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鉴宝赌石王 > 第528章 跳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竹安带他们看竹制的灯罩,灯光透过竹纹照出来,在墙上投下细碎的影子。

“这叫‘竹林月光’,”竹安介绍,“晚上开着灯,就像坐在竹林里。”

经销商眼睛亮了,当场订了五百个。

冬天第一场雪来时,竹棚里生了个炭盆。

大家围坐在盆边,手里拿着竹条,边烤火边编东西。

结巴的孩子在编竹制的雪铲,说“等雪停了,帮王爷爷扫雪”。

老太太在补去年的竹筛,嘴里念叨着“来年开春还要用呢”。

竹溪在编竹制的袜子,用软竹丝编的,说“套在棉袜外面,又暖又防滑”。

炭盆里的火星跳着,竹棚里的笑声也跳着,比外面的雪景还热闹。

跨年夜,竹棚挂满了竹制的小灯笼,是孩子们一起编的。

灯笼里点着小蜡烛,暖黄的光透过竹缝,在地上拼出星星点点的图案。

有人提议:“咱给竹棚起个名字吧!”

“叫‘竹满堂’咋样?”王竹安说,“咱这棚里,竹器满,人也满,福气更满。”

大家都拍手说好。

结巴的孩子举着自己编的竹鱼灯笼,大声说:“我……我明年要编个大……大灯笼,比房……房顶还大!”

满棚的笑声,混着窗外的鞭炮声,热热闹闹地,就把旧年送走了。

新年来的第一天,阳光特别好。

竹安打开竹棚的门,见门槛上放着个竹制的小篮子,里面是几个野鸡蛋。

篮子旁边压着张纸条,是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的:“谢……谢谢竹满堂的竹子,我家鸡……鸡爱吃竹下的虫。”

竹安笑着把野鸡蛋分给大家,说:“你看,竹子连鸡都招来了,这日子啊,就该这么热热闹闹的。”

大家吃着鸡蛋,看着棚外抽新芽的竹子,心里都觉得,这新的一年,准保比去年更有奔头。

“竹满堂”的牌子挂起来那天,王竹安特意请人用老竹根雕了个字。

雕出来的“堂”字,底下的“土”歪得像个小竹筐,看着特接地气。

结巴的孩子踮着脚摸牌子,说:“这……这字会……会长吗?”

王竹安笑:“跟你编的竹鱼似的,用心养着,就越来越有劲儿。”

街坊路过都夸这牌子好,说“听着就暖和,比那些金晃晃的招牌强”。

竹溪设计的竹书签,被学校当成了毕业礼物。

校长说:“让孩子们带着竹香走,走到哪都想着根。”

有个毕业生回来看老师,手里还攥着那枚书签,边角都磨圆了。

“老师你看,字还在呢,”他举着书签说,“就像竹满堂总在那儿。”

竹溪听了,赶紧又烙了批新的,特意多烫了几个“常回家”。

入夏头场雨,竹棚顶上的丝瓜藤喝足了水,“噌噌”往上蹿。

竹安妈摘了把嫩丝瓜花,插在竹制的花瓶里,摆在柜台当装饰。

来买竹器的人见了直夸:“这花配竹瓶,比城里花店的还好看。”

竹安妈乐了:“都是自家园子长的,不金贵,却鲜灵。”

结巴的孩子趁没人,偷偷掐了朵戴在头上,被竹溪拍了照,笑得傻气。

好莱坞明星的野餐篮收到了,发了段视频过来。

他带着家人在草坪上野餐,竹篮里摆着三明治、水果,看着就舒坦。

配文写着:“来自竹满堂的温暖,比阳光还暖。”

竹安把视频给大伙儿看,有个婶子说:“这老外还挺会过日子,跟咱用竹篮装馍馍一个理。”

竹安赶紧订了批带盖的,说“下雨也能用,让他们知道咱考虑周全”。

结巴的孩子编了个竹制的小推车,能推着走,还能装东西。

他推着车在竹满堂转,见谁都问:“我……我这车,能……能卖钱不?”

有个游客看着稀罕,当场给了五十块,说要给孩子当玩具。

孩子攥着钱跑去找王竹安,把钱塞给他:“存……存着买竹条。”

王竹安眼眶一热,把钱又塞回去:“自己留着,买根冰棍尝尝。”

秋分时的竹编大赛,来了个新花样——编竹制的农具。

有编锄头套的,有编镰刀鞘的,最显眼的是个竹制的小犁,跟真的一样。

“歪鱼王”老太太没参赛,却在旁边指点:“编犁头得用老竹,不然经不住拽。”

最后拿奖的是个年轻小伙,他编的竹筐能套在摩托车后座上,装东西稳当。

小伙说:“这是给我爹编的,他拉货不用再愁筐子晃了。”

竹溪把大赛的照片做成了挂历,每页都印着竹器和编它的人。

一月份是“歪鱼王”的凤凰鸟笼,十二月份是结巴孩子的小推车。

街坊们都来要,说“挂在家里,看着就亲”。

有个在外打工的人托人带了两本,说“一本自己看,一本给孩子,让他认认老家的手艺”。

竹溪又加印了一百本,说“只要有人要,就一直印下去”。

外国经销商订的“竹林月光”灯罩,装船发走那天,竹安去了码头。

看着集装箱上印的歪竹鱼标记,突然觉得像做梦。

“太爷爷,您编的鱼,要去更远的地方了,”他在心里念叨。

经销商发来邮件,说欧洲的客户已经在催了,还想订竹制的窗帘。

竹安回邮件:“没问题,保证带着竹满堂的味儿。”

冬天雪下得大,竹满堂的炭盆烧得旺,暖烘烘的。

结巴的孩子带着几个小的,用竹条堆雪人,雪人胳膊是竹枝,鼻子是竹制的小勺子。

“这……这雪人不……不怕冷,”孩子拍着雪人说。

老太太坐在竹椅上,眯着眼看,手里还在编竹制的暖手宝,里面塞着棉花。

“编好了给你揣着,”她对孩子说,“比热水袋轻巧。”

跨年夜,结巴的孩子真编了个大灯笼,比竹满堂的门还高。

灯笼上全是他编的小竹鱼,围着灯笼转,像一群鱼在游。

点上蜡烛,整个灯笼亮堂堂的,照得竹满堂红通通的。

孩子举着灯笼跑,喊:“我……我做到了!比……比房顶还……还亮!”

满棚的人跟着欢呼,竹安妈煮的汤圆,盛在竹碗里,甜得能齁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