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官场推演:我设计的未来震惊全球 > 第206章 省城交通改善初见成效,市民点赞如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6章 省城交通改善初见成效,市民点赞如潮

第206章:省城交通改善初见成效,市民点赞如潮

傍晚五点半,省城出租车司机王建国的出租车,像一个黄色甲壳虫,准时地卡死在了通往城西高架的引桥上。

“得,又得一个钟头。”王建国叹了口气,熟练地拉起手刹,熄火,然后拧开保温杯,准备开始每天的“堵车冥想”。

他在这条路上跑了十五年,对这里的脾气摸得比对自己老婆还熟。下午五点半到七点,这条引桥就是一条巨大的停车场,动一下,挪三米,再等十分钟。前段时间广播里天天吹,说要搞什么“智能交通”,要建什么“交通大脑”,王建国听得耳朵都快起茧了,心里却一个字都不信。修路、限号、摇号……这二十年,折腾的还少吗?路越修越宽,车越堵越死。

后座的乘客是个赶着去机场的年轻人,急得脑门上都是汗,一个劲儿地看手表。

“师傅,这……这得堵到什么时候啊?我八点的飞机。”

王建国呷了口浓茶,眼皮都没抬:“小伙子,放宽心。你要是坐火箭,兴许还赶趟。坐我的车,下辈子吧。”

就在这时,前面静止了近十分钟的车流,忽然缓缓地动了起来。不是挪动,是真的在走。

王建国愣了一下,下意识地点火、挂挡、松手刹。车子顺畅地往前开了五十米,然后一百米,直接汇入了高架主路。

他有点懵,扭头看了看引桥下方,那里依然是长长的车龙。可他所在的主路上,车虽然多,但都在以一种不可思议的、稳定的速度,向前流动。

“嘿,邪门了。”他嘟囔了一句。

更邪门的事情还在后面。

接下来的三公里,他竟然一路绿灯。不是巧合,而是他只要保持在六十公里的时速,前方的红灯就会在他抵达路口前,恰好变成绿色。那感觉,就像整个城市的交通信号系统都在为他一个人服务。

车里的电台广播适时响起,女主播兴奋的声音传了出来:“听众朋友们,你们感受到了吗?这就是我们省城‘交通大脑’带来的‘绿波通行’!从今天起,市区内三十条主干道的高峰期‘绿波带’正式启用。只要您按照路边电子提示牌建议的速度行驶,就能享受到一路绿灯的畅快体验!”

王建国握着方向盘的手,微微有些发紧。他看着前方再次为他变绿的信号灯,嘴巴微张,半天没合拢。

后座的年轻人也惊呆了,他看着手机上的导航,时间从预计“严重拥堵”的红色,变成了畅通的绿色,预计到达时间缩短了整整四十分钟。

“师傅……你这……你这是什么神仙开车技术?”

王建-国回过神来,脸上浮现出一种混杂着震惊和荒诞的复杂神情。他清了清嗓子,故作深沉地说道:“基本操作,坐稳了。今天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人车合一’。”

……

与此同时,城郊的旧厂房,如今的“省城智能交通指挥中心”里,气氛与王建国车里的轻松截然不同。

巨大的主屏幕上,整个省城的实时交通路网像一张精密的人体血管图。无数代表着车辆的光点在其中流动,大部分主干道都呈现出代表畅通的绿色,只有少数节点闪烁着代表拥堵的红色。

李瑞站在指挥台前,神情专注,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舰长。他的声音沉稳而清晰,通过麦克风传达到大厅的每一个角落。

“红星小区西门路口,人流量比模型预测高出百分之十二,车辆通行效率下降。齐猿,查一下原因。”

角落里,齐猿的工位像个电子垃圾堆。他顶着一头乱发,十指在键盘上敲得快出了残影,嘴里念念有词:“红星小区……西门……找到了!路口那家‘老街馄饨’今天开业大酬宾,买一送一!人流聚集是暂时的,我把这个变量加入模型,权重0.3。妈的,我的模型里只有车和人,谁能想到还有馄饨!”

他一边抱怨,一边敲下最后一行代码。大屏幕上,红星小区路口的信号灯配时微调,绿灯时间延长了六秒,原本有些拥挤的车辆立刻顺畅起来。

李瑞满意地点点头,目光扫向屏幕的另一个区域。那里是马叔的团队负责的“民情热力图”。一个刚刚被点亮的红色标记引起了他的注意。

“马叔,三号街心公园什么情况?”

