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7月18日,上午。白宫,罗斯福厅。巨大的水晶吊灯下,一排摄像机镜头如同黑洞洞的眼睛,聚焦于讲台。上百名来自全球各大媒体的记者挤满了房间,空气中弥漫着期待与躁动。这是克里斯总统在一次关于国内经济数据的例行简报会后,临时增加的媒体问答环节。但所有敏锐的记者都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通常,这种临时安排意味着重大消息。

克里斯总统站在讲台后,穿着一身利落的西装套裙,脸上带着惯常的自信微笑。简报会进行得波澜不惊,直到《纽约时报》的白宫首席记者获得提问机会,问题涉及中美贸易协定后续执行情况。

克里斯从容地回答了关于贸易的具体问题,然后,在回答即将结束时,她忽然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全场,语气轻松得像是在宣布一个周末聚会计划,然而说出的话却让整个白宫瞬间死寂。

“借此机会,我也想分享一个好消息。”她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大厅,“我本人已经收到并愉快地接受了中方的正式邀请,将于今年9月初前往北京,出席华夏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相关纪念活动。”(d like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share some good news. I have received and gladly accepted an official invitation from the chinese side to visit beijing in early September to attend events marking the 80th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in the chinese people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and the world Anti-Fascist war.)

她特意顿了顿,让翻译和震惊的情绪同步,然后抛出了更具冲击力的信息:

“届时,我也期待观摩中方的阅兵仪式。这将是纪念我们两国在二战期间作为盟友共同抗击法西斯主义、追求世界和平的重要历史时刻的一次宝贵机会。我坚信,这样的交流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推动中美关系沿着稳定、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

“作为盟友”!

“观摩阅兵”!

这两个词组,如同两颗重磅炸弹,在罗斯福厅炸响,并通过直播信号,瞬间席卷了全球。

整个大厅陷入了一秒钟的绝对死寂,仿佛时间凝固。紧接着,是如同火山喷发般的哗然。记者们几乎从座位上跳起来,手臂林立,争先恐后地想要提问,现场一片混乱。摄影机的闪光灯疯狂闪烁,连成一片刺眼的白光,将克里斯的身影笼罩其中。

白宫新闻秘书不得不立即介入,维持秩序,但显然,这场风暴已经无法遏制。

克里斯没有理会骚动,脸上依旧保持着淡淡的、近乎从容的微笑,仿佛刚刚只是宣布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她简单回答了另外两个事先安排好的问题后,便在苏西和特勤人员的护卫下,转身离开了大厅,将身后的震惊、质疑和即将到来的全球性舆论海啸,留给了她的新闻团队去应对。

消息如同野火,在几分钟内燃遍全球信息网络。

《希尔总统历史性举措,拥抱对话而非对抗》、《打破僵局:星火外交的胆识》、《纪念共同历史,开辟合作未来》。左翼媒体盛赞克里斯的“勇气”和“战略远见”,认为这是摆脱“冷战思维”、务实处理大国关系的明智之举。

《耻辱!希尔总统将向华夏威权阅兵致敬!》、《背叛二战真正盟友:日本何在?》、《向镰刀锤子旗鞠躬:星火社会主义者的真面目!》。右翼媒体的主持人们在节目中怒不可遏,指责克里斯“背叛美国价值”、“羞辱美军”、“讨好独裁政权”,是“美国历史上最屈辱的外交时刻之一”。

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立即发表声明,措辞严厉:“这是对美日同盟的可耻背叛,是对二战中真正牺牲的美国军人的一记耳光。总统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旨在恐吓美国及其盟友的武力炫耀,这画面将永远成为美国衰弱的象征。”

众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卡锡威胁要启动听证会,调查此举是否“违背美国利益”,甚至有人扬言要提出谴责决议。

#hillInbeijing(希尔在北京)、#Redparade(红色阅兵)、#wwIIAllies(二战盟友)等标签瞬间冲上热搜,支持和反对的声音激烈交锋,撕裂程度堪比美国大选。

在椭圆办公室,克里斯看着屏幕上滚动的新闻和股市行情,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苏西·韦斯特站在一旁。

“反应符合预期,总统女士。”苏西冷静地说,“市场积极,舆论两极,盟友震惊,对手暴怒。”

“很好,水已经搅浑了。现在,开始下一步,把‘稳定关系’、‘经济利好’、‘历史纪念’的叙事强化起来。同时,安抚东京,告诉他们,这只是战略沟通的一部分。”

她深知这是一步险棋,但也是一步能打破僵局的妙棋。她主动将自己置于风暴眼,用最直观的方式,向全世界宣告“星火革命”对华政策的根本性转向:从对抗转向竞合,从孤立转向接触。她借用“二战盟友”的历史框架,为这次访问披上了一层超越当下地缘政治纠纷的“正确外衣”,巧妙化解了部分“屈服于威权”的道德指控。同时,利用市场对稳定的渴望,在国内争取商界和部分民众的支持。

这场舆论风暴,正是她想要的。它迫使所有人正视一个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中美关系现实。风险巨大,但潜在的收益——为国内改革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撬动全球地缘格局——同样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