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官场破局 > 第245章 效能提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争先创优”的宏大志向,最终需要落实到执行层面的“效能提升”上。效能,是衡量一个组织、一个地区治理能力和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它如同引擎的功率,决定了发展的速度和后劲。清州在经历了理念重塑、目标升维之后,深刻地认识到,没有系统性的“效能提升”,所有的“争先”口号都可能沦为空中楼阁,“创优”目标也可能因执行不力而大打折扣。因此,一场以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经济运行效能和社会治理效能为核心的自我革命,在清州全面深化推进。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流程优化,更是一场涉及体制机制、思想观念、方式方法的深刻变革。

这场“效能提升”的革命,其核心在于破除一切制约效率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释放各类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确保有限的资源能够产生最大的效益。

路径一:政府行政效能的“流程再造”与“数字赋能”

政府的行政效能,是营商环境和公共服务质量的直接体现,也是“效能提升”的主战场。

· “极限压缩”行政审批时限: 在全市范围内推行行政审批“极限时长”改革。要求所有审批事项,在法定时限的基础上,对标全国最优水平,进行大幅压缩。这倒逼各部门必须打破传统流程,进行跨部门、跨层级的“革命性流程再造”。例如,企业投资项目审批,通过“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并联审批”、“联合验收”等创新机制,将全流程时间从过去的数百天压缩到几十天甚至更短。建立“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认”机制,对符合条件、在承诺时限内未作出审批决定的视为同意,对需要联合审批但相关部门未按时参与的视为认可,用刚性约束倒逼效率提升。

· “数据跑路”替代“人员跑腿”的深度推进: 大力破除数据壁垒,推动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互认。凡是能通过网络共享复用的材料,不得要求企业和群众重复提交;凡是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全面推广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档案的应用范围。市民办理大多数民生事项,企业办理高频涉企经营事项,基本可以实现“全程网办”、“掌上办”,像网购一样方便。市大数据管理局牵头建设的“城市大脑”,整合接入了数十个部门的海量数据,为精准决策、高效管理和便捷服务提供了强大支撑。

· “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的全覆盖: 建设覆盖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的协同办公平台,实现公文流转、事项审批、任务督办、会议管理、信息共享的线上化、移动化和协同化。这极大地减少了文来文往、层层签批的时间消耗,提高了内部运转效率。领导干部即使在外出差,也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及时处理紧急公务,确保工作不断档、不延误。

路径二:经济运行效能的“要素优化”与“成本降低”

经济运行效能,关乎全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财富创造能力。

· “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深化: 在全市工业企业中全面推行“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根据企业的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研发投入强度等指标,将企业分为A(优先发展)、b(鼓励提升)、c(规范转型)、d(调控帮扶)四类。实施差别化的用地、用能、排污、信贷等资源要素配置政策,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倒逼低效企业转型或退出。这项改革,如同一种“无形的力量”,持续优化着清州的产业结构和资源利用效率。

· “物流降成本”专项行动: 清州作为区域交通枢纽,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优化物流园区布局,推进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着力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同时,规范港口、机场、铁路等收费项目,清理整顿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实体经济的物流成本负担。高效的物流体系,如同畅通的血脉,为清州经济的循环注入了活力。

· “融资畅通工程”的持续发力: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构建和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融资、供应链金融等创新业务。定期组织银企对接会,利用大数据技术为企业进行“精准画像”,提高信贷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让金融活水更精准、更顺畅地流入实体经济,尤其是最具活力的中小企业。

路径三:社会治理效能的“重心下移”与“智能响应”

社会治理效能,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与民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 “基层减负”与“赋能增效”并举: 针对基层反映强烈的“表格抗疫”、“台账管理”、“检查泛滥”等问题,市委市政府出台硬性规定,大力精简会议、文件,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清理各种“一票否决”和责任状,切实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同时,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下沉到基层,赋予乡镇(街道)更多的综合管理权、统筹协调权和应急处置权,推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确保基层有权管事、有人做事、有钱办事。

· “全科网格”与“微治理”体系构建: 将城市社区和农村行政村科学划分为若干网格,整合党建、综治、城管、信访、应急、民生服务等各类网格,实现“多网合一”。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网格员,承担信息采集、政策宣传、矛盾调解、便民服务、风险排查等职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村)”。这种“微治理”模式,将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最末梢,大大提升了响应速度和处置效率。

· “智慧应急”与“风险防控”能力建设: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城市安全运行监测预警平台,对交通安全、生产安全、消防安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风险进行实时监测、智能分析和早期预警。建立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定期开展实战化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快速响应、高效处置,将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

路径四:组织与个人效能的“激励约束”与“能力提升”

效能的提升,最终依赖于每个组织和个人的高效运转。

· “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优化: 建立更加科学、精准的绩效考核体系,突出实绩导向,强化过程管理和结果运用。将“效能指标”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干部的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绩效奖金等直接挂钩。对效能低下、作风拖沓、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坚决予以调整和问责。

· “时间管理”与“工作方法”培训普及: 在全市机关和企业中,推广现代时间管理方法和高效工作技巧,如“要事第一”、“番茄工作法”等。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引导干部职工科学规划工作时间,减少无效劳动,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出效率。

· “持续学习”与“知识更新”形成氛围: 鼓励终身学习,支持干部职工参加各类在职学习和专业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能力素质。一个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必然是充满活力和高效能的。

“效能提升”,如同为清州这艘已经校准航向、加满燃料的巨轮,换上了更强劲的引擎和更高效的推进系统。它让清州的每一项决策、每一次服务、每一个项目,都能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质量得以实现。李正峰在效能建设大会上强调:“效能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我们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持续向一切制约效能的顽瘴痼疾开刀,努力让‘清州效率’成为我们这座城市新的金字招牌,让高效能成为推动清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加速器。”

这场深刻的效能革命,使得清州的整体运行进入了快节奏、高效率的轨道,为下一阶段的“服务优化”奠定了坚实的效率基础,也让清州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占据了更为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