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官场推演:我设计的未来震惊全球 > 第256章 沙盘推演矛盾根源,发现教育和医疗是关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6章 沙盘推演矛盾根源,发现教育和医疗是关键

第256章:沙盘推演矛盾根源,发现教育和医疗是关键

沙盘中,那行冰冷巨大的终极预警,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劈开了林舟之前所有关于经济发展的认知。

【终极预警:当一个社会,教育的起点开始出现无法逾越的鸿沟时,所有的经济发展,都将沦为加速社会撕裂的引擎。】

林舟猛地睁开眼睛,额头上已是一层细密的冷汗。窗外的阳光刺得他眼睛生疼,他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脊椎骨升起,瞬间传遍四肢百骸。

他终于明白了。

高新园区的抗议,不是一场简单的利益纠纷。那些激动的面孔,那些刺眼的横幅,都只是表象,是社会深层脓疮溃烂后,渗出的第一滴脓血。

病根,不在拆迁款的多少,不在房租的高低,而在希望的断绝。

当一个钢铁厂的下岗工人,发现自己倾尽所有,也无法让孩子享受到和科技新贵子女同等的教育资源时;当他看到自己孩子的老师,因为三倍的薪水,毫不犹豫地奔向那些光鲜亮丽的私立学校时,他失去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对未来的盼头。

这种被时代彻底抛弃的绝望,远比贫穷本身更具毁灭性。它会发酵,会膨胀,最终会寻找一个宣泄口。而华兴科技,这个带来财富也带来割裂的庞然大物,自然就成了最完美的靶子。

林舟闭上眼,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既然教育是根源之一,那么,还有没有其他同样致命的病根?

“沙盘,”他在脑海中下达指令,“以‘社会公平感缺失’为核心,继续推演,寻找除教育外,另一条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的核心引线。”

沙盘空间再次重构。

画面没有切换到医院或者药店,而是再次聚焦于一个普通家庭。这次,是晋北一个刚刚完成再就业培训,进入光伏产业园的矿工家庭。男人在新的岗位上干劲十足,女人操持着家务,日子似乎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突然,画面中的老人,也就是矿工的父亲,在晚饭时猛地捂住胸口,脸色煞白,呼吸急促。

心肌梗死。

救护车呼啸而至,一家人乱作一团。沙盘的视角跟随救护车,穿过晋北的街道。

【路线推演开启……】

【方案一:送至晋北市第一人民医院。预计等待床位时间:4小时。心脏介入手术专家预约:需等待2天。】

【方案二:送至省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路程:2.5小时。绿色通道已对高新区‘华兴科技’及相关企业高管家属开放,普通病人需排队挂号。专家号已预约至一个月后。】

【方案三:送至省城新建的‘和睦国际医院’。路程:2.4小时。无需等待,拥有全球顶尖心血管专家团队。预计手术费用:45万元,医保报销比例:5%。】

三个方案,三条通往不同结局的路径,像三把尖刀,直直插在林舟的心口。

他看到那个矿工,在医院走廊里,看着手机上显示的银行卡余额,那个刚刚因为拿到第一笔工资而显得充盈的数字,在45万的巨额费用面前,渺小得像一粒尘埃。

他看到老人躺在拥挤的普通病房里,痛苦地呻吟,而隔壁VIp病房里,传出的是轻柔的音乐和家属轻松的谈笑声。

沙盘的推演继续快进。老人因为没有得到最及时的治疗,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半身不遂。整个家庭,因为高昂的后续治疗费用和护理压力,再次陷入了比失业时更沉重的绝望。

矿工眼里的光,彻底熄灭了。

画面最终定格,另一行与之前同样触目惊心的文字,浮现在沙盘之上。

【次级预警:当一个社会,生命的价值开始用金钱衡量,医疗资源成为少数人的特权时,任何关于‘共同富裕’的承诺,都将显得苍白无力。】

教育,决定了未来有没有希望。

医疗,决定了现在能不能活下去。

当这两样东西都开始与普通人渐行渐远时,社会矛盾的火药桶,便只差一根导火索了。

“咚咚咚。”

办公室的门被敲响,李瑞和苏晓一前一后走了进来,打破了这死一般的寂静。

“老大,数据都拿到了。”李瑞将一叠厚厚的文件放在桌上,脸上带着一丝邀功的兴奋和急切,“我看了,这次拆迁的补偿标准,确实比市里之前的项目低了五个百分点,难怪老百姓不满意。还有这个房租,太离谱了,一个月涨了百分之三十!这帮房东简直是趁火打劫!我建议,立刻成立专案组,一方面提高补偿标准,另一方面严厉打击哄抬房租的行为,抓几个典型,肯定能把这股歪风压下去!”

