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官场推演:我设计的未来震惊全球 > 第189章 沙盘分析父母心结,他们只是担心儿子安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9章 沙盘分析父母心结,他们只是担心儿子安全

第189章:沙盘分析父母心结,他们只是担心儿子安全

孙主任走了,带走了他那不怒自威的气场,却在病房里留下了一片更为沉重的寂静。

他带来的那份文件,就放在床头柜上,封面上的“省城交通改善指挥中心”几个字,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刺眼。孟兰的目光几次三番地扫过那份文件,又迅速移开,仿佛那不是纸,而是烧红的烙铁。

刚才那种剑拔弩张的气氛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弥漫在空气中的、手足无措的茫然。

林建成夫妇像是两个误入巨人国度的普通人,刚刚亲眼目睹了巨人们