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梅家三朵花 > 第13章 资本的暗涌(3)红与黑的博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章 资本的暗涌(3)红与黑的博弈

第十三章:资本的暗涌

第三节:红与黑的博弈

订单被掐断的寒意尚未消散,另一种更具腐蚀性的恐慌又开始在“小丽电子厂”的车间里蔓延。蓝海科技不仅在市场上施压,更将黑手直接伸向了工厂的根基——人心。

短短几天内,又陆续有三名熟练技工和一名质量检测员提出了辞职,理由五花八门,归乡、创业、另谋高就,但每个人闪烁的眼神和最终都流向“河对岸那座正在加紧装修的新厂房”的归宿,都无声地指向同一个源头。

流言像潮湿霉斑一样在墙角滋生:“蓝海的新厂待遇更好,车间有空调,宿舍有热水器……” “听说那边只要过去,立马先发五千安家费……” “咱这老机器老是出毛病,订单又少了,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空气变得沉滞而压抑,机器运转的轰鸣声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力量,听起来有些有气无力。工人们操作时常常走神,效率明显下降,偶尔交换的眼神里充满了不确定和焦虑。

工头王大山急得嘴角起泡,来回在车间里踱步,嗓门比平时更大了几分,却难以完全驱散那弥漫的悲观情绪。

梅小丽站在二楼的办公室窗前,俯瞰着显得有些沉寂的车间,心头如同压着一块巨石。

她知道,蓝海这是阳谋与阴谋并用,一边用高价和优渥条件分化瓦解她的团队,一边在市场上挤压她的生存空间,双管齐下,就是要让她内外交困,最终不得不屈服。

这种资本碾压式的攻击,对于她这样草根出身、每一步都靠血汗积累起来的小厂来说,几乎是致命的。

绝不能坐以待毙!

小丽猛地转过身,目光落在办公桌上那部红色的老式电话机上。此时此刻,她不再是孤身一人。她还有姐姐,她们或许在不同的赛道奔跑,但根脉相连,血液里流淌着同样的坚韧。

她首先拨通了远在老家县城的二姐梅小艳的电话。线路不算清晰,夹杂着些许杂音,但小艳温和而关切的声音很快传了过来。

“小妹?怎么这个点打电话?厂里没事吧?”小艳似乎总能敏锐地察觉到妹妹情绪里的异样。

“二姐,”小丽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决绝,“这边遇到点麻烦,有个美国来的大公司,想吞了我的厂子,吞不成,就使手段挖人抢订单。”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即小艳的声音变得坚定起来:“他们想怎样?我们能做什么?”没有多余的疑问,只有全然的信任和支持。

小丽简单说明了情况,特别是技术骨干被盯上、订单被截流的困境。“……我现在需要时间,需要稳住局面,更需要找到突破口。二姐,你那边……”

“我明白。”小艳立刻接话,语气沉稳,“厂子里都是跟了咱们多年的老人,心不能散。我这边康复中心和合作社,别的不敢说,人心是齐的!我这就让周建国想办法,动员咱们这儿的老伙计、老师傅们,家里有亲戚朋友在深圳务工、懂点技术又信得过的,都帮你留意着,看看能不能介绍过来,哪怕临时顶一顶也好!还有,伤员家属里也有不少能干重活的,我组织一下,要是那边真有人使坏,咱们就组个‘护厂队’过去,别的干不了,轮流守夜,壮壮声势,看哪个敢来捣乱!”小艳的话朴实无华,却带着一种来自基层的、坚韧的力量。她的思路直接而有效——用最朴素的人心和人情,对抗资本的冰冷算计。

挂了小艳的电话,小丽心里踏实了不少。二姐那里或许没有尖端技术,也没有雄厚资金,但她有最宝贵的东西——一群经历过苦难、懂得感恩、愿意守望相助的人。

紧接着,小丽又拨通了大姐梅小红的电话。相比小艳的温和,小红的声音总是透着一股风风火火的利落劲儿。

“小丽?正想找你呢!我刚听说华南电子城那边好像换了供应商,是不是冲你去的?”小红的消息一如既往地灵通。

“大姐猜得没错,就是蓝海搞的鬼。”小丽把情况又快速说了一遍,“……现在最关键的是稳住生产,保住现有的几个老客户,不能自乱阵脚。但原材料采购,特别是那批定制的专用芯片,库存不多了,原来的渠道被蓝海打了招呼,要么涨价,要么断供……”

“芯片?”小红立刻抓住了重点,“要多少?什么型号?急不急?”

