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我的大辫子生涯 > 第135章 过过戏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从李美美那里回来时,带上了一套化妆品。我就迫不及待地把它取出来放在桌子上,然后打开袋子,将里面的化妆品一件一件地拿出来,整齐地摆放在桌面上。

我首先拿起一支眉笔,轻轻地在自己的眉毛上描绘着。我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眉笔的力度和角度,生怕一不小心就把眉毛画得太粗或者太细。经过一番努力,我的眉毛终于有了点儿形状,弯弯的,细细的,就像月牙一样。

接着,我又取出口红,小心翼翼地拧开盖子,将口红轻轻地涂抹在嘴唇上。口红的颜色很鲜艳,涂上去后,我的嘴唇立刻变得红润起来,仿佛盛开的花朵一般。

最后,我对着镜子仔细端详着自己的妆容。镜子中的我,眉毛弯弯,嘴唇红润,皮肤白皙,整个人都散发出一种迷人的魅力。我不禁感叹道:“哇,原来我也可以这么漂亮啊!”这个时候在镜子中出现了一个美女。

爱美的女人随身都带着一个化妆盒,随时都可以补妆,我将化妆盒子放进自己的小包中,出门后可以备用。

我穿着女装在自己屋子里的地上走来走去,我心中幻想着自己是一个漂亮的摩登女郎,像上海的交际花那样,摩登漂亮、风情万种,出入在灯红酒绿的舞厅、咖啡馆、夜总会……

我从小就是女孩子长大,现在更喜欢穿女装,喜欢美容化妆,喜欢做女人,喜欢漂亮,我不能变成干巴的农村柴禾妞儿,也不能变成水桶腰的丑女人,趁着现在自己还没到结婚的年龄,在这段为期不长的宝贵时间里,自己要好好的美一美,多享受一些女人的幸福,那以后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我从县城回来时,没有带护肤品,只好自己做护肤品。家里的鸡蛋我也不吃了,再想法弄点儿蜂蜜来,和鸡蛋调和在一起,还像小时候那样,用这种东西来抹脸,土法美容的效果其实也不错。农村其实也有许多女人美容化妆的传统方法,除了用鸡蛋调蜂蜜抹脸、用指甲草染红指甲、用杏仁油抹头发之外,还有很多种呢,比如用鸟屎抹手,可以使手柔软、细腻,白皙。到了冬天也不裂口子,只是现在人们用雪花膏、擦手油了,这些土东西就不用了。俗话说“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穷人有穷人的办法,没有洋的,就用土的,这些东西在我们村子里都不难找,照样可以进行美容,并且效果也不错。

我回到老家两个月了,只要不下地干活,我在家完全就是女人装束,父母亲也不干涉我,村里人都知道我的情况,没有人说我的闲话。隔壁三奶奶还说。“三丫头,你还是穿上女孩子衣服好看,不要再穿你父母亲的衣服”。

我的师父也说,“三丫头,在你没有结婚前,不要在穿你爸爸的衣服,穿上你爸爸的衣服,就像个女扮男装的女孩子。也不要穿你妈妈的衣服,穿上太老气了,就这身衣服很好看”。

我听了三奶奶和师父的话,我将李美美送的衣服又挑选了几件,我每天都穿着,心里面感觉到非常的满意。

我大姐二姐都嫁到杨家村,我经常去大姐二姐家转转,她们村里人对两个姐姐说,“你三妹子越来越漂亮了”。

有一天大姐回到娘家,她对我说,“瑞华,我也知道你从生下多病,身体不好,奶奶将你打扮成女孩子养,一开始咱爸爸不同意,他又说服不了奶奶,就这样你扮成女孩子二十年了。奶奶去世你回来后,身上一点男人的地方都没有了,你比我和你二姐还漂亮。关健是你连讲话也与我一样的,你姐夫跟我说,你如果不及时改回男人,就会女性化的,怕是你再也回不到男人的身体。你是咱家唯一的男孩子,咱家不能断了后”。

我听了后心想,大姐说的对,我在上中学之前,虽然也是穿着女孩子衣服,留着大辫子,但我的心里还是一个男孩子。我以女生上了初中后,我的心里产生了变化,慢慢的向女生方面改变。初中毕业后在水华姐的饭馆里打工做了女服务员,穿着服务员的女式工作服,又与两个比我大的姐姐玲子和小玉成天在一起工作、生活,我从心里面完全成了女孩子。只有在上厕所时才感觉到自己是个男人。从给李美美去当了模特近二十天,李美美每天将我打扮成漂亮的女人,化着美妆,又陪着我上街游玩、拍照,又帮我改变了说话的声音,我完全成了女人。就是在晚上与她一起睡觉时,才能体会到还是男人。现在自己已经是女人的心里,如果不是还长着男人的标记,我也会嫁人做媳妇。但是,大姐说的对,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要为刘家传宗接代。

