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中兴 > 第111章 骑兵营伏击粮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乾元元年三月末,邺城的朝阳终于穿透了连日的风沙,却驱不散城头将士眉宇间的忧色——那忧色像凝结在眉峰的霜气,比风沙更沉。连续两日的激战虽将史思明的猛攻死死按在城下,可中军帐内摊开的粮册,却像块浸了水的巨石,压得李倓与郭子仪彻夜难眠。粮官捧着边缘磨得起毛的竹简,腰弯得几乎贴住地面,声音抖得像风中残烛:“殿下,郭帅,城中存粮满打满算仅够支撑十日。洛阳来的粮队若再出岔子,怕是不等史思明攻城,弟兄们就要先断了炊。”

帐帘被侍女轻轻掀开,带着一身书卷气的郭清鸢缓步而入,她未着甲胄,仅着一袭素色绣竹长裙,发间斜插一支碧玉钗,虽不施粉黛,眉宇间却藏着沙场历练出的沉静锐气。她手中捧着斥候密报,走到李倓身侧屈膝福礼,声音清亮却不失温婉:“殿下,郭帅,史思明派五百轻骑沿漳河南下,目标是洛阳至邺城的粮队,现已过汲县,距此不足百里。斥候还探得,这支骑兵由他麾下悍将邵真统领,个个是从范阳带来的老兵,凶得很。”

郭子仪眉头猛地拧成疙瘩,指节重重叩在舆图上的漳河标记,木案发出“咚”的闷响:“漳河是粮船必经之路,渡口星罗棋布,他是算准了咱们主力守城,想趁机劫粮断后路。”李倓俯身盯着舆图,指尖划过一处河道弯折处,目光骤然锐利:“这里是落马渡,河道突然收窄,粮船必须靠岸补淡水、换纤夫,是设伏的绝佳死地。只是……骑兵主力要盯紧城外叛军大营,能抽调的兵力怕是不够。”他话锋一转,语气添了几分果决,“不过无妨,咱们靖安军骑兵营练了三月,正好用这伙叛军检验成果。此外,倭国遣唐使中留下的武士也可调用,吉备建雄那批人近战悍勇,正好补咱们骑兵巷战的短板。”

帐内众人闻言皆是一怔。那批倭国武士是去年随遣唐使来的,首领吉备建雄是倭国大伴氏旁支,因仰慕大唐军威,主动上书请求留营效力,李倓见他们弓马娴熟且纪律严明,便将其编入靖安军,由郭清鸢亲自指点战术。郭清鸢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接过话头:“殿下所言极是。倭国武士擅长短刃搏杀,与我军骑兵的冲击战术正好互补。史思明此举是掐我咽喉,不可不防。此处河道收窄,粮船必靠岸休整,是设伏绝佳之地。只是骑兵营将士虽经三月操练,却少实战经验,需用巧劲而非硬拼。”她展开密报铺在帅案上,指尖点在落马渡的位置,“臣妾在安西时曾随回纥叶护习得马术要诀,那‘侧身斩马腿’的技巧专破骑兵冲锋——将士需双腿夹紧马腹,身体侧倾贴于马身,借战马冲锋之势用弯刀斜斩马腿关节,筋腱一断,战马必倒。若传于将士,再让吉备建雄带武士负责补杀溃散残兵,以两百骑兵加五十武士应对五百乌合之众,胜算十足。”

郭子仪抚须颔首:“王妃所言极是,只是落马渡凶险,您万金之躯不宜亲往。倭国武士初上战场,需得有老将压阵才好。”李倓快步上前,轻轻握住郭清鸢的手,指腹摩挲着她掌心因练枪留下的薄茧,眉头微蹙:“清鸢,你的战术精妙可靠,可落马渡刀剑无眼,你若有半分闪失,我如何自处?”他声音放柔,带着几分恳求,“你身为建宁王妃,亲赴前线于礼不合,我更放心不下。张猛久经沙场,让他统领骑兵,吉备建雄辅之,你在帐中坐镇调度,便是最大的功劳,可好?”郭清鸢反握住他的手,指尖轻轻捏了捏他的掌心,嗔怪地看了他一眼:“瞧你这模样,倒像我是去赴死一般。放心,我自有分寸。”说罢转身对帐外扬声:“传张猛、吉备建雄进帐!”

