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官场破局 > 第164章 新干部的选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风”行动涤荡沉疴,“重建政治生态”的蓝图徐徐展开,但无论是制度的铁笼还是文化的熏陶,最终都需要靠人来执行和体现。选拔什么样的干部进入各级领导岗位,成为检验清州乃至天南省政治生态是否真正转向的试金石,也是决定未来走向的关键之举。一场与过去“潜规则”彻底决裂的 “新干部选拔” 工作,在省委的强力推动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下,谨慎而坚定地拉开了帷幕。

这次选拔,聚焦于清州市几个关键岗位的空缺,包括一个重要区的区长职位和市发改委、财政局的副局长职位。省委组织部直接介入,与清州市委组织部联合成立了专项考察组,由省委组织部一名副部长亲自带队,确保过程公正、标准严格。

场景一:考场内的“压力测试”——结构化面试。 设在市委党校的面试考场,气氛庄重而紧张。候选者们不再是仅仅面对熟悉的本地领导,而是由省、市组织部门干部、相关领域专家、甚至还有两名来自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观察员共同组成的考官团。 面试题目经过精心设计,不仅考察业务能力,更侧重于政治素养、担当精神、廉洁意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假设你担任区长,发现辖区内存在历史遗留的、涉及部分干部亲属的违规用地问题,阻力很大,你会如何处理?”主考官抛出问题。 一位候选人侃侃而谈,大讲“稳定压倒一切”、“逐步规范”。 而另一位候选人,略作思考后,沉稳应答:“首先,我会组织力量彻底摸清底数,区分情况。其次,坚持原则,依法依规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时间表。对于涉及干部的,要求其主动说明情况,带头整改,拒不配合的,坚决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敢于碰硬,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好沟通解释,争取群众支持,但底线绝不能突破。” 后者的回答,赢得了考官团微微颔首。这种不回避矛盾、敢于担当、坚守原则的态度,正是新时代所需要的。

场景二:办公室外的“延伸考察”——口碑与实绩。 考察组的工作远不止于考场。他们深入到候选人曾经工作过的单位,进行“下沉式”考察。不再是简单地找几位领导谈话,而是随机与普通干部、服务对象、甚至社区群众进行个别访谈。 在考察市发改委副局长候选人、原规划处处长张伟时,考察组一名成员悄悄来到了他曾经牵头负责的一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现场。 “张处长啊?记得记得!”一位在小区凉亭下棋的老大爷竖起大拇指,“那会儿天天来我们这儿蹲点,听我们唠叨,解决实际问题。改造方案改了好几遍,就为了我们采光那点事,耐心着呢!不像有些干部,来晃一圈就走咯。” 另一位街道干部则评价:“张处长原则性很强,当时有开发商想提高容积率,托人找到他,礼物都送到家了,被他连人带东西轰了出去。为了这事,还得罪了不少人。” 这些来自基层、不带功利色彩的评价,与张伟在面试中表现出来的专业和担当相互印证,为考察组提供了鲜活而可靠的参考。

场景三:数据下的“廉政体检”——全方位筛查。 与此同时,在省委组织部大数据中心,技术人员正在对所有候选人的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进行核验,并与房产、车辆、金融、工商等信息进行交叉比对。 “候选人A,其配偶注册有一家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主要客户集中在A所在系统,存在利益冲突嫌疑,建议深入了解。” “候选人b,三年前购买的一套房产,资金来源于其岳父账户,但其岳父资金来源无法清晰说明,存在风险点。” “候选人c,所有资产情况清晰,家庭主要成员无经商办企业行为,未发现异常。” 这份“廉政体检报告”成为选拔的重要依据。任何疑点都必须查清,绝不带病提拔。一位原本业务能力突出的干部,就因其配偶经营的企业与其管辖领域关联度较高,虽未发现违纪问题,但出于规避风险考虑,最终被慎重排除。

场景四:党委的“政治把关”——集体研究决定。 经过严格的程序,考察组将多名候选人的考察情况、优缺点分析、廉政结论等,提交清州市委常委会和省委组织部部务会进行集体研究。 会议上,不再是主要领导“一锤定音”或“私下打招呼”,而是每位常委都依据考察材料充分发表意见。 “我认为张伟同志不错,专业过硬,敢于负责,群众口碑好,虽然有时显得有点‘轴’,但正是这种坚持原则的劲儿,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一位常委发言。 “李华同志基层经验丰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较强,但在宏观视野上可能稍逊一筹。” “王强同志各方面比较均衡,但缺乏突出的亮点和闯劲。” 大家畅所欲言,最终通过投票表决,形成了推荐人选名单,并按规定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这场精心组织、层层筛选的选拔,最终结果公布时,再次引发了热议。张伟等一批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扎实、群众认可的干部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他们中,没有“火箭提拔”,没有“背景深厚”,靠的是实打实的业绩和干干净净的底色。

这标志着清州的干部选拔机制,正在从“谁有关系”向“谁有本事”、“谁更干净”转变。它向全市、全省的干部传递出一个无比清晰的信号:埋头实干、清廉自守的干部,有了更广阔的舞台;钻营取巧、跑官要官的路,已经被彻底堵死!

新任区长张伟在就职谈话时,对省委组织部的领导坦言:“压力很大,但动力更足!组织给了我信任,我唯一能回报的,就是恪尽职守,干干净净为清州百姓做点实事!”

新干部的选拔,如同为重建中的清州政治生态注入了新鲜而健康的血液。他们承载着过去的教训与未来的希望,他们的表现,将直接关系到清州能否真正告别阴霾,走向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轨道。这是一次关键的人事布局,更是一次对政治生态重建成效的实践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