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睚眦魔神:天海传奇 > 第165章 龙海天海楼与诗酒里的锋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5章 龙海天海楼与诗酒里的锋芒

龙海码头的尽头,原本废弃的三层小楼被翻修得焕然一新。朱红的门楣上挂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天海楼”三个大字笔力遒劲,带着股海纳百川的气势——是雪儿亲笔写的。柳无衣穿着身藏青色的掌柜服,站在门口迎客,金色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腰间挂着那根笛子,见人就拱手,笑得眉眼弯弯。

“青木叔叔,您看这楹联怎么样?”他指着门框两侧的字,左边是“楼纳龙海千重浪”,右边是“酒饮天涯万里风”,同样是雪儿的笔迹。

我抬头看着,心里熨帖得很。这丫头,十一岁在寒江城开分店时就说过,将来要在龙海开家总店,没想到真兑现了。“好,有气势。”

楼里早挤满了人。一楼大堂摆着二十张方桌,龙海的居民占了大半,有渔民,有工匠,还有穿军装的士兵。他们端着酒杯,指着墙上挂的诗轴,讨论得热火朝天。二楼是雅间,隐约传来儒道修行者的谈笑声,夹杂着棋子落盘的脆响。三楼的窗户敞开着,海风灌进来,吹动了窗边悬挂的风铃,叮当作响。

“三大规矩都挂上了?”我问柳无衣。

“早挂上了!”他拉着我往大堂走,指着正中央的木牌,上面用红漆写着:

1. 军人免费

2. 龙海居民半价

3. 本楼所有收入全部充军费

下面还添了行小字:“掌柜柳无衣,东家雪元帅”。

“昨天试营业,光军费就充了五十两!”柳无衣眼睛发亮,“今天正式开业,张司令带了半个营的士兵来捧场,说要把这个月的酒都在这儿喝了。”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张司令正搂着黑风在角落划拳,面前摆着三坛“龙海春”,嗓门比海浪还响。不远处,几个儒道修行者围着幅诗轴,其中一个白胡子老道长突然拍了下桌子:“‘潮来吞日月,潮去现星斗’,好一句!老夫悟了!”说着就盘膝坐下,周身泛起淡淡的灵光——竟是当场突破了瓶颈。

周围的人见怪不怪,笑着让伙计添酒:“王道长这是沾了雪元帅的诗气,这酒得算我们的!”

五大器灵在楼里忙前忙后。天海扛着天海龙骑枪,站在楼梯口维持秩序,谁要是敢喧哗,他就用枪杆在地上敲一下,震得人脚底板发麻;雪剑提着冰蓝剑,在雅间外巡逻,眼神冷冽,却会在路过士兵桌时,悄悄多放两碟花生;黑九龙把玩着崆峒印,帮柳无衣算账,印上的龙纹流转,算错的账目自动浮现,比算盘还准;苏阳抱着苍穹之剑,靠在诗轴旁,有人请教诗句,他就引经据典地讲解,俨然个小夫子;灵珑最忙,透明铁链卷着酒壶,在各桌间穿梭,给士兵添酒时会变个小戏法,铁链上开出朵冰花,惹得众人叫好。

“主人说,这十首‘天海’诗,每首里都藏着修行的关窍。”灵珑飘到我身边,铁链上还挂着串刚洗好的葡萄,“儒道的先生们说,对着诗喝酒,比打坐三个月还有用。”

我看向墙上的诗轴。第一首《观海》写得最豪迈:“龙海无涯接大荒,怒涛拍岸碎金光。男儿若有吞江志,不饮百川枉举觞。”字里行间都是少年人的锐气,看得人热血沸腾。

正看着,雪儿从三楼下来了。她穿着身月白长衫,没穿军装,倒像个游学的书生。柳无衣立刻迎上去:“雪姐姐,刚才又有两位先生突破了!”

“知道了。”雪儿笑着点头,目光扫过大堂,落在角落里个穿补丁衣服的小渔夫身上。那孩子正盯着别人桌上的酱肘子咽口水,面前只摆着碗阳春面。雪儿对灵珑使了个眼色,灵珑立刻端着盘肘子过去,笑着说:“小弟弟,掌柜说今天开业,送您的!”

小渔夫愣了愣,涨红了脸:“我……我钱不够……”

“不要钱。”雪儿走过去,坐在他对面,“龙海的孩子,吃天海楼的菜,不用给钱。”

周围的人都笑起来,有人喊:“雪元帅说得对!以后咱们龙海的娃,来天海楼吃饭都免费!”

