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料峭得能钻进骨头缝里。风裹着沙砾,呜呜地刮过信访局所在的那条胡同,像无数根冰冷的针,扎在每个过往者的脸上、手上,更扎在心里。
这条胡同,像是被城市繁华遗忘在褶皱里的一块灰色伤疤,窄得两人并排走都得侧着身子,头顶是纵横交错的电线,脚下是坑洼不平的土路,一到雨天就泥泞不堪,此刻虽无雨,却积着黑褐色的污垢,散发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气味——劣质煤烟的呛人味,人群攒动的汗酸味,还有一种更沉郁、更绝望的气息,像陈年老窖里的霉味,渗在空气里,挥之不去。
胡同两旁的墙壁,早已看不出原本的砖石颜色。一层叠一层的申诉材料糊满了墙面,有泛黄的信纸,有粗糙的牛皮纸,还有油印的传单,用糨糊粘,用钉子钉,用绳子捆,层层叠叠,鼓囊囊的,像一块巨大的、正在流脓的疮疤。
字迹更是五花八门,有工整的楷书,有潦草的行书,还有歪歪扭扭、几乎难以辨认的笔迹,红色的、黑色的、蓝色的墨水在岁月侵蚀下变得模糊,却依然能看出字里行间的愤懑与哀求。
更多的材料没地方贴了,就用麻绳系着,一束束挂在胡同中间那棵光秃秃的槐树枝桠上。
风一吹,那些纸就哗啦啦地响,无助地飘荡着,像一面面招魂的幡,在料峭的春风里诉说着无人听闻的冤屈。
最触目惊心的是那些用鲜血写成的控诉,暗红色的字迹凝固在粗糙的纸上,有的已经发黑,有的还带着些许湿润的光泽,仿佛能看到书写者割破手指时的决绝,感受到那份深入骨髓的痛苦与不甘,无声地在风中嘶吼。
梅小艳缩了缩脖子,把领口又拉紧了些。她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工装,蓝色的布料已经泛出灰白,袖口磨得起了毛边,裤脚沾着些尘土。
她双手搭在轮椅的扶手上,掌心因为用力而泛白,推着轮椅艰难地在人群中穿行。
轮椅的轮子碾过凹凸不平的地面,发出“吱呀吱呀”的呻吟,每一下颠簸,都像是碾在她的心上。
轮椅上坐着的是王芳。
几年不见,她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脸色苍白得像宣纸,嘴唇干裂,起了一层层的皮。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像两簇在寒风中拼命燃烧的火焰,不肯有丝毫熄灭的迹象。
她穿着一件旧棉袄,领口敞开着,露出里面洗得发黄的衬衣。右腿空荡荡的裤管被仔细地掖在身下,裤管末端垂着,随着轮椅的晃动轻轻摇摆,下面是一条磨损严重的假肢,金属关节处已经锈迹斑斑,看得出用了很多年。
“慢点儿,小艳。”王芳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不是因为冷,而是因为身体的疼痛和心里的焦灼。她微微侧过头,看着身边摩肩接踵的人群,眉头紧紧地皱着。
“嗯,芳姐,你坐稳了。”小艳应着,放慢了脚步,小心翼翼地避开地上的坑洼和别人丢下的烂菜叶。
她们身边,聚集着十几个男男女女,都是从各地赶来的。
有个中年男人,右边的袖子空荡荡地晃着,显然是没了右臂,他左手拄着一根磨得光滑的木拐杖,每走一步都要晃一下,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有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坐在一辆比王芳的轮椅还要破旧的轮椅上,轮子都有些歪斜了,他不停地咳嗽着,咳得腰都弯了下去,每一声咳嗽都像是要把肺咳出来;还有个年轻女人,左边脸上从额头到下巴有一道狰狞的疤痕,像一条扭曲的蜈蚣,她总是下意识地用手挡着,眼神里满是自卑和愤怒……
他们的共同特征,除了身体的残缺,还有眼神里那份深入骨髓的疲惫,像是长途跋涉了很久很久,再也走不动了。但在疲惫之下,又藏着一丝孤注一掷的决绝,那是被逼到悬崖边上,只能背水一战的勇气。
这些人,都是王芳这些年在深圳、在各地辗转时联系到的工友。他们都曾在流水线上、在工地上拼命干活,却在工作中遭遇了严重的工伤。
有的是被机器轧断了手脚,有的是从脚手架上摔下来伤了脊椎,有的是吸入了有毒气体伤了肺……可到头来,黑心老板卷款跑路了,工厂互相推诿责任,赔偿标准低得不够治伤,工伤鉴定更是难上加难,一个个都陷入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境。
他们就像是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车轮下,被无情碾碎又轻易抛弃的“零件”,没人问津,没人在乎。
小艳低头看了看怀里紧紧揣着的东西,那是一个用硬纸板做封面的本子,边角都磨圆了。里面是一份用复写纸誊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草案)》,字迹有些模糊,但每一条都清晰可辨。
这份草案,是她和王芳在蛇口那间昏暗潮湿的出租屋里,托了无数关系,找了一个又一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到的。纸页已经被她们摸得有些发软,却承载着她们最后的希望。
装订这份草案的“线”,很特别——是十几条洗得发白、叠在一起的“五一牌”棉布月经带的线带。那是王芳的主意,那天晚上,王芳坐在床沿,手里摩挲着那些用过多年的线带,眼神里闪着一种近乎悲壮的光:“小艳,就用这个绑。这是咱们女人身上最私密也最坚韧的东西,跟着咱们走南闯北,经了多少事,吸了多少血和泪,却从来没垮过。用它绑着,就像把咱们的血泪和命都绑在这法条上了!老天爷要是有眼,就该让它管用!”
