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七零年代生存日志 > 第182章 西红柿罐头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怎么了?饭不好吃?”

谭明有一下没一下的挑着碗里的饭,有点没胃口。

李卫东看着他这个样儿,有点闹不明白。

这小子一向吃饭吃得香,这是怎么了?

“我不想吃这个,我想吃洋柿子面。”

“我也想吃,那也得有啊。”

李卫东不惯他毛病,“不爱吃给我,不嫌弃你。”

说着就把他的菜扒拉到自己碗里。

“哎!”

谭明看着他的动作,一点没阻止。

“真的,我想吃洋柿子打卤面。”

李卫东放下筷子,“我说,你找事儿是不?这都什么时候了,我上哪给你找洋柿子去?就是大师傅他也给你编不出来。

你饿了就赶紧吃饭 ,不吃就饿着。”

惯的毛病,他还想吃洋柿子呢,能有吗?

芳芳正在一边收拾桌子,听见俩人这拌嘴,溜达回来了。

“李同志,吃着呢?”

“嗯。”

李卫东点了下头,没说旁的。

谭明看着她眼熟,记起来她叫赵红芳。

“哎,就是你啊,找着爹妈了没认?”

“啊?”

不是,这人谁啊,跟他熟吗?

一上来就说这个话。

“哎,你真的是记不起来了吗?一点都没印象了?芳芳瞪着眼看着他,这人有病吧?

芳芳不乐意跟他坐一起了,她现在一点都不想给这臭小子做洋柿子面条了。

她起身走了。

到了后面还是觉得有点不舒服,不行,看她不气死这口无遮拦的臭小子。

她扔下抹布,溜溜达达又到了李卫东跟前。

“李卫东,你下了班回家不?”

李卫东看着她,“啊。”

他搞不懂赵红芳要干什么。

“我那有前段时间做的洋柿子罐头。”

“嗯?”洋柿子罐头?

李卫东听着这话,下意识的瞥了谭明一眼,谭明的眼都亮了。

“怎么了?”

李卫东就看着赵红芳劲劲儿的跟他说话。

他要是活在三十年之后,就知道这个劲儿叫做作。

“没啥,就是你点几瓶回去,捎给李大娘。我记得狗蛋说,你娘也喜欢洋柿子汤,这玩意儿冬天没有,就拿洋柿子罐头来熬汤吧。”

“……”他不知道自己老娘什么时候跟她有交情了。

“你下班别忘了去找我啊。”

芳芳施施然的走了,一个眼神都没给谭明。

谭明看着李卫东。

“我就说有吧。”

“那是洋柿子罐头,不是洋柿子。”李卫东觉得这姑娘的脾气越来越大了,这是故意的吧。

“李哥,你是我亲哥,我晚上跟你回家吧?我吃了饭就回来。”

这破地方,想吃个新鲜玩意儿都没有。

也不是没有,有叶子菜,不过他又不是属兔子的,不稀罕这个。

再说了,这食堂的叶子菜大锅菜,不咋好吃。

“哎,这个赵红芳,她咋不回自己家呢?她又不是知青,老在这待着啥意思?”

李卫东不想理他。

“我说,是不是她亲爹亲妈的条件不咋好,她不爱回去?”

李卫东收拾盘子,站起来去洗饭盒。

“哎,我记得她还有个弟弟,是不是爹妈偏心,重男轻女的?

她真不记得了?”

李卫东刷了饭盒,然后走了,谭明跟在屁股后面出了食堂。

“哼!”

芳芳看着他,眼神眯眯着,觉得自己放下的行为有点幼稚。

“你哼啥?”大师傅看她在那盯着李卫东,“咋的,李卫东得罪你了?”

“啊,没啥?您这话说的,李卫东那是好同志,没得罪我。”

“哦,后面那菜得换水了,你去给我搭把手。”

“哎。”

芳芳只得跟着去,没办法,人在屋檐下,得赚银子,不然她得喝西北风。

下班后,李卫东就打算骑车回家。

宋边疆也准备回去。

李卫东看见他,不知道咋的就想起来赵红芳。

他想了想,还是去一趟吧。

“嗯?你跟着我干啥?”

“我去找赵红芳一趟。”

“得,一起走吧。”

俩人一个推车一个空着手,并排往回走。

“你那边住着还行?”

“嗯?还行啊。”

李卫东想了想,“不行就申请一下,赵红芳挪出来吧,山子也大了,不好老跟你们挤一张炕上。”

之前天暖和,山子睡小床,这会儿天冷了,不好让他在小床上挨冻。他就跟哥哥嫂子挤炕上。

宋边疆没说啥,想了想,“挪出去也行。小山也该自己睡一个屋了。”

说实话,之前虎子在的时候,小山老跑去跟虎子作伴,他跟大妞还能热乎热乎,这天冷了,山子跟他们睡一起,他只能老老实实的。

这小子睡觉不老实,他有点扛不住。

“行,这事儿我跟她提。”

宋边疆想了想,“她父母那边?”

李卫东知道什么意思。

“那边杜警官也跟我通过电话,赵翰林那边还是坚持人就是他姑娘,但是这事儿赵红芳不松口,我们也不好强制的给定下来。”

他点点头,确实,现在的证据都指向她就是真的赵红芳,但是赵红芳不愿意,就说自己记不起来,他们也不能强制的给送回去。

“这事儿一点转机都没有吗?她的户口也该解决了,总不能一直当个黑户。”

李卫东倒是没多大的感觉。

“你盯着她这么长时间,她应该是没问题的。

至少到目前来说,她什么违法犯罪的事儿都没干,也没接触过那些方面的人。

加上赵翰林这一家的事儿。她不认这个,我倒觉得她确实没问题。”

李卫东赞同这个。

“户口的事儿也不难办,她不想回去,大不了给她在这里落个集体户口。”

反正他们镇上也有知青来下乡,不管是落在镇上还是村里,都行。

“镇上的集体户能落吗?”

想了想,“她这个情况,不一定能满足情况,不过可以试试。”

证明他们可以给出,工作也算可以,临时工,但是也算稳定。

住房,暂时住在家属区,不过这个不算稳定,万一哪天有人来,她还得挪出来。

“其实最好还是给她落户在郊县,这样子最好。

不行你就劝劝吧,别这么一直拧着,一直没户口,对她来说也不是个好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