片刻后,两道身影先后入帐。前一人络腮胡扎煞,身披鳞甲,正是骑兵营统领张猛;后一人身形挺拔,身着改良版唐式劲装,腰间挎着一柄狭长的倭刀,面容刚毅,正是吉备建雄。二人单膝跪地,齐声高呼:“末将参见殿下、王妃!”李倓起身走到二人面前,将令旗掷于张猛手中:“张猛,命你统领靖安军骑兵营两百人,吉备建雄率五十倭国武士辅你,明日拂晓前赶赴落马渡设伏。”他指向舆图,“此乃伏击之策:骑兵卸甲换流民服饰,战马用茅草裹住马具消声;武士分作两队,埋伏于渡口两侧芦苇丛,待骑兵冲锋时,从侧翼袭扰叛军。”

郭清鸢补充道:“切记,需等叛军粮船靠岸、人马登岸休整时再动手。张将军率骑兵先用‘侧身斩马腿’破其冲锋,吉备将军带武士趁乱夺船,守住粮船便是首功。我已让人备好信号烟火——三朵红烟为伏击得手,黑烟为需驰援。汲县守军已备好接应,你们只管放手一战。”吉备建雄抬眸,眼中燃着战意,用略带生硬的汉话道:“请王妃放心,武士道精神,便是以死报国!”张猛也拍着胸脯保证:“末将定不辱命,把史思明的粮队原封不动带回来!”

次日黎明,天刚蒙蒙亮,落马渡的薄雾还未散尽,张猛与吉备建雄已带着人马抵达。漳河水静静流淌,渡口空无一人,只有几艘废弃的渔船歪歪斜斜地泊在岸边。“按王妃吩咐,骑兵随我去北岸芦苇丛隐蔽,吉备将军,你带武士守南岸,见我扔出鹅卵石为号。”张猛低声吩咐,将身上的甲胄卸下,换上打满补丁的粗布短褂,脸上抹了把泥灰,活脱脱一个逃荒的流民。骑兵们依样换装,将弯刀藏在草席下,战马的马蹄用破布包裹,牵入芦苇丛时竟听不到半点声响。

吉备建雄则带着武士们在南岸芦苇丛中潜伏。他将武士分成两队,一队持短刀埋伏在渡口石阶旁,另一队持弓箭隐蔽在高处。他亲自检查每一个人的埋伏位置,低声告诫:“大唐将士的战术精妙,我等需紧随其后,不可贪功冒进。记住,咱们的任务是护粮船,不是斩敌首。”武士们纷纷点头,将倭刀拔出寸许,寒光在晨雾中一闪而逝。

日近午时,薄雾散尽,远处河面传来“咿呀”的摇橹声。张猛眯起眼睛望去,只见十艘乌篷粮船顺着水流缓缓驶来,船身吃水极深,船舷几乎贴着水面,显然装满了粮食。船头插着史思明的黑底白字“史”旗,船尾跟着一队骑兵,约有五百人之多,正是邵真率领的劫粮部队。叛军骑兵个个耀武扬威,有的敞着衣襟哼着小调,有的则用马鞭抽打着船板催促船夫快些。

“准备。”张猛攥紧了手中的鹅卵石,喉结滚动了一下。他身旁的骑兵们屏住呼吸,手悄悄按在藏在草席下的弯刀上。粮船渐渐靠近渡口,船夫吆喝着抛出缆绳,岸上早有几名叛军士兵迎了上去,七手八脚地搭起跳板。邵真骑着一匹黑马,在亲兵的簇拥下率先登岸,他环顾四周,见只有几艘废弃渔船,便不屑地啐了一口:“废物李倓,连个哨探都派不起。弟兄们,先歇息片刻,喝口水再走!”叛军士兵们纷纷下马,有的去河边打水,有的则瘫坐在地上喘气,全然没注意到芦苇丛中那双双盯着他们的眼睛。

时机已到!张猛猛地将鹅卵石砸向身旁水洼,“噗通”一声闷响划破了渡口的宁静。刹那间,北岸芦苇丛中响起一阵整齐的窸窣声,两百名“流民”同时直起身,扯掉身上的伪装,茅草裹着的马具露出寒光,弯刀出鞘的脆响连成一片。“上马!冲!”张猛翻身上马,高声喝道。骑兵们动作迅捷如豹,一跃上马,双腿夹紧马腹,身体猛地向一侧倾斜,正是郭清鸢传授的回纥马术。

