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陇右的夏日,天空湛蓝如洗,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泻下来,将大地烘烤得暖意融融。

风中带来的不再是早春的寒意,而是混合着泥土与植物成熟气息的暖流。

站在略高的坡地上向东北方向眺望,一片令人心悸的金色,铺陈在魏军控制的上邽城外围,广袤而沉静。

那是即将成熟的麦田。

麦浪在微风下起伏,如同金色的海洋,穗头饱满低垂,预示着一次丰硕的收获。

这与蜀军控制下的陇西三郡,那些刚刚开垦出来,尚且显得稚嫩和稀疏的屯田,形成了鲜明而刺眼的对比。

汉中,北伐军前线大营。

诸葛亮并未摇动他那标志性的羽扇,只是将其轻轻放在膝上。

他的面前,站着风尘仆仆从陇西赶回的陈到,以及一直摩拳擦掌、驻守前线的魏延。

帐内的气氛,因窗外那看不见却都能感受到的金色波涛,而显得格外凝重,又隐含着一丝躁动。

“陇右夏收在即。”诸葛亮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平静无波,却瞬间抓住了所有倾听者的心神。

他的目光扫过陈到和魏延,最终落在地图上标着“上邽”的那个点。

“司马懿深沟高垒,坚壁清野,欲困死我军于陇西,待我粮尽自退。”他缓缓说道,语气里听不出喜怒,只有冷静的分析,“然,人算不如天算。彼坚壁,未能尽收陇右之粮于城内;彼清野,亦未能焚尽这上邽城外,即将收获之麦。”

他微微前倾身体,手指在地图上上邽城外那片代表农田的区域轻轻一点,动作很轻,却仿佛有千钧之力。

“今,其麦熟矣。”

帐内一片寂静,只有魏延略显粗重的呼吸声。

诸葛亮的声音陡然拔高了一丝,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若此麦,为我所获!则司马懿粮匮,而我军粮足!此消彼长,陇右僵局,顷刻可破!此乃天赐良机,断不容失!”

魏延猛地一拍大腿,虎目圆睁,声若洪钟:“丞相明见!俺老魏早就等着这一天了!请丞相拨我精兵两万,俺这就去把上邽城外的麦子,给他割个干干净净!一粒也不给司马懿老儿留下!”

他兴奋地搓着手,仿佛已经看到堆积如山的麦粒。

诸葛亮没有立刻回应魏延,目光转向一直沉默不语的陈到:“叔至,你以为如何?”

陈到凝视着地图上的上邽城,眉头微蹙。

他脑海中迅速闪过关于上邽的信息——陇右重镇,城防坚固,守将费曜,并非张合那等喜好出城野战之辈,而是以谨慎、老成、善守着称。

“丞相,文长将军,”陈到开口,声音沉稳,“夺取麦田,确是打破僵局之关键。上邽之麦,若能尽入我手,不亚于十万大军来援。”

他话锋一转,指向地图上那座醒目的城池。

“然,正如丞相所言,上邽城坚。费曜此人,用兵沉稳,绝非冒进之徒。他深知城外麦田之重,必派重兵守护,甚至可能已将部分精锐部署于城外营垒,与城池互为犄角。”

他抬起眼,看向诸葛亮和魏延。

“我军若大队人马前往抢收,目标庞大,行动迟缓。费曜只需固守待援,同时快马报于长安。司马懿闻讯,必遣大军来援。届时,我军抢收未成,反而可能陷入魏军内外夹击之险境。强攻上邽,更非易事,伤亡必重,且旷日持久,恐麦收时节已过,徒劳无功。”

魏延一听,有些不耐:“叔至!你怎地尽长他人志气?费曜老儿,缩头乌龟而已!俺率兵前去,他若敢出城,正好野战歼之!他若不敢,俺就当着他的面,把麦子收了!看他能奈我何!”

陈到摇头:“文长将军勇武,天下皆知。然费曜职责在守城护粮,而非与我军争一时长短。他只需紧闭城门,以强弓硬弩射住阵脚,同时派小股骑兵不断袭扰我收割队伍,令我无法安心抢收,拖延时间,待司马懿援军一到,我便只能退兵。届时,非但麦子收不到多少,反而损兵折将,空耗粮草。”

魏延张了张嘴,还想反驳,但陈到的分析合情合理,他一时也找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得气哼哼地抱臂不语。

诸葛亮微微颔首,陈到的顾虑,正是他所思所想。

“叔至所言,切中要害。强攻难下,明抢易扰。费曜老成,司马懿更非庸才。此事,需用奇谋,而非蛮力。”

他重新拿起膝上的羽扇,轻轻摇动,目光再次投向地图上那片金色的区域,眼神深邃,仿佛在权衡着各种可能性。

“既要虎口夺食,又不能让老虎咬着,更不能惊动了旁边那只更凶猛的……”诸葛亮喃喃自语,帐内重新陷入一片沉思的寂静。

只有地图上上邽城外那片象征丰收的金色,依旧无声地散发着诱人的光泽,等待着能够将其攫取的妙计良策。

陈到也凝视着那片区域,大脑飞速运转。

明的不行,只能来暗的。

大队人马不行,只能用小股精锐。

如何在费曜的眼皮子底下,在魏军重兵守护之中,将这大片的麦田“搬”回来?

这需要速度,需要隐蔽,需要精准的指挥,更需要一个能够调动魏军,制造机会的……诱饵。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身旁犹自愤愤不平的魏延。

一个大胆的念头,开始在他心中逐渐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