我想到这里时说,“大姐,你说的对,我当女孩子二十年了,我也喜欢做女孩子,如果不是这次回家赶上奶奶病世,我在县城继续做女孩子,又可能从心里面彻底就女性化了。这次回家,奶奶走了,我看到父母亲年龄也大了,咱们山区太穷了,让父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不是我的愿望。姐姐,我在外打工这些年,已经不适应在农村生活,我这几天在想,我还要出去打工,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将父母亲接出去,让父母亲也过上好日子。我是你的弟弟,我会让咱们刘家有接班人的,你就放心吧。”

我说完后,大姐也没有再说什么,下午她就回去了。大姐走了后我在想,县城里李美美再等着我,但是,我不能去,我心里面还是莎莎,走一走说一步吧........

转眼之间,阴历的“七初七”就要到了,按照传统,到了这一天,村子里的戏班子要唱一场《天河配》,但是这几年戏班子里一直缺少旦角,好几年了都唱不起来。

是因为戏班子里除了我之外就没有旦角了吗?当然不是,原来唱旦角的有四五个人呢!现在之所以缺少旦角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过去唱旦角的都是男人,从新中国建立以后,妇女解放了,戏班子培养出来的旦角也绝大多数都是女人了。由于我们村子太穷,姑娘们一般都不愿意留在村子里,年纪大一点儿的嫁到外村去了,年轻一点儿的则到城市里面打工去了;二是现在的孩子们都喜欢唱流行歌曲之类新的文艺方式,不愿意学这些老玩意儿了,戏班子几乎后继无人了,已经处于瘫痪状态。所以,这些年连一个演员也没培养成。

曾经那些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老演员们都纷纷离去,而新演员却迟迟未能补充进来,我们的戏班子如今正面临着青黄不接的艰难局面。师父和其他几位老前辈们为此忧心忡忡,焦虑不已,但却苦无对策。

就在大家都束手无策的时候,我回到了老家。我的归来,让师父他们几个老人儿喜出望外,因为我的加入,唱戏的行当终于算是凑齐了。师父他们看到我,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仿佛看到了戏班子的新希望。

他们见我虽然出去了几年,但是功夫却没有扔下,在祭灵的时候,我给大家唱了一大段很吃功力的《大祭桩》,显示了我的唱功;在感谢大家帮忙的时候我又表演了《拾玉镯》里孙玉娇的做派,师父他们觉得我无论是唱功,还是做派,基本上还都是那么回事,于是就更增强重新恢复戏班子的信心。他们筹划着没有了机会再排演一出大戏。

学戏的人几年都不上台了,那是多难受的事啊?就在前几天,师父把能够召集到的原来戏班子里的人又都召集了起来,有唱各种行当的演员,还有伴奏的文场,师父计划着准备在“七月七”这天,给乡亲们演一场《天河配》。

村委会对于师父的这个建议也非常的支持,表示虽然村子里很穷,但是还要挤出一部分资金来,给大家买上一些化妆用品,为演戏提供必要的支持。

现在县里正在搞精神文明建设,可是在我们村里却一直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文化活动,演戏就是村民们最主要的文化活动啦。要排演《天河配》,不用问,我当然是演织女了。我也好几年没有过戏瘾了,所以也很高兴。

在过去到了什么节令唱什么戏,那是有规矩的,《天河配》这出戏在以前我演过不止一次,小的时候扮演牛郎的小女儿,师父演织女,从12岁那年开始,我就开始演织女了,所以对于这出戏的情节、唱段、做派还是比较熟悉的。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登上舞台进行表演了。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这几年的空白让我对某些表演细节感到有些生疏,生怕在舞台上出现失误或走样。

此外,与其他演员配戏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毕竟,每个人的表演风格和节奏都有所不同,需要相互配合、磨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演出效果。因此,我觉得非常有必要与其他演员一起对对戏,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诠释角色和情节。

于是,这几天一旦劳动结束,我便急匆匆地赶回家。到家后,我甚至来不及擦去脸上的汗水,有时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就赶忙奔向师父家,请求师父给予我指导和排练戏曲的机会。俗话说“饱吹饿唱”吗。等排 完了戏我再回家吃饭去,有时候索性就在师父家里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