“敌袭!有埋伏!”邵真反应极快,嘶吼着翻身上马,“列阵!冲锋!”叛军士兵们慌乱地去牵战马,可哪里还来得及。张猛一马当先,弯刀带着风声扫过,一名叛军士兵的战马前腿关节瞬间被斩断,战马凄厉地嘶鸣着倒地,将马背上的士兵甩了出去。紧随其后的骑兵们如法炮制,刀刃精准地砍在叛军战马的关节处,“嗤啦”“咔嚓”的声响不绝于耳,数十匹战马接连倒地,人仰马翻的混乱瞬间在叛军阵中蔓延。

就在此时,南岸的吉备建雄挥动了手中的倭刀,五十名武士如猛虎下山般从芦苇丛中冲出。他们身形灵活,借着芦苇的掩护,迅速绕到叛军侧翼,狭长的倭刀在阳光下划出致命的弧线。一名叛军士兵刚从倒毙的战马旁爬起,就被一名武士反手一刀抹了脖子,鲜血喷溅在武士的劲装上。吉备建雄更是勇猛,他避开叛军的冲锋,纵身跃到一艘粮船的跳板上,迎面撞上两名试图阻拦的叛军。他手腕翻转,倭刀如毒蛇出洞,先刺后劈,两名叛军惨叫着坠入河中。

“守住粮船!别让他们夺船!”邵真见势不妙,挥枪刺向张猛,试图撕开一道缺口。张猛侧身避开,弯刀与长枪相撞,火星四溅。“你的对手是我!”张猛大喝一声,双腿夹紧马腹,身体再次侧倾,弯刀直逼邵真的战马。邵真连忙提缰躲闪,却不料吉备建雄已从粮船上跃下,倭刀带着破空之声劈向他的后背。邵真惊呼一声,回身格挡,可吉备建雄的刀势极快,“当”的一声震得他手臂发麻,长枪险些脱手。

两名主将缠斗在一起,战场局势愈发明朗。靖安军骑兵们凭借“侧身斩马腿”的战术,将叛军的骑兵冲得七零八落,失去战马的叛军士兵成了武士们的活靶子。吉备建雄与邵真激战十余回合,渐渐占了上风。他深知倭刀适合近战,故意卖了个破绽,引诱邵真挺枪直刺。就在邵真的长枪即将刺中他胸膛的瞬间,吉备建雄猛地侧身,同时手腕翻转,倭刀顺着枪杆滑下,精准地砍在邵真的手腕上。

“啊——”邵真惨叫着丢下长枪,手腕处鲜血淋漓。吉备建雄眼中寒光一闪,倭刀横劈,直指邵真的脖颈。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猛高声喝道:“留活口!王妃要问吐蕃动向!”吉备建雄手腕一收,倭刀停在邵真的咽喉前,刀刃的寒气让邵真浑身发抖。“降者免死!”吉备建雄用汉话大喝,声音洪亮,传遍了整个渡口。

叛军士兵们见主将被擒,早已没了抵抗的勇气,纷纷扔下兵器抱头跪地。张猛勒住战马,抬手示意停止进攻,“左翼去下游沉船堵河道,防止有漏网之鱼;右翼随吉备将军清点粮船和俘虏;剩下的人看管俘虏,不许虐待。”骑兵和武士们齐声应诺,有条不紊地执行命令。吉备建雄押着邵真走到张猛面前,喘着粗气道:“张将军,粮船完好,俘虏两百八十人,斩杀一百二十人。”

张猛点头,从怀中取出信号烟火,点燃后抛向空中。三朵鲜红的烟火在南方天际绽放,格外醒目。此时的邺城帅帐内,郭清鸢正凭栏远眺,看到红烟的瞬间,她悬着的心骤然放下,转身对侍女道:“备些伤药和热汤,张将军他们该回来了。”话音刚落,就见李倓快步进来,手中举着斥候传回的捷报,脸上满是笑意,快步上前一把攥住她的手:“清鸢,你快看!张猛和吉备建雄大获全胜,斩杀百二十人,俘虏两百八十,粮船十艘完好无损,粮食整整五千石!还是我的阿鸢有远见,咱们的粮荒可算解了!”

