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唐,贞观八年,正月。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长安城还沉浸在元日大朝会的余韵中,朝廷又迎来了一项重要的礼仪活动——皇帝亲耕籍田。

这本是每年春耕时节例行的典礼,以示天子重农、劝课农桑之意。但今年,因有“仙粮”(土豆、红薯、玉米)试种这件大事,李世民对此次亲耕格外重视,特意下旨,命太史局择选吉日,务必要办得隆重。

太史局很快呈上奏报,选定正月亥日为大吉之日,宜耕种、祈福。

与此同时,魏王府内,却是另一番热闹景象。魏王李泰为了在即将到来的籍田礼上博得父皇欢心,早早就广邀长安城中有才名的世家子弟、文人墨客,齐聚魏王府,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诗会,主题便是“咏春耕,颂农事”。

李泰本人更是亲自执笔,作了一首辞藻华丽、引经据典的《春耕赋》,极尽铺陈渲染之能事,力图展现自己不仅通晓政务,更兼文采斐然,心系黎民。他此举用意颇深,既是迎合父皇重视农事之心,更是想借此机会,向朝野,尤其是向太子李承乾,展示自己这个嫡次子的才华与影响力,隐隐有争宠和施压之意。

东宫之中,李承乾自然知晓魏王府的动静,也明白父皇安排李泰在籍田礼上显眼,不乏制衡和警示自己的意味。他心中虽有些许波澜,但更多的是冷静和一丝无奈。

得益于叶云帆让他阅读的史书,他对自己和弟弟们未来的命运轨迹已有模糊的认知,深知储君之位看似尊荣,实则如履薄冰。对于魏王的举动和父皇的意图,他选择了沉默以对,谨守本分,没有做出任何激烈的反应。

倒是以直言敢谏闻名的郑国公魏征,在朝会上,公开提出了异议。

他肃容奏道:“陛下,籍田之礼,本为天子示范天下,重在身体力行,感受稼穑之艰。如今陛下令魏王殿下大作诗文,喧宾夺主,恐使礼之本意流于形式,更易让魏王滋生非分之想,于国本不利啊!臣请陛下三思!”

李世民素来倚重魏征,但在此事上,或许是因为对李泰的宠爱,或许是真的认为让儿子展现文采无伤大雅,他并未采纳魏征的谏言,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魏卿多虑了,青雀一片孝心,咏颂农事,亦是美事一桩。”便将此事轻轻揭过。

亥日,长安城郊,皇家籍田。

这一天,天气晴朗,春风和煦。广阔的籍田周围,旌旗招展,仪仗森严。李世民身着庄重的礼服,率领着以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等为首的三公九卿、文武百官,浩浩荡荡抵达田间。

田头早已备好了装饰着彩绸的耒耜和犁具。在一片庄严肃穆的礼乐声中,祭祀天地、先农的仪式首先举行。随后,重头戏开始。

李世民在司农寺官员的引导下,走到田边,亲手扶起耒耜(一种古老的起土农具),象征性地推犁三次。每一次推动,都伴随着礼官高昂的唱诵和百官的山呼万岁,仪式感十足。

尽管只是象征性的三个动作,但在文武百官和周围无数围观百姓的注视下,依然充满了帝王身体力行、重视农耕的强大象征意义。

接着,按照礼制,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代表上前,推犁五次;然后是九卿等高级官员,推犁九次。整个过程缓慢而庄重,充满了礼法的约束感。

轮到太子李承乾时,他稳步走到田边。然而,他并没有立刻去扶那套装饰华丽的礼仪犁具,而是转身,对着御座上的李世民躬身一礼,声音清朗地说道:“父皇,儿臣近日偶得一件新式犁具,乃儿臣与民间巧匠探讨农事改良所得。此犁结构巧妙,远比现有犁具轻便省力,或可大大提高耕垦效率。值此春耕大典,儿臣恳请父皇恩准,以此新犁演示耕作,若果有成效,便可推广天下,惠及万民,亦不负父皇重农之本意!”

此言一出,全场顿时出现了一阵轻微的骚动。百官们交头接耳,目光都聚焦在了李承乾身上。谁也没想到,太子会在如此庄重的典礼上,突然提出要演示新农具!这完全超出了既定的礼仪流程。

端坐御座之上的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被好奇和期待所取代。他深知这个长子近来沉稳了许多,此刻提出此事,必有倚仗。他微微颔首,沉稳开口道:“哦?太子有心了。既有改良农具,于国于民皆是好事。准奏!便让朕与诸公一同见识见识。”

“谢父皇!”李承乾再拜。随即,他转身对身后一挥手。早已等候在一旁的东宫侍卫,立刻抬着三件用红布覆盖的长条状物事,快步走到田边。揭开红布,露出了三架造型与当前流行的直辕长犁截然不同的犁具——正是叶云帆根据后世曲辕犁图纸,让家中木匠精心打造的那三把。

只见这新犁,犁辕明显缩短,并且弯曲成优美的弧线,犁铲(犁铧)小巧而锋利,还配有一个可以调节耕地深浅的“犁评”。整体结构显得更加轻巧、合理。

李承乾亲自走到一架曲辕犁旁,对身旁一名司农寺派来的、经验丰富的老农说道:“老丈,请试试此犁。扶犁时,可将犁辕末端抵于肩颈处,利用身体重量下压,调整犁评即可控制入土深浅。”

那老农将信将疑地接过犁柄,套上早已备好的耕牛。按照李承乾的指点,他调整好姿势,轻轻吆喝一声,耕牛开始前行。

令人惊奇的一幕发生了!只见那曲辕犁在牛的牵引下,轻快地破开土壤,犁出的垄沟深浅均匀,泥土翻卷顺畅。老农扶着犁柄,脸上先是惊讶,随即露出狂喜之色,忍不住大声道:“神了!神了!这犁……太轻巧了!老汉我耕了半辈子地,从没使过这么省力的犁!你看这牛,也比往常拉直辕犁轻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