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官场推演:我设计的未来震惊全球 > 第215章 周书记的力挺,这是他退休前最后的政治遗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5章 周书记的力挺,这是他退休前最后的政治遗产

第215章:周书记的力挺,这是他退休前最后的政治遗产

会议室里,时间仿佛被那幅末日般的城市废墟图景冻结了。

林舟那句“它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像投入死水中的一颗石子,余音未散,却没能激起半点涟漪。在场的人还沉浸在刚才那场长达十五年的“亲历”浩劫中,心有余悸。那不是数据,那是压在每个人心头的,一个沉重而具体的未来。

周书记缓缓将那杯早已凉透的茶放回桌面,发出了一声轻微的磕碰声。他没有看任何人,目光依然停留在屏幕上那座黯淡的城市模型上,像是在与一个老朋友做最后的告别。

他在这片土地上工作了四十多年,从一个乡镇的干事,一步步走到今天。他亲眼看着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贯穿南北,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屏幕上的一切,都曾是他引以为傲的功绩。可现在,这些功绩在沙盘的冷酷推演下,变成了一座座通往衰亡的墓碑。

林舟没有等待周书记的指令。他知道,震撼教育之后,必须立刻给出希望。

他转身,重新面对大屏幕,手指在笔记本的触控板上轻轻一点。

“各位领导,接下来,请允许我为大家展示另一个未来。”

屏幕上的景象瞬间切换。那座死气沉沉的废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崭新的沙盘模型。

如果说前一个模型的主色调是灰与红,那么这一个,就是绿与蓝。

“这是在‘零碳城市’规划下,同样为期十五年的推演。”

林舟的声音再次响起。

推演开始。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屏幕上的变化是痛苦的。代表城西重工业园区的模型,大片大片地暗了下去,无数代表就业岗位的蓝色光点随之熄灭。张副省长的脸色愈发阴沉,拳头在桌下悄然握紧。这正是他最担心的“阵痛”。

“阵痛是必然的。”林舟的声音仿佛能洞悉他的想法,“但我们不是简单地关停,而是‘腾笼换鸟’。”

沙盘上,随着传统工业区的黯淡,几个新的区域却爆发出璀璨的光芒。城东的空白开发区,一座座代表着高科技企业的模型拔地而起,光伏材料、储能技术、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一个全新的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同时,在那些黯淡下去的旧工业区,新的光点也开始浮现。那是“产业工人再培训中心”、“技能升级基地”。无数熄灭的蓝色光点,在经过短暂的“灰色”过渡期后,重新在新的产业区里被点亮,而且亮度比之前更高,代表着更高的薪资和技能水平。

张副省长的拳头,不自觉地松开了些。

时间来到第五年。

“各位请看财政数据。”林舟将一个数据窗口放大。

财政厅长的瞳孔微微一缩。推演显示,前三年,财政收入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赤字扩大。但从第四年开始,一条新的增长曲线陡然上翘,其斜率远超以往。新的高科技企业开始贡献税收,而且是几何级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另一项支出——环境治理与医疗保障开支,在经历了短暂的上升后,开始逐年下降。

一进一出,财政状况非但没有崩溃,反而在第五年实现了惊人的逆转,财政健康度甚至超过了推演开始之前。

“我们不是在花钱。”林舟的声音掷地有声,“我们是在投资。投资一个更健康的财政结构,投资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时间轴继续飞速前进。

第八年,第十年……

城市上空的空气质量指数,常年保持在代表“优”的绿色。那条曾经污浊的河流,变得清澈见底,两岸建起了风光秀丽的滨河公园,无数代表市民的光点在其中流连。

“能源互联网”已经覆盖全城。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个微型发电站,每一辆电动车都是一个移动储能单元。城市的能源调度,像呼吸一样自然高效。

李副省长一直紧锁的眉头,不知不服地舒展开来。他看到自己规划的那些新城区,不再是“鬼城”,而是真正的人才高地,房价、商业活跃度等各项指标全线飘红。他甚至看到了林舟提到的那个“收购计划”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德国的技术,结合中国的市场和资本,催生出了一家世界级的绿色能源巨头,其总部就设在省城,单这一家公司贡献的税收,就足以媲美过去一个重工业园区。