郭清鸢接过捷报,目光落在“我军仅十三人轻伤”的字句上,嘴角露出浅笑。忽闻帐外传来战马嘶鸣,侍女慌张来报:“王妃,张将军的战马‘踏雪’被箭伤了,吉备将军也受了些皮外伤,正抬进来医治!”郭清鸢连忙起身,快步走到帐外。只见“踏雪”脖颈渗着血,正温顺地蹭着她的衣袖,吉备建雄则站在一旁,左臂的劲装被鲜血染红,却依旧身姿挺拔。

“吉备将军,辛苦你了。”郭清鸢走上前,示意军医为他包扎伤口,“你的勇猛,我和殿下都看在眼里。”吉备建雄单膝跪地,沉声道:“能为大唐效力,为王妃的战术争光,是末将的荣幸。”张猛也从一旁走来,挠了挠头道:“王妃,这次多亏了吉备将军,若不是他及时牵制住邵真,那家伙说不定就跑了。”

半个时辰后,李倓亲自提审了邵真。在郭清鸢事先交代的话术引导下,邵真果然供出了史思明与吐蕃使者暗中勾结的消息——吐蕃承诺出兵相助,史思明则以邺城周边的三座城池作为回报。李倓闻言震怒,当即命人将供词整理成册,连同捷报一同送往长安。

三日后,粮船抵达邺城码头,百姓们早已夹道相迎。当满载着粮食的粮船缓缓靠岸时,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李倓与郭清鸢并肩站在城门楼上,郭清鸢身着绣金凤的王妃朝服,面容端庄,看着下方欢呼的军民,侧头对身旁的李倓柔声道:“倓郎,此次大捷不仅解了粮荒,更挫败了史思明与吐蕃的阴谋,咱们邺城的百姓,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郭子仪站在一旁笑道:“王妃运筹帷幄,张将军与吉备将军奋勇杀敌,靖安军此战成名,真是可喜可贺。郭家有你这样的女儿,是福气啊。”

李倓快步走下城门楼,亲自走到粮船边,伸手掀开盖在粮袋上的油布,看着饱满的粟米,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笑容驱散了多日的阴霾。他转头对身旁的参军吩咐道:“立刻拟写捷报,派最快的驿马送往长安,把清鸢、张猛、吉备建雄和所有弟兄们的功劳,一字不落地报给陛下!”

捷报送到长安时,唐肃宗龙颜大悦,当即传旨:“靖安军骑兵营护我粮道,劳苦功高,特赐名‘靖安锐骑’,赏白银千两、绢布五百匹。建宁王妃郭氏,深通兵法、调度得宜,赏金册嘉奖,许其掌管骑兵营军务事宜;统领张猛奋勇杀敌,升游击将军,赏黄金五十两;倭国武士吉备建雄骁勇善战,赏黄金三十两,赐‘忠勇校尉’爵位,准其继续留营效力。”

圣旨传到邺城那日,骑兵营的校场上旌旗招展。郭清鸢与李倓并肩而立,驿卒高声宣读圣旨时,张猛、吉备建雄带领两百骑兵和五十武士整齐跪地,齐声高呼“谢陛下恩典”。阳光洒在他们黝黑的脸庞上,映出一双双激动的眼睛。吉备建雄捧着圣旨,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他转头看向郭清鸢,深深鞠了一躬——正是这位王妃的悉心教导和信任,才让他在异国他乡立下如此战功。

郭清鸢走上前,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将士,高声道:“陛下的赏赐,是犒劳每一位弟兄的血汗!张将军、吉备将军,还有所有弟兄们,你们用一场大胜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但咱们不能骄傲,史思明未灭,吐蕃虎视眈眈,咱们的担子还重着呢!”将士们齐声应诺,声浪冲上云霄。

当晚,郭清鸢揣着一份骑兵营扩编计划书,轻手轻脚来到李倓的营帐。此时李倓正对着西域舆图出神,烛火映着他紧锁的眉头。见她进来,李倓立刻起身,快步上前拉着她在案边坐下,顺手为她倒了杯热茶,语气带着笑意:“我的大功臣来了?今日朝廷赐名,你在将士面前可是风光得很。深夜寻我,定是有要紧事吧?”

郭清鸢将计划书摊在案上,语气沉凝:“倓郎,此次伏击虽胜,却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咱们‘靖安锐骑’现有两百人,战马两百一十三匹,其中三十多匹已是老弱,跑不了长途。这次咱们以多胜少,又占了地形优势,可若下次史思明派上千骑兵来劫粮,甚至联合吐蕃的骑兵,咱们这点兵力未必能应付。”她指着计划书上的“增编战马五百匹、兵力五百人”字样,“骑兵的优势在于速度,若想在未来的战事中占据主动,战马的数量和质量必须跟上。”

李倓拿起计划书仔细翻看,指尖划过那些密密麻麻的注解,眉头渐渐皱起:“你的想法很好,骑兵本就以精锐取胜,扩编势在必行。可如今战乱连年,战马比黄金还金贵,河北境内的马市早已空了,洛阳的马场又被叛军袭扰,去哪里筹这么多战马?”