他一口气说完,像个准备上战场的将军,只等林舟一声令下。

苏晓则将一份更薄的报告递了过来,她的表情要凝重得多。

“林主任,这是舆情分析。”她的声音很轻,却很清晰,“网络上,最能引起共鸣和转发的,不是在讨论补偿款具体应该多几万,也不是在骂房东。而是几张照片。”

她将手机递到林舟面前。

第一张照片,是高新区那所崭新的国际双语学校,门口停满了豪车,孩子们穿着精致的校服,笑容灿烂。

第二张照片,是旁边城中村小学破败的校门,几个孩子背着旧书包,眼神怯生生地望着对面的新学校。

第三张照片,是一个Id为“高新老王”的网友发的帖子,内容很简单:“我爸在老钢厂干了一辈子,一身的病,想去新开的医院看个专家号,挂不上。人家华兴的一个工程师,二十几岁,感冒发烧都能直接进VIp病房。我不仇富,我就是觉得,这不公平。”

这个帖子下面,有上万条评论。

“我就是那个城中村小学的家长,我们英语老师上周刚辞职,去了对面的国际学校。”

“别提了,我妈也是,排个核磁共振要等两个月。”

“他们是‘人才’,我们是什么?耗材吗?”

李瑞看着这些评论,脸上的亢奋慢慢褪去,眉头紧紧地锁了起来。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那番慷慨激昂的建议,是多么的……浅薄。

“钱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林舟终于开口,他将苏晓的手机推回,声音里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李瑞,你把补偿款提高一倍,把所有黑心房东都抓起来,也无法让那个城中村小学的英语老师回来。你也无法让那个‘高新老王’的父亲,立刻看到专家。”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背对着两人。

“我们引进了华兴科技,带来了最顶尖的人才和最先进的技术,我们以为这是在‘腾笼换鸟’,是在为这个省的未来铺路。但我们忘了,笼子里的‘老鸟’怎么办?”

“我们建起了高楼,修好了马路,把Gdp的数字做得无比漂亮。但我们正在失去的,是人心。”

林舟的声音不大,却像重锤一样,一下下敲在李瑞和苏晓的心上。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林舟,没有了往日那种运筹帷幄、掌控一切的从容,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刻的自省和沉重的忧虑。

办公室里的空气,再次变得压抑。

李瑞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发现任何经济学的模型和数据,在“人心”这两个字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那……那我们现在怎么办?”他艰难地问,“高新区那边,人还堵着门呢,华兴科技的高管已经打了三个电话来问情况了。”

“是啊,总得先解决眼前的事。”苏晓也附和道。

林舟转过身,他脸上的疲惫已经不见,眼神重新恢复了清明和坚定,甚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锐利。

“解决眼前的事,是为了解决长远的问题。如果只盯着眼前,那我们就会永远被问题追着跑。”

他拿起桌上的外套,没有走向门口,而是走向了另一侧墙上挂着的巨幅全省地图。

“李瑞,你现在,以省发改委的名义,对外发布一条公告。”

“什么公告?”李瑞立刻掏出本子准备记录。

林舟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划过,最终,没有停在高新园区的位置,而是重重地点在了那个他刚刚在沙盘中看到的,位于城乡结合部的红点上。

“就说,我,林舟,一个小时后,要去春风小学,现场办公。”

“什么?!”李瑞和苏晓同时惊呼出声。

春风小学?就是那所照片里破败不堪的城中村小学?

“老大,你没搞错吧?”李瑞急了,“火烧眉毛了!抗议的人群在高新园区,您去一个小学干什么?这……这不是风马牛不相及吗?”

“不。”林舟穿上外套,拿起那份关于春风小学师资流失的简单报告,眼神穿过窗户,仿佛看到了那群在校门口抗议的人群,也看到了在破旧教室里读书的孩子。

“那里,才是火源。”

他转身向外走去,留给身后目瞪口呆的两人一个决然的背影。

“通知公安厅,让他们告诉现场的群众,如果他们真的关心自己的未来,关心自己孩子的未来,就派个代表,一个小时后,到春风小学来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