这幅图景太美好了。美好到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一丝不真实。

当时间轴最终停在第十五年时,屏幕上展现的是一座生机勃勃、流光溢彩的未来之城。沙盘中央,最终的数据弹出:

【Gdp:相较十五年前增长500%,产业结构健康度全球领先】

【高端人才净流入:超过300万】

【居民幸福指数:9.5\/10】

【碳排放:较基准年下降90%,基本实现碳中和】

林舟关闭了推演,转身,再次面向会议桌。

这一次,他没有说话。他知道,所有的语言,在两幅未来的直观对比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会议室里,依旧是死一般的寂静。但与之前的死寂不同,这一次,空气中弥漫的不是恐惧和绝望,而是一种被压抑的、即将喷薄而出的激动。

周书记缓缓地站了起来。

他没有看林舟,也没有看屏幕。他环视着会议室里的每一位常委,这些与他共事多年的同僚。他的目光从张副省长复杂的脸上划过,掠过财政厅长苍白的嘴唇,最后停在李副省长闪烁的眼眸上。

“同志们,”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但每一个字都清晰地敲打在众人心上,“刚才,林舟同志给我们看了两个未来。”

“第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稳妥,按部就班,不折腾。代价是什么?我们都看到了。那是温水煮青蛙,是抱着过去的功劳簿,一步步走向悬崖。等到我们发现脚下已经没有路的时候,连转身的机会都没有了。”

他顿了顿,拿起桌上的那本笔记本,又重重放下。

“第二个未来,看起来很美,也很远。很激进,风险也很大。刚才大家的担忧,我都听到了,也都有道理。钱从哪来?人怎么办?稳定怎么保证?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他的话锋突然一转,声调也随之拔高。

“但是!我们今天坐在这里,是干什么的?我们是这个省发展的掌舵人!我们的责任,不是守着一亩三分地,安安稳稳地等到退休!我们的责任,是为这个省的未来,为我们身后的几千万老百姓,找到一条活路,一条更好的路!”

“我快退了。”周书记的目光变得悠远,仿佛穿透了会议室的墙壁,看到了更远的地方,“我常常在想,等我退下来,我能给这个我奋斗了一辈子的地方,留下点什么?是一份还算漂亮的Gdp数据?是几座高楼大厦?还是一个安稳的烂摊子,让后人去头疼?”

他摇了摇头,眼神重新变得锐利,像两把出鞘的剑。

“不!我都不想要!如果注定要在我手上做一个选择,那我选择未来!”

他的手,重重地拍在会议桌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震得茶杯嗡嗡作响。

“这个‘零碳城市’的计划,我同意!我不仅同意,我还要全力支持!所有的压力,我来扛!所有的责任,我来负!”

“这不只是一个经济转型的方案,这是我们省在新一轮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一次‘抢跑’!是我们在未来赢得主动权和话语权的唯一机会!”

“这,就是我周某人退休前,想亲手做成的最后一件事!也是我想留给这个省,留给你们的,最宝贵的政治遗产!”

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落地有声。整个会议室里,再也没有人敢出声质疑。所有人都被周书记身上那股破釜沉舟的气势给镇住了。他们明白,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表态,这是一个即将离任的省委书记,用自己全部的政治声望和最后的光热,做出的一场豪赌。

张副省长的脸色变幻不定,最终,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又像是扛上了新的使命。他知道,自己输了,但输得心服口服。因为他看到,在周书记的蓝图里,那三百万工人的未来,不是被抛弃,而是被重塑。

财政厅长拿起笔,默默地在笔记本上写下“成立零碳城市专项基金”几个字,他知道,自己接下来要面对的,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周书记的目光,最后落在了那个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平静的年轻人身上。他的眼神里,有欣赏,有期许,更有托付。

“林舟同志,”他沉声说道,“蓝图,你已经画出来了。这很好,很壮丽。”

他顿了顿,身体微微前倾,一字一句地问道:

“但从图纸到现实,中间隔着万水千山。这条路,你来带头走。这个‘零碳城市’建设总指挥的担子,你,敢不敢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