小艳当时听着,眼泪就掉了下来。她用力点了点头,接过那粗粗线带,小心翼翼地把草案一页页装订好,像是在完成一件神圣的仪式。
此刻,小艳看着那些在风中飘摇的血书,听着周围此起彼伏的声音——有压抑的哭诉,“我儿子还躺在医院里等着钱做手术啊……”;有卑微的哀求,“求求你们,行行好,给我们指条路吧……”;还有愤怒的咒骂,“那些黑心的老板不得好死!这些当官的怎么就不管管我们啊!”……她的心像是被无数根细针扎着,密密麻麻地疼,疼得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她深吸了一口气,攥紧了轮椅的扶手,推着王芳,和工友们一起,沉默而坚定地向着胡同深处那扇紧闭的朱红色大门挤去。
那扇门不算大,却漆得油亮,门环是黄铜的,在灰暗的胡同里显得格外刺眼,像一个冷漠的符号,象征着遥不可及的权力,也象征着他们唯一能抓住的希望。
然而,希望的门槛,高得让他们望尘莫及。
日复一日,他们天不亮就来排队,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登记窗口的玻璃冰冷冰冷的,里面的工作人员面无表情地接过他们的材料,随手丢在堆积如山的文件堆里,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等着吧,会有人处理的。”“材料不够,回去补全了再来。”“领导很忙,没时间见你们。”……那些程式化的话语,像一把把冰冷的刀子,割在他们早已千疮百孔的心上。
有时候,遇到不耐烦的保安,还会粗暴地驱赶他们,“去去去,别在这儿堵着,影响市容!”推搡之间,那个断臂的男人拐杖掉在了地上,那个脸上带疤的女人被推得一个趔趄,王芳的轮椅也差点翻倒,多亏了小艳死死地扶住。
他们递交的材料,像是石沉大海,连一点回音都没有。
预约的接待,更是遥遥无期,每次问起,得到的都是“还没排到”“再等等”。
带来的干粮很快就吃完了,起初是馒头就着白开水,后来馒头也没了,就买最便宜的玉米面窝头。
身上的钱也所剩无几,住不起稍微好点的旅馆,只能挤在胡同口那家廉价的地下室旅馆里。十几个人挤在一个通铺上,空气潮湿得能拧出水来,墙壁上挂着水珠,角落里堆着别人丢弃的杂物,散发着一股霉味和脚臭味。
晚上冷得睡不着,他们就互相依偎着取暖,听着彼此压抑的叹息和咳嗽声,一夜又一夜。
绝望像藤蔓一样,悄无声息地缠绕上来,勒得每个人都喘不过气。
这天傍晚,大家又一次被挡在了信访局大门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地下室。那个失去右臂的中年男人,姓李,来自河南,他再也忍不住了,蹲在墙角,用唯一的左手捂着脸,压抑的哭声从指缝里漏出来,呜呜咽咽的,像受伤的野兽在哀嚎:“不行了……真的等不起了……”他的肩膀剧烈地耸动着,“我家里的娃……先天性心脏病,等着钱救命啊……再拖下去,娃就没了……我对不起娃啊……”
他的哭声像一根导火索,点燃了其他人心中积压已久的绝望。
那个拄着拐杖的老人,姓赵,来自四川,在工地上摔断了腿,他摇着头,喃喃自语:“告不动了……真的告不动了……这官官相护的,咱们这些小老百姓,能有啥办法……认命吧……认命了……”他的眼神空洞洞的,像两口干涸的枯井,再也映不出任何光亮。
那个脸上带疤的女人,姓刘,来自湖南,在电子厂上班时被化学液体灼伤了脸,她死死地咬着嘴唇,嘴唇都咬出了血,眼泪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砸在满是污垢的地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
王芳紧紧抓住小艳推着轮椅的手,她的手冰凉冰凉的,像一块冰,却异常用力,指甲都快要嵌进小艳的肉里。小艳能感觉到她身体的颤抖,不是因为冷,而是因为一种极致的愤怒和不甘。
王芳抬起头,看着小艳,那双眼睛里,曾经在深圳发廊镜前写满股价数字的精明和憧憬,早已被岁月和苦难磨平,此刻只剩下一种近乎疯狂的孤勇。那里面燃烧着最后的光芒,像是快要熄灭的炭火,却依然执拗地散发着微弱的热量。
“小艳……”王芳的声音沙哑得厉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不能等了。咱们……得让他们看见!真真切切地看见!”
