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悄然流逝,又是一个月过去。长安丞相府内,程昱再次收到了来自汉中的密报。这一次的情报,来源更多样,内容也更“丰富”。
净源和尚通过死信箱传回消息:据其医治的伤兵“无意”透露,格物院已解决了轰天雷的稳定性问题,新式雷体更加安全,哑火率极低。同时,他根据对伤兵伤势和数量的观察,推断汉中军训练强度极大,士气高昂。
周文则传来一份他凭借记忆还原的“城西发现优质硝土矿”的简报内容,并附上自己的分析:此矿若开采,可极大缓解汉中火药原料依赖外运的问题,意义重大。他还提到,汉中吏治清明,但基层文吏对频繁的文书保密条例颇有微词,认为过于繁琐。
孙大娘的情报最为零碎,但也有一条引起了程昱的注意:有工匠在酒醉后抱怨,新研制的“落地爆雷”结构复杂,对铸造工艺要求极高,良品率很低,静姝姑娘为此大发雷霆。
程昱将这些情报反复对比,仔细研判。与上一次几乎一边倒的假情报不同,这次的信息显得“客观”了许多,既有好消息(稳定性提升、发现硝土矿),也有坏消息(新武器良品率低、吏员有怨言)。这符合常理,也更容易取信于人。
尤其是关于“落地爆雷”和“硝土矿”的信息,让程昱精神一振。前者代表了汉中火器发展的新方向,后者则关乎其战争潜力。他立刻将这些情报整理汇总,呈报给曹操。
曹操看着这份比上次“厚实”许多的情报汇编,沉吟良久。
“净源乃方外之人,救死扶伤,其言或可参考;周文身处文牍之间,所见当非虚妄;孙大娘市井之言,虽杂乱,亦可见微知着。”曹操缓缓道,“如此看来,汉中火器确有进展,但其内部亦存隐忧。尤其是这‘落地爆雷’…若真能无需引信,触地即爆,对我骑兵威胁极大!”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汉中西部:“还有这硝土矿…必须在其形成产能之前,设法毁掉!或可派小股精锐,潜入破坏。”
程昱心中暗喜,觉得这次行动终于取得了实质性成果。他趁机建议:“丞相,是否可根据这些情报,重新评估出兵计划?同时,是否指示净源,设法探听‘落地爆雷’的具体构造?指示周文,查证硝土矿的具体位置和守卫情况?指示孙大娘,留意是否有格物院工匠因不满而可被收买?”
曹操眼中精光一闪,摆了摆手:“不,暂时不要动。让他们继续保持现状,像现在这样,自然地获取情报即可。任何主动的打探,都可能引起对方警觉。” 他的多疑性格此刻发挥了作用,“这些情报,我们要用,但不能全信。传令给我们在汉中的其他暗线,从侧面核实这些信息。尤其是那硝土矿和落地爆雷,要多方验证。”
就在曹操和程昱对着这些真伪混杂的情报苦心钻研之时,南郑城内,貂蝉和静姝正在听取影卫的最终确认报告。
“净源和尚已按照计划,‘偶然’听到了我们放出的关于稳定性的消息;周文也已‘意外’看到了那份关于硝土矿的简报;孙大娘处,两名影卫扮作的工匠已成功在她面前演了一场关于‘落地爆雷’良品率低的戏码。”影卫统领禀报道。
“很好。”貂蝉满意地点点头,“曹操生性多疑,给他完全好的消息,他反而不信。给他一些看似不利却又合情合理的‘瑕疵’,他才会觉得真实。现在,他大概正在为‘落地爆雷’的威胁和‘硝土矿’的潜力而头疼,并想方设法去验证呢。”
静姝笑道:“城西那片硝土矿倒是真的,只是含量极低,开采价值不大,我们早已勘探过并放弃了。至于‘落地爆雷’…”她俏皮地眨了眨眼,“那只是我画出来的一张复杂图纸而已,理论上可行,但以目前的工艺根本造不出来,是用来吓唬人的。”
貂蝉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渐渐泛绿的枝桠,轻声道:“情报战的最高境界,不是完全封锁,而是引导。让敌人看到他希望看到的,也看到他害怕看到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他在迷雾中自行揣测,自行决策,而我们,则控制着迷雾的浓度和方向。”
她转过身,目光坚定:“通知下去,下一步,我们可以‘不经意’地让曹操验证到部分真实但无关痛痒的信息,比如那硝土矿确实存在但品质低下,比如格物院确实在尝试新概念武器但进展缓慢…让他相信他情报渠道的‘可靠性’,同时,将他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我们设定的方向上。”
“那三位‘客人’呢?”影卫统领问道。
“继续监控,保持距离。”貂蝉道,“他们还有用。他们是连接曹操与这片迷雾的桥梁,我们需要他们,把更多经过我们加工的‘真实’,传递到长安。”
南郑城的天空,依旧晴朗。但在情报的维度上,一场由汉中方面主导的、更加精密的迷雾,正缓缓笼罩向长安的决策核心。曹操手中的情报越多,他面临的抉择似乎就越发艰难,行动的脚步,也不由自主地再次迟缓下来。这场无声的战争,胜负的天平,正在悄然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