了笑,继续埋头苦干。

晚上10:30,放学时分

放学铃声响起,但没有人急着离开。许多学生自发地留下来继续学习。

再学半小时吧,这套卷子还剩最后一道题。

我陪你,正好把这篇文言文背完。

教室里的灯光一直亮到深夜。保安大叔来催了三次,学生们才依依不舍地收拾书包。

深夜11:00,宿舍

寝室里,台灯还亮着。有人在做最后的知识点梳理,有人在准备明天的学习计划。

明天早上5:50叫我一声,我想多背一篇作文范文。

好,我也要早起听英语听力。

这些平凡的对话,构成了高三最真实的夜晚。

在钟楼顶层,系统的警报声此起彼伏。

警告:剧情偏离度达到91%。

能量储备降至18%。

学生行为模式严重偏离预期。

系统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些学生宁愿选择日复一日的苦读,也不愿演绎它精心设计的青春疼痛。

但它永远不会明白:真实的生活从来不需要戏剧化的修饰。每一个挑灯夜读的夜晚,每一滴为梦想流下的汗水,每一次同学间的真诚相助,都是青春最动人的模样。

这一夜,全校师生用最朴实无华的方式,完成了一场无声的反抗。

而这场反抗的名字,就叫做——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