马叔的声音从通讯频道里传来,带着一点嘈杂的背景音:“李主任,没事儿!几个大爷嫌新装的长椅对着风口,吹得脑壳疼。我已经让施工队的小张带人过去调整了,十分钟搞定。”

李瑞的嘴角忍不住向上扬了扬。这几个月,指挥中心每天都在上演着这样的一幕。齐猿的算法模型负责处理亿万级的物理数据,而马叔的社区网络则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那些模型无法计算的“人性数据”——比如馄饨的香味会吸引多少人驻足,或者大爷们更喜欢在哪个方向晒太阳。

正是这两者的结合,才让冰冷的“交通大脑”拥有了温度。

屏幕的右上角,是苏晓设计的“阳光工程”实时数据窗口。项目的总预算、累计支出、资金结余,每一笔都清晰可见,精确到分。就在刚才,一条信息弹出:【第四标段路面传感器供应商“宏发电子”首批产品抽检不合格率超标,系统自动终止后续合作,并将其列入黑名单。第二备选供应商“精工科技”已激活合同。】

没有争吵,没有扯皮,没有会议。一切都由冰冷的规则和代码自动执行。苏晓的“免疫系统”,正在悄无声息地为这个庞大的工程,节省下数以千万计的资金,杜绝了无数可能滋生的腐败。

短短不到半年,省城的交通拥堵指数下降了百分之四十。市民的平均通勤时间,缩短了二十二分钟。

媒体的赞誉铺天盖地而来。《省城日报》头版头条:《“林氏方案”创造奇迹,智慧交通让城市重焕新生!》。省电视台制作了专题纪录片,将林舟的团队称为“城市交通的魔术师”。

网络上更是好评如潮。市民们自发地在社交媒体上发起了“随手拍省城新交通”的话题,一张张畅通的晚高峰照片,一段段“绿波带”的行车记录视频,配上各种惊叹和点赞,在市民的手机里疯狂传播。

王建国也成了“自来水”之一。他现在最喜欢做的,就是拉上外地来的乘客,故意在晚高峰时段,跑一趟当年最堵的城西高架,然后在一路绿灯的畅行中,享受着乘客们目瞪口呆的表情。他会摇下车窗,让晚风吹进来,用一种过来人的沧桑语气说:“想当年啊,这条路……”

这天晚上,指挥中心的工作告一段落。

李瑞、马叔、苏晓和齐猿,都聚集在林舟的办公室里。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疲惫,但眼神里却闪烁着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

“总指挥,我们做到了。”李瑞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省城的动脉,我们把它疏通了。”

林舟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下方灯火璀璨、车流如织的城市。这座城市在他的脚下,仿佛一个沉睡的巨人,如今终于舒畅地呼吸起来。

他没有回头,只是静静地看着。

“王建国,男,五十四岁,出租车司机,驾龄三十年。今天晚高峰,他跑了十三单,比过去平均多了五单。收入增加一百二十元。因为回家早,他第一次赶上了女儿的学校家长会。”

林舟忽然开口,说出了一段没头没尾的话。

办公室里的四个人都愣住了。

林舟转过身,目光平静地扫过他的团队。“你们看到的,是下降的拥堵指数和提升的通行效率。而我看到的,是一个个像王建-国这样的人,他们多出来的时间,他们因此而改变的生活。”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指挥中心那张巨大的城市模型沙盘上。那上面不仅有交通路网,还有能源管线、功能分区、绿地覆盖……各种复杂的数据层层叠叠。

“交通,只是城市的动脉。”

林舟缓步走到沙盘前,伸出手指,轻轻点在了代表“市中心商业区”的那片模型上。那里的能源消耗数据,在沙盘上呈现出一种刺眼的深红色。

“动脉疏通了,值得庆祝。但如果心脏供血不足,肺部呼吸着污染的空气,这个巨人,依然是个病人。”

他抬起头,看着自己最核心的团队成员,语气平静,却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

“让城市跑得更快,只是我们的第一步。”

“现在,我们来聊聊第二步——如何让这座城市,学会‘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