“型号我让阿鹏列清单,量不大,但很关键,缺了它主板就出不了货。最晚后天必须到位。”小丽快速回答。

“行!包在我身上!”小红几乎没有犹豫,“我超市刚好明天有两辆物流车要送完货空返深圳,我让带队的老赵联系你!你把芯片型号、采购地点告诉我,我让老赵他们直接去提货!放心,包装箱外头我给你裹上超市的日用品纸箱,伪装一下,我看谁能拦!”小红思路清晰,行动力极强,瞬间就利用起自己超市的物流网络,为小丽打通了一条应急的物资通道。

她的帮助,精准、高效,带着商业女性的精明和魄力。

姐妹俩没有更多的寒暄,迅速敲定了细节。挂了电话,小丽长久以来紧绷的神经,终于略微松弛了一些。

一股暖流从心底涌起,驱散了周遭的寒意。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她的身后,站着她的姐姐们,站着两个虽然领域不同却血脉相连、愿意倾尽所能支援她的“家庭根据地”。

接下来的两天,小丽电子厂上演了一场无声的、与时间赛跑的保卫战。

阿鹏和技术部的员工们憋着一口气,几乎吃住在厂里,全力维护着老旧设备的运转,优化生产流程,试图在有限的条件下挖掘最大的产能。

王大山瞪着眼睛,像门神一样守在车间,既是监督,也是鼓劲,偶尔用带着乡音的粗话骂醒那些心思浮动的年轻工人:“都他妈给我精神点!老板娘都没趴下,咱们爷们儿能先怂了?让人看笑话!”

而来自老家的支援,也悄然到位。

先是周建国通过以前的老关系,真的介绍了两个从大型国营电子厂退休不久、经验丰富的老技师,坐了长途车风尘仆仆地赶来“帮几天忙”,他们的到来,极大地稳定了技术队伍的情绪,也解决了几处棘手的技术问题。

紧接着,大姐小红安排的物流车如期而至。带队的老赵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按照小丽的指示,巧妙地将在华强北采购到的那批关键芯片,混装在几箱毛巾、牙膏、洗衣粉中间,顺利运抵厂区,解了生产的燃眉之急。

最让人动容的是第三天傍晚,一辆略显破旧的长途大巴车停在了厂区门口。

车上下来了二十多人,男女都有,大多穿着朴素,甚至有些土气,但他们眼神明亮,步伐坚定。带队的正是康复中心的一位伤员家属代表,他握着梅小丽的手,有些紧张但无比真诚地说:“梅厂长,小艳都跟我们说了!您是她妹妹,也是咱们的恩人!厂子里有难处,咱们别的没有,有把子力气!我们分三班,晚上就在厂区外边给你们守着,绝不让人搞破坏!”

就这样,一支特殊的“护厂队”成立了。他们自带铺盖卷,夜里就在厂区围墙边临时搭起的棚子里轮流值守,白天则安静地离开,不打扰工厂的正常生产。

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而强大的力量,告诉所有心怀不轨的人:这家厂的背后,站着许许多多普通的、却绝不退缩的人。

也正是在这种内外紧密协作、高度戒备的氛围下,阿鹏那个胆大包天的“卧底”计划,才有了实施的可能和接应的保障。

技术员阿鹏,那个一度动摇最终却选择留下的年轻人,内心憋着一股想要证明自己、更想要为工厂做点什么的热火。

他通过以前同学的关系,假意对蓝海的高薪邀请动了心,经过一番“挣扎”和“试探”,终于“顺利”被蓝海新组建的合资公司“挖”了过去,职务是技术助理,参与一条新生产线的调试。

临行前,小丽和阿鹏在办公室进行了一次长达深夜的密谈。灯光下,两人的脸色都异常凝重。

“阿鹏,你想清楚,这太危险了!”小丽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严肃,“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我不需要你去做这种事,我们宁可慢一点,难一点……”

“丽姐,我想清楚了!”阿鹏的眼神里闪烁着混合着恐惧和兴奋的光芒,但更多的是坚定,“他们用这种下作手段,我们不能老是被动挨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必须去!至少要搞清楚,他们到底想怎么利用(或者说窃取)我们的技术,还有,他们和黑市芯片渠道到底有没有勾结!如果能找到证据……”

“什么都没有你的安全重要!”小丽打断他,语气近乎严厉,“听着,阿鹏,你的任务只有一个:保护好自己!任何情况下,安全第一!证据什么的,次要!我会让外面的护厂队和你保持单线联系,有什么不对劲,立刻撤出来!明白吗?”