柳无衣赶紧让伙计添了条规矩,写在木牌最下面:“龙海孩童,免费就餐”。

中午时分,楼里更热闹了。寒江城天海楼的老伙计也赶来了,带着那边的招牌菜“醉蟹”和“梅花糕”,说是“给总店贺喜”。儒道的修行者越来越多,有从鹿幽书院来的,有从江南来的,甚至还有拄着拐杖从关外赶来的,都想亲眼见见这十首“天海”诗。

有个年轻书生捧着诗轴,看得热泪盈眶:“我在寒江城见过雪元帅的诗,以为那就是极致了,没想到龙海的诗更有气魄!‘海阔凭鱼跃,楼高任我吟’,这才是真性情!”

“天海军”群的消息早就刷爆了,比楼里的人声还鼎沸:

【张司令:(发了段划拳的视频)天海楼的酒,够劲!菜,够香!兄弟们,喝!(后面跟着个“干杯”的表情)】

【黄小桃:(发了张诗轴的特写)“军人免费”这条规矩太暖了!已下单十坛酒,算我个人捐的军费(雪儿回复:“谢黄局长,记你账上了”)】

【王夫子:(发了段长文)雪丫头的诗,融儒道之理,合天地之气。龙海天海楼,实乃我辈修行者的宝地。老夫已在此住下,三日不饮此楼酒,三日不观此楼诗,便觉索然无味。】

【罗峰:(发了张自己啃肘子的照片)雪姐姐的酒楼太好吃了!无衣哥哥的账算得超准!(柳无衣回复:“那是,我可是跟着黑九龙大人学的”)】

【龙凌陛下:(发了个“赞赏”的表情包)龙海天海楼,既惠军民,又扬文脉,善莫大焉。赐“龙海第一楼”金匾一块,望再接再厉。】

傍晚时,柳无衣捧着账本来找我们,笑得合不拢嘴:“青木叔叔,雪姐姐,今天光军费就充了两百两!还不算那些修行者捐的‘诗礼’——王道长突破后,直接捐了块千年雪莲,说是‘谢诗恩’。”

雪儿翻着账本,眼里的光比烛火还亮:“把雪莲送到军医营,给伤兵补身体。账本交给军需处,让他们登记清楚。”

“是!”柳无衣应声而去,脚步轻快得像踩着风。

我看着雪儿,她正对着窗外的海发呆,嘴角带着浅浅的笑。“在想什么?”

“在想寒江城的天海楼。”她转头看我,“那时候觉得,能让几个老伙计有口饭吃就够了。现在才发现,原来一家酒楼能做的事,不止这些。”

她顿了顿,声音轻下来:“你看楼下的渔民,他们出海打渔,风里来浪里去;那些士兵,守着防线,把命系在腰上;还有儒道的修行者,他们护着文脉,也算护着龙海的根。天海楼能让他们吃口热饭,喝口好酒,能帮着充点军费,能让他们对着诗突破瓶颈……这样挺好的。”

我没说话,只是揉了揉她的头发。十五岁的姑娘,心里装着的事比海还深。她开酒楼,不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名气,只是想给身边的人做点什么——给士兵暖胃,给居民实惠,给修行者灵感,给像柳无衣这样的孩子一个家。

夜幕降临时,天海楼的灯亮了起来,像座浮在岸边的灯塔。海风带着酒香和诗韵,飘出很远很远。楼里的歌声、笑声、谈诗声,混着海浪拍岸的声音,像支温柔的曲子,唱着龙海的烟火气。

柳无衣站在门口,送走最后一波客人,转身对我们喊:“青木叔叔,雪姐姐,收摊啦!我煮了海鲜粥,咱们自己也尝尝!”

五大器灵也凑了过来,天海扛着枪,雪剑提着剑,黑九龙抱着账册,苏阳拿着诗卷,灵珑的铁链上挂着串灯笼,照亮了他们的笑脸。

我看着这热闹的场景,突然觉得,龙海的风浪再大,只要有这样的灯火,有这样的人,就永远拆不散,打不垮。

真好。

群里的消息还在刷,有人说要给天海楼写赋,有人说明天要带全家来捧场,还有人提议把“天海十诗”刻在码头的礁石上,让往来的船都能看见。

雪儿喝着粥,看着手机屏幕,突然笑了:“爸,你看王夫子说,要把我的诗编入《儒道经典》。”

“他们配不上你的诗。”我故意逗她。

她白了我一眼,眼里却闪着光:“才不是,是我的诗,能配得上龙海的烟火。”

窗外的海面上,月光碎成一片银,像撒了满地的诗行。我知道,这家叫天海楼的酒楼,会和它的东家一样,在龙海的故事里,留下最温暖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