小艳的心脏猛地一跳。她看着王芳眼中的决绝,瞬间明白了她的意思。一个疯狂的念头,像电流一样,同时击中了她们两个。她们对视一眼,从彼此的眼神里看到了同样的决心。
周围的工友们虽然沉默着,但那绝望的目光,却像无声的催化剂,让这个念头迅速成形、膨胀,占据了每个人的脑海。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一次!哪怕粉身碎骨!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透,只有第一缕惨淡的阳光,挣扎着穿过胡同口的高楼,斜斜地照进胡同里,给那些飘荡的申诉材料镀上了一层诡异的灰白。空气冷得像冰,风刮在脸上生疼。
就在这时,一幕令人窒息的景象出现了。
王芳坐在轮椅上,被小艳和那个姓李的断臂男人、姓刘的疤脸女人一起,慢慢地推到了横穿胡同的火车铁轨中央。那条铁轨是货运专线,偶尔也会有客车经过,平日里人来人往,谁也没太在意,此刻却成了他们最后的战场。
紧接着,那个姓李的断臂男人,咬着牙,用左手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艰难地挪到铁轨上,然后缓缓地躺了下去。他躺在冰冷的铁轨之间,身体因为寒冷和紧张而微微发抖,空荡荡的右袖管贴在铁轨上,被风吹得轻轻晃动。
那个姓赵的拄拐老人,被两个年轻些的工友扶着,也颤颤巍巍地走到铁轨边,他看了一眼远处模糊的火车道岔,深吸了一口气,然后也躺了下去,后脑勺枕在碎石上,硌得生疼,他却像是没感觉到一样,紧紧闭上眼睛。
那个姓刘的疤脸女人,整理了一下衣角,似乎想遮住脸上的疤痕,然后也决绝地躺了下去,她的脸对着天空,那道狰狞的疤痕在惨淡的阳光下格外醒目。
一个接一个,十几个来自全国各地的重伤残工友,互相搀扶着,或艰难地挪动着身体,沉默地、决绝地卧倒在了冰冷的铁轨之上!
他们的身体在初春的寒风中微微发抖,残缺的肢体暴露在冰冷的空气里,有的断了胳膊,有的没了腿,有的脊背佝偻着,有的脸上带着狰狞的伤痕……他们横七竖八地躺在铁轨上,像一幅用血肉绘就的、无声却惊心动魄的控诉画卷,在灰暗的胡同里,散发着令人窒息的悲壮。
“我们要见管事的!”姓李的断臂男人首先嘶吼起来,声音因为激动而沙哑,却带着一股豁出去的力量。
“还我公道!还我活路!”姓刘的疤脸女人也喊了起来,她的声音里带着哭腔,却异常响亮。
“执行《保障法》!给我们一条活路!”王芳坐在轮椅上,用尽全身力气喊道,她的声音尖锐而悲怆。
十几个人的声音汇聚在一起,悲怆而嘶哑,终于冲破了连日来的压抑,在狭窄的胡同里爆发出来,撞击着冰冷的墙壁,发出嗡嗡的回响,也撞击着所有围观者和匆匆路人的心脏。
人群瞬间骚动起来!早起路过的人,附近摆摊的小贩,还有刚到信访局门口的工作人员,都被这一幕惊呆了。
惊呼声、议论声、倒抽冷气的声音此起彼伏。有人拿出了当时还很稀罕的相机,“咔嚓咔嚓”地拍照,闪光灯在灰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刺眼。
维持秩序的警察和信访局的工作人员脸色大变,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阵仗,一时间有些慌乱。“你们干什么!疯了吗!快起来!”一个领头的警察大声呵斥着,带着几个人冲上前,试图把卧轨的人拖离铁轨。
“别过来!”王芳坐在铁轨中央,轮椅的两个轮子正好卡在铁轨的枕木之间,纹丝不动。她猛地抬起头,高高举起手中那份用月经带汝线带装订的《残疾人保障法(草案)》,因为用力,她苍白的脸上泛起一丝不正常的潮红,声音因激动而尖锐,却清晰地传遍四周:“看看!看看我们!看看这份法条!我们不是来闹事的!我们是来求一条活路的!我们都是工伤致残的工人,老板跑了,工厂不管,我们没饭吃,没药治,连死的地方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