阿鹏重重地点了点头。

进入蓝海合资公司后,阿鹏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和“积极表现”,很快获得了一定的信任,被允许接触部分非核心的技术文档和生产流程。

他小心翼翼地观察、记忆,利用一切机会探听消息。他发现,这家号称技术领先的合资公司,其生产线上的部分关键工艺,竟然与他们厂之前被阿鹏改进过的那套老旧设备上的土办法惊人地相似,只是披上了进口设备的外衣。

更让他心惊的是,他无意中听到两个外籍工程师的交谈,提及一批“特殊来源”、价格极低的芯片即将到货,用于生产一批“特殊订单”的产品。

证据!

这很可能就是蓝海与走私芯片商勾结的证据!

如果能找到这批芯片的入库记录、或者相关的财务票据……

机会在一个周末加班日的傍晚降临。

大部分员工都下班了,阿鹏借口一份技术图纸需要核对,留在了办公室。他观察到,负责仓库管理的那个主管行色匆匆地提前离开了,似乎是去参加一个什么饭局,电脑都没来得及关。

心脏在胸腔里狂跳,血液冲上头顶。

阿鹏知道这可能是唯一的机会。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快速溜进那间小小的仓库管理办公室。

时间紧迫!

他颤抖着手,快速翻阅着电脑里的入库记录和采购申请单,眼睛像扫描仪一样掠过一行行数据。终于,在一个加密文件夹里(密码被他之前留意到的主管的一个习惯性动作猜中了),他发现了几份标注着“特殊物料”的文件!

里面清晰记录着几批芯片的入库时间和数量,供应商名称古怪,采购价格低得离谱,远低于正规市场价,甚至低于成本价!而审批人一栏,赫然签着艾琳·沃森那个中文名字!

就是它!

阿鹏来不及细看,立刻用早已准备好的微型相机(是小丽想方设法托人弄来的老式间谍设备),屏住呼吸,对着屏幕上的关键页面,连续按动快门。

就在这时,走廊外传来了脚步声和说话声!

是保安例行巡逻?还是那个主管突然回来了?

阿鹏的心脏几乎要跳出嗓子眼!

他飞快地退出文件夹,清除操作记录,关闭电脑屏幕,一个闪身躲到了文件柜后面的阴影里,大气都不敢出。

脚步声在门口停顿了一下,手电光晃了晃,似乎没有发现异常,又逐渐远去了。

冷汗已经浸透了阿鹏的后背。

他在黑暗中又等待了几分钟,确认安全后,才像狸猫一样悄无声息地溜出办公室,离开厂区。

回到自己临时的出租屋,锁好门,拉上窗帘,阿鹏才瘫坐在地上,剧烈地喘息着。

他从怀里掏出那台小小的相机,手依然因为后怕和激动而微微颤抖。

证据……拿到了吗?

那些模糊的照片,能否成为击穿蓝海伪装的子弹?

他不敢确定。

但他知道,必须立刻把东西送出去。

按照预先约定的紧急联系方式,他没有打电话,而是将相机芯片取出,藏在一包最普通的香烟里,第二天中午,利用午饭时间,走到了厂区外不远处的一个指定公交站台,看似无意地将那包“烟”“丢”在了站台的长椅下。

几分钟后,一位“护厂队”的成员,穿着毫不起眼的工装,坐在了那张长椅上“等车”,自然地捡起了那包烟,揣进口袋,起身离开。

整个交接过程,无声无息,如同水滴融入大海。

当天深夜,那枚藏着可能扭转战局的关键证据的相机芯片,经由“护厂队”几经辗转,终于送到了彻夜未眠、焦急等待的梅小丽手中。

小丽紧紧握着那枚冰凉而微小的芯片,仿佛握着千钧重担。她知道,这只是第一步。

如何利用这些证据,下一场更艰难、更危险的博弈,正在前方等着她。

窗外,黎明前最深的黑暗正在笼罩大地,但小丽眼中的光芒,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明亮和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