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科幻小说 > 混沌幻灵珠:我执斧辟命 > 第9章 幻灵进化,空间跃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笔尖坠落的瞬间,我将掌心压向地面,指尖血在幻灵空间的光膜上洇开。青冥灵根毫无反应,右拳旧伤也未再渗血。确认外界信号断绝后,我立刻调取空间日志——护魂协议启动时,幻灵珠释放出的混沌本源被巨眼凝视强行抽离,八成以上的能量储备归零,核心陷入自愈休眠。

推演功能关闭。

但空间本身在变化。

底层日志显示,混沌灵田在过去三息内吸收了大量残余法则波动,尤其是火鸦撤离后遗留的高频火纹。这些能量未被散逸,反而反向注入空间核心,引发时间流速畸变。我取出记事本,在第一页写下:“外界1息≈空间100息。”数字刚落笔,炭笔的灰屑便簌簌剥落,仿佛被某种无形的节奏碾碎。

时间正在加速。

我走向灵田边缘,蹲下身观察那株埋入地下的青冥灵根。它的根须正缓慢缠绕着一块半透明碎片——那是我左眼嵌入的幻灵珠残片脱落的部分。两者之间形成微弱的光丝连接,如同血管搏动般规律收缩。这不是被动吸收,而是主动维系。我用指甲轻刮地面,取下一粒混着血丝的土,放入布袋。灵根在共生,且具备某种判断力。

记事本翻到新页,我写下:“灵根活性↑,疑似具备意识。”

没有时间犹豫。幻灵珠无法推演,但第四层《混沌锻体经》的残缺段落仍需补全。我取出右拳的血痂,置于灵根旁。这是与火鸦建立共鸣的介质,残留着特定频率的记忆波。果然,幻灵珠碎片轻微震颤,释放出一串断续的符文残影,如数据流般在空中闪现又消散。

我闭目,以科学建模思维解析这段残影。将符文拆解为基本笔画单元,再转化为频率波形图。第一段对应骨骼重塑的震荡区间,第二段是筋膜强化的能量阈值,第三段缺失最严重,仅存一个螺旋状收尾。我对照前三层功法的运转逻辑,反向推导出可能的符文结构——不是补全,而是重构。

当最后一个笔画在脑海中成型时,我睁开眼,以炭笔在掌心复刻。符文烙入皮肤的刹那,体内混沌之气骤然躁动,沿着经脉冲向脊椎。骨骼发出细微的噼啪声,像是玉石在重新排列。第四层“玉骨成”开始运转,虽不完整,但已能自主循环。

肉身强度跃升。

我盘坐于地,引导功法深化。每一次呼吸都带动体内气流在骨隙间穿行,打磨每一寸结构。时间在空间内飞速流逝,外界不过片刻,这里已过数日。锻体经的运转越来越稳定,骨骼表面浮现出极淡的金纹,与左眼碎片的纹路频率一致,如同某种同步校准。

就在功法即将贯通的瞬间,空间壁垒突然震颤。

不是外界压迫,而是内部震荡。光膜表面浮现出螺旋状裂纹,像被无形之力从内部撕扯。我立即切断灵根与外界的微弱共鸣,防止信号泄露。随后拔出炭笔,将其插入地面,利用笔身震动测算震颤周期。

0.3秒一次。

与巨眼涡流完全同步。

但方向相反。

这不是攻击,是反向共振。空间正在主动跃迁,逃离原坐标。我迅速收拢灵根,塞入夹层,同时将记事本和血痂介质贴身藏好。跃迁过程中神魂极易震荡,必须提前稳固。

炭笔仍插在地面,笔尖微微摆动。我盯着它的摆幅,计算跃迁启动前的倒计时。0.5息、0.3息、0.1息——

在最后一刻,我瞥向混沌灵田。

那截从裂缝带回的枝桠残片,竟在此时发芽。嫩苗顶端凝聚一滴露珠,清澈如镜,映出一座模糊的宫殿轮廓。黑石垒砌,尖顶刺向混沌,门前悬浮着无数旋转的眼状符文。影像一闪即逝,露珠坠落,渗入泥土。

跃迁启动。

神魂被剧烈拉扯,仿佛穿过一道狭窄的法则通道。意识在撕裂与重组间反复震荡,左眼碎片灼痛如烙铁贴面。识海深处传来断续低语,不是警报,而是残缺的讯息:“……频率……匹配……”

我以锻体经第四层强行稳固神魂,压制幻听。金纹在骨骼上流转,与左眼碎片形成共鸣回路,将震荡能量导出体外。每一次心跳都像在敲击某种隐形的屏障,抵御着通道内的法则乱流。

不知过了多久,拉扯感骤然消失。

我睁开眼,落在一片混沌浓稠如液的区域。四周无光,却有微弱的法则波动在远处起伏,频率与青冥灵根同源。我立即收拢气息,将灵根深藏夹层,进入隐蔽状态。

左眼碎片仍在发烫,但已能视物。地面呈暗灰色,布满规则裂痕,形似巨大卵壳的纹路,每一道都深达数寸,延伸至视线尽头。我蹲下,用指尖探入一道裂缝,触感冰冷坚硬,内壁光滑如磨,不似天然形成。

我取出炭笔,在裂痕边缘划下一道短横,测试地面导能性。笔尖刚落,地面竟微微吸力,将炭屑吸入缝隙。我迅速抽手,炭笔留在原地,笔身微微倾斜。

远处,法则波动仍在持续。

我缓缓站起,右手探向左口袋,确认灵根仍在。它不再震颤,反而异常安静,仿佛感知到了什么。我将记事本翻至空白页,准备记录新坐标参数。

就在笔尖即将落纸时,地面裂痕中突然传来震动。

一道极细的青光从缝隙深处射出,直冲混沌天幕。光柱未散,反而在空中凝成一个残缺符号——正是我曾在火鸦翼上见过的“生”字残角,但末笔延伸出的螺旋线,指向我脚下的位置。

我低头。

炭笔插在地上的笔身,正以0.3秒为周期,轻微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