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官场破局 > 第254章 社会和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市场繁荣”奠定了丰裕的物质基础,而“社会和谐”则是在此基础上,社会关系、利益格局与精神风貌达到的一种良性平衡与稳定状态。它如同交响乐中不同声部的完美协奏,虽音色各异,却能共同演绎出恢弘而悦耳的乐章。清州在经历了腐败案引发的剧烈社会震荡、信任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系统性治理重构后,一种基于公平正义、相互尊重、共享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正在逐步形成。这种“社会和谐”,并非没有矛盾的一团和气,而是具备了强大的矛盾化解能力、广泛的社会共识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是社会治理现代化追求的崇高境界。

这场“社会和谐”的构建,是一场静水深流、润物无声的深刻变革,它渗透在官民、劳资、贫富、邻里等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其核心是公平正义的彰显与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基石一:利益格局的“公平调整”与“差距缩小”

社会和谐的首要前提是利益分配的相对公平。清州通过一系列制度性安排,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所有社会成员。

· “权力寻租”空间的铲除与机会公平: 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和“权力制约”、“透明政府”的建设,从根本上铲除了依靠权力、关系获取不正当利益的土壤。无论是就业、升学、经商还是获取公共服务,人们越来越依赖于自身的努力、才能和合规的竞争,而非背后的“关系”和“潜规则”。这种机会的公平,是最大的社会公平,极大地纾解了因“拼爹”、“找关系”而产生的社会怨气。

· “收入分配”制度的优化与保障网织密: 随着“收入增长”和“就业增加”,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提高。同时,通过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手段进行再分配调节,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所有人在年老、疾病、失业、工伤时都能获得基本生活保障,减少了因生存困境导致的社会风险。

· “区域差距”与“城乡差距”的统筹缩小: 市委市政府加强了对相对落后区县的政策和资源支持,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使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城乡居民的心理距离逐步拉近。

基石二: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与“基层善治”

和谐社会并非没有矛盾,关键在于拥有有效化解矛盾的机制和能力。

· “大调解”工作体系的完善: 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复议等法律服务资源,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合力。在基层社区和村镇,普遍建立了“老兵调解室”、“乡贤议事会”、“律师进社区”等特色调解组织,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 “信访工作”的法治化与源头治理: 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推行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制度,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更重要的是,注重从政策层面反思和解决信访问题背后的普遍性、深层次原因,推动“事心双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 “基层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强化社区(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广“网格化+数字化”治理模式,提升基层应对突发事件、服务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基层稳,则全局安。

基石三:公共服务的“均等可及”与“品质提升”

享有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促进社会公平、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途径。

· “学有所教”迈向“学有优教”: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显着成效,“择校热”大幅降温。通过集团化办学、教师交流轮岗等方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与清州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为年轻人提供了多元化的成才路径。

· “病有所医”走向“病有良医”: 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完善,报销比例和范围逐步扩大。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增强,分级诊疗秩序初步建立。引进高水平医疗团队,提升疑难重症诊疗水平,努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 “老有所养”与“弱有所扶”的温情体现: 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对残疾人、困境儿童、特困人员等特殊群体,建立健全关爱服务体系,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尊严。公共服务的人性化、精细化,让市民感受到了城市的温度。

基石四:文化价值的“认同凝聚”与“正气充盈”

社会和谐最深层的支撑,在于共同的价值认同和积极健康的社会风尚。

· “清州精神”的弘扬与实践: 在反腐败斗争中凝聚的“崇德守信、开放创新、务实奋进”的清州精神,通过典型宣传、学习先进等活动,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凝聚各方力量、引领社会风尚的精神旗帜。

· “法治信仰”的普遍确立: 随着法治清州建设的推进,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日益浓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成为社会的基本共识。

· “志愿精神”与“邻里互助”的蔚然成风: 在“正气弘扬”的感召下,志愿服务蓬勃发展,邻里关系更加和睦。社区组织的文体活动、邻里节等,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社区凝聚力。人与人之间多了一份信任与友善,少了一份冷漠与猜疑。

表征与挑战:

今日的清州,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持续下降,群体性事件显着减少。民众的安全感、满意度调查得分逐年攀升。街头巷尾,人们谈论更多的是发展机遇、生活改善和未来憧憬,而非过去的怨气和不满。

然而,社会和谐之路仍面临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在快速转型期,部分群体的社会焦虑感需要疏导;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对主流价值认同带来新考验;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仍需提升。

李正峰在社会治理创新研讨会上强调:“社会和谐是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赵晓颖在深入社区调研后写道:“在清州,能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心安’。这种心安,源于权力被关进制度的笼子,源于市场有了公平的规则,源于诉求有了畅通的渠道,源于困难时总能看到援助之手。这种弥漫于社会肌理之中的和谐,比任何经济数据的增长都更为珍贵,它是清州浴火重生后最动人的风景,也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清州’铺就了最深厚的社会土壤。”

这来之不易的社会和谐局面,如同稳定器和压舱石,为清州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社会条件,也为最终实现“平安清州”的治理目标,创造了水到渠成的历史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