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官场破局 > 第229章 制度完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以案促改 的系列举措,如同为清州这艘刚刚经历风暴重创的航船更换了腐朽的龙骨和甲板,使其结构更加坚固,能够抵御未来的风浪。然而,零敲碎打的修补和针对性的整改,尚不足以构成一套能够长效运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治理体系。在 以案促改 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一场着眼于更长远的、更具根本性的 制度完善 工程,被提上了更高层面的议事日程。其目标,是将清州案的惨痛教训,升华、固化为一系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能够覆盖权力运行全过程的制度性成果,致力于构建起“不能腐”的防范机制。

这场 制度完善 工作,由省委深改办牵头,汇聚了法律、政治学、公共管理等多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实践经验丰富的干部,进行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有机结合。

核心领域一:权力运行的“闭环”制约与“透明化”革命

针对权力过于集中、监督制约不力的问题,制度完善 着力于构建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

·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出台: 在国家和省级条例框架下,清州市率先制定了更为细化的实施细则。明确要求所有重大行政决策必须严格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并引入决策后评估和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全流程记录档案”,确保每一个决策环节都有迹可循、有责可究。

· “嵌入式”监督模式的探索: 在发改、财政、国土、住建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试点设立由纪委监委派驻的“监察专员办公室”,该办公室负责人列席部门重要决策会议,对权力运行过程进行“贴身”监督和实时预警,变事后查处为事前、事中监督,实现监督关口前移。

· 政务公开的“深度”与“广度”拓展: 修订《政务公开工作办法》,不仅要求公开结果,更强调公开决策过程和依据。推动财政预算决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应公开、尽公开”。打造集信息公开、政策解读、政务服务、互动交流于一体的“阳光政府”网络平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成为常态。

核心领域二:公共资金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针对公共资金资源管理中的漏洞,制度完善 致力于建立从预算编制、分配、使用到绩效评价、审计监督的“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体系。

· “预算绩效管理”全面硬化: 出台《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绩效管理链条。将绩效评价结果与下一年度预算安排、政策调整、干部考核直接挂钩,倒逼各部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源头上防止“撒胡椒面”和“跑部钱进”。

· “国有资产智慧监管平台”建成运行: 整合现有分散的国资监管系统,构建覆盖全省、统一规范的“国有资产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对经营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自然资源国有资产的动态监测、智能分析和风险预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被侵占。

·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察系统”升级: 在现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基础上,嵌入电子监察模块,对交易活动进行实时监控、自动预警、全程留痕。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围标串标、虚假招标等异常行为,并及时向监管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推送预警信息。

核心领域三:干部管理的“精准化”与“常态化”

围绕干部选拔、教育、管理、监督各环节,制度完善 力求实现精准科学、常态长效。

· 《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细化: 制定可量化、可操作的政治素质考察评价指标体系,将“两个维护”的实际表现、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态度和能力、家风家教情况等纳入考察范围,探索建立干部政治素质档案。

· “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机制深化: 改变“不换届不考察、不提拔不考察”的现象,建立健全干部常态化考察机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特点,实行差异化考核,注重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处理复杂问题中考察识别干部。

· “提醒、函询、诫勉”工作规范化: 制定实施细则,规范操作流程,对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运用提醒、函询、诫勉等方式“咬耳扯袖”、“红脸出汗”,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

核心领域四:社会参与的“制度化”渠道构建

认识到反腐败不仅是党和政府的事情,更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制度完善 也注重构建社会参与监督的制度化渠道。

·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颁布: 明确支持新闻媒体依法开展舆论监督,规范监督程序,保障记者合法权益,建立党委、政府与新闻媒体就舆论监督事项的沟通反馈机制。赵晓颖记者站的实践探索,为这一制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参考。

· “特约监察员”制度优化: 改革和完善特约监察员遴选、管理、履职机制,拓宽其参与纪检监察工作的渠道,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和外部监督作用。

· “基层廉情信息员”网络建立: 在乡镇(街道)、村(社区)聘请具有一定威信和参政议政能力的党员、群众担任廉情信息员,负责收集和反映基层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打通监督的“最后一公里”。

制度完善 的深入推进,使得清州乃至全省的治理体系正在发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权力被关进了更致密、更坚固的“制度笼子”,运行更加规范、透明、高效。虽然没有任何制度是完美无缺、一劳永逸的,但这一系列的 制度完善,无疑极大地压缩了权力任性和腐败滋生的空间,为清州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最为可靠的制度基石。赵晓颖在报道中写道:“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我们不仅需要仰望星空,设计好的制度,更需要脚踏实地,确保这些制度落地生根,成为每一个党员干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为准则。这,或许是清州案留给未来最宝贵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