“臣妾已有对策。”郭清鸢走到舆图前,指尖点在西域回纥的疆域上,“前几日听闻西域急报,回纥与我朝共讨叛军的盟约根基未动。臣妾在安西时,曾随父亲与回纥贵族打交道,知道他们盛产良马,最是喜爱咱们大唐的丝绸、茶叶和瓷器。若能以互市的名义,用这些特产换取战马,不仅能解决战马短缺的问题,还能巩固与回纥的盟约,一举两得。”

她顿了顿,目光变得愈发坚定:“殿下曾说,邺城之战后要组建安西辅军驰援西域。西域地域辽阔,部落众多,最需要的就是精锐快速反应部队。‘靖安锐骑’如今已有实战经验,若能补足战马、扩编兵力,再加以针对性训练,将来便是驰援西域的主力。此次吉备建雄的表现让我想到,咱们还可以吸纳更多有勇有谋的异族将士,只要他们心向大唐,便是咱们的助力。”

李倓眼中瞬间闪过一抹亮色,他起身走到舆图旁,与郭清鸢并肩而立,指尖落在龟兹的位置:“清鸢,你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西域局势凶险,吐蕃狼子野心,这些年吞占了咱们不少疆土。没有一支能打硬仗、跑得快的精锐骑兵,根本镇不住场面。你的建议,我准了!”他拿起狼毫笔,在计划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墨汁力透纸背,“明日我就写奏疏送往长安,恳请陛下批准与回纥互市换马。同时,我让人在河北、河东一带搜购良马,先给‘靖安锐骑’补充一批,不能等。”

郭清鸢心中一热,仰头看向他,眼中闪着光,伸手环住他的手臂:“有你支持,我心里就踏实了。我定不负所托,把‘靖安锐骑’操练成一支所向披靡的精锐之师,将来陪你去西域,杀尽吐蕃贼寇,护我大唐疆土!”

营帐外,月光如水银般洒在邺城的城墙上,把垛口的影子拉得很长。远处史思明的大营依旧灯火点点,隐隐传来战鼓的闷响,显然还在筹划着下一次进攻。但李倓与郭清鸢都清楚,有了这五千石粮食,有了“靖安锐骑”这支新生的精锐,再加上即将扩编的骑兵力量,他们手中的胜算,又多了几分。邺城的防线,只会越来越稳固。

不过几日,长安的批复与回纥使者的回信就一同送到了邺城。肃宗不仅准了与回纥互市换马的请求,还额外拨下三千两白银,专门用于“靖安锐骑”的扩编与操练。回纥可汗在信中更是表示,愿先赠予大唐良马百匹,以表盟约之心,后续互市的具体事宜,可派使者当面商议。

消息传到校场时,“靖安锐骑”的将士们欢呼雀跃,把头盔扔向空中。张猛拍着吉备建雄的肩膀,大笑着说:“吉备兄弟,咱们的好日子要来了!等回纥的良马一到,咱们再跟史思明好好打一场!”吉备建雄也露出了笑容,用力点头:“愿随张将军、王妃征战,至死方休!”

郭清鸢站在李倓身侧,银簪束发,一身常服却难掩威仪。她抬手示意将士安静,声音清晰有力:“弟兄们!陛下信得过咱们,殿下支持咱们,回纥与咱们结盟!从今日起,咱们加倍操练,箭法要准、马术要精、刀术要狠!待回纥良马一到,咱们便守好邺城,护好大唐疆土,将来还要驰援西域,让‘靖安锐骑’的威名传遍天下!”

“杀贼报国!扬我军威!”两百将士齐声高呼,声浪冲上云霄,久久回荡在邺城的上空。阳光洒在他们黝黑的脸庞上,映出一双双燃烧着斗志的眼睛。没有人知道,这支刚刚在漳河渡口一战成名的骑兵部队,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守护大唐西域疆土的中流砥柱,用马蹄与刀锋,在历史的长卷上刻下属于“靖安锐骑”的赫赫威名。

李倓站在城头,郭清鸢手持西域舆图走到他身旁,指尖点在龟兹位置:“殿下,吐蕃野心未灭,咱们需早做准备。‘靖安锐骑’若能扩编,将来便是驰援西域的主力。”李倓握住她的手,望着西方天际:“有你为我谋划,何愁乱局不平。待这边战事平息,咱们便一同去西域,看看你曾守护过的土地。”风沙吹拂着他们的衣袍,夫妻二人并肩而立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