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长安城,东市。

叶云帆的马车穿过熙攘的人流,最终在东市南面一条相对安静的街巷口停下。这里离主干道稍远,环境清幽些,铺面也更为宽敞气派。

他下了马车,目光落在眼前这座属于自己的产业上。这是一座临街的三层楼阁,飞檐翘角,木质结构显得坚实厚重。与其他开门营业的店铺不同,这座楼阁的外围被一人多高的木制围挡严密地遮挡起来,从外面根本看不清里面的具体情况,只听得见里面隐约传来的敲打声和工匠的吆喝声。

这座铺面,是两个月前李世民赏赐土豆和红薯“祥瑞”之功时,连同通义坊的宅第一并赏下的。此前,它一直由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宗正寺代为经营。在与叶云帆完成交接后,宗正寺的人员便全部撤走了。叶云帆便委派总管事石俨,按照他绘制的图纸和要求,开始了紧锣密鼓的重新装修。

今天,是叶云帆接手这间铺面后,第一次亲自前来视察。说来也巧,上次他来东市,本想逛逛,结果遇上了因牛肉干引发的风波,被带去了京兆府衙,随后又被程咬金拉去给秦琼看病,一来二去,竟拖到了现在。

梁元亮上前,身手利落地掀开围挡的一角,叶云帆弯腰钻了进去。梁元亮紧随其后,另一名部曲和车夫则留在外面看守车马。

一进入围挡内部,景象便截然不同。原本的店面格局已被完全打破,工匠们正在按照新的图纸进行改造,锯木声、凿击声、工匠的号子声混杂在一起,显得繁忙而有序。空气中弥漫着新鲜的木料和油漆的味道。

账房先生刘之才原本正在二楼的临时账房里核对物料清单,听到楼下动静,探头一看是家主来了,连忙放下手中的算盘,噔噔噔地从木楼梯上快步跑下来。

“家主!您来了!”刘之才来到叶云帆面前,恭敬地躬身行礼。他年约四旬,面容清瘦,穿着灰色的棉布长衫,显得十分干练。

“老刘,不必多礼。”叶云帆虚扶了一下,环顾着忙碌的工地,问道:“石管家呢?没在这里吗?”

刘之才连忙回答:“回家主,石管家一早就按您的吩咐,去流民聚集的地方招揽匠人和做工的人手了。”

“哦,对,瞧我这记性,差点把这事给忘了。”叶云帆拍了拍额头。接下来的计划需要大量人手,招募流民既能解决用工问题,也能接济一些生计无着的人,是他早就定下的方案。他一边信步向里走去,仔细查看装修的进度和细节,一边继续问道:“这装修的进展怎么样?还有,陛下亲笔题写的那块招牌,让人拿去裱糊装帧了吗?”

“回家主,陛下亲笔之牌匾已命人在装裱了。装修一切都是严格按照您给的图纸和要求进行的,工匠们不敢怠慢。”

刘之才跟在叶云帆侧后方,如数家珍地汇报着:“您看,这一层按照您的规划,是‘普通区’,将来主要陈列和销售一些面向大众的货物。这些正在打造的柜子和展示台,都是依着您画的奇异图样来的,虽然匠人们起初看不懂,但做出来倒是挺规整。二层是‘高档区’,用料和做工会更精细些。三层则是您特意嘱咐的‘贵妇专区’,隔间更多,私密性更好,装饰也会更雅致。”

叶云帆点点头,从一层慢慢逛到三层,每一处都仔细查看。虽然现场还是一片工地景象,但基本框架和功能区划已经清晰可见,工匠们手艺也不错,确实是在尽力落实他的想法。他心中还是比较满意的,至少在这个时代,能有人理解并执行他这些带着现代商业空间设计理念的要求,已经很难得了。

“嗯,不错,大家辛苦了。”叶云帆对刘之才的工作表示肯定,“你继续忙你的,我出去到东市里随便转转。”

“喏,家主您慢走。”刘之才躬身相送。

叶云帆带着梁元亮,再次从围挡后走出,重新置身于东市的喧嚣之中。他打算好好逛逛这大唐顶级的商业中心,亲身感受一下这个时代的市井繁华。

长安东市的街道,比皇城外的御道稍窄,但依旧宽阔平整,可容数辆马车并行。路面由大块青石板铺就,两侧有砖石砌成的排水沟渠,显得十分整洁。街道两侧,店铺鳞次栉比,旌旗招展。与西市那种充满异域风情、胡商云集的热闹不同,东市的氛围更显庄重、精致,所售商品也偏向高端。

信步而行,叶云帆观察着东市不同区域的特色

东市的北面,集中了众多的绸缎布帛店铺。高大的铺面里,长长的柜架上,陈列着来自天下各道的名品:蜀地的蜀锦,色彩华丽,图案繁复;吴越之地产的越罗,轻薄如烟,透气凉爽;还有朝廷官营织造坊特供的缭绫,在不同光线下,花纹竟能流动变幻,引得一些衣着华贵的妇人驻足细看,啧啧称奇。伙计们手持木尺,小心地为客人丈量着布匹,空气中飘散着新织物特有的浆洗气息。

而东市的东侧,因为紧邻国子监和达官显贵聚居的诸如平康坊、亲仁坊等地,这里聚集了不少书肆和文房四宝店。一卷卷用楷书抄写工整的经史典籍、时下文人流行的诗集文集、甚至是前朝名家的书法法帖拓本,都在此静候知音。偶尔可见身着浅青或白色儒衫的士子在此流连,或埋头翻阅,或与相熟的店主低声探讨某本孤本的版本问题。

叶云帆自己的铺面,恰好位于东市的南面。这里经营的,多是更为贵重和精美的器物。有邢窑烧造的白瓷茶具,胎质细腻,釉色洁白,被誉为“类银类雪”;与南方越窑出的“千峰翠色”青瓷摆在一起,相映成趣。还有来自南方的精美漆器,上面绘着华丽的纹饰;小巧的象牙雕刻,栩栩如生;以及本地金银铺打造的各式发钗、手镯、步摇等首饰,金光闪闪,精巧别致。

一些有实力的胡商,也会在此处的“邸店”(类似批发商行)中,进行瑟瑟(波斯蓝宝石)、珍珠等贵重物品的大宗交易。

西边靠近东市主要入口的区域,则是餐饮小吃的天下。大大小小的酒肆门口旌旗招展,飘出新丰酒等长安名酒的醇厚香气。蒸饼铺子灶火正旺,笼屉揭开时热气腾腾,刚出笼的蒸饼白白胖胖,散发着麦香。还有售卖古楼子(一种中间夹着羊肉馅儿的大号胡饼)、冷淘(类似凉面)的摊贩,吆喝声此起彼伏,各种食物香气混合在一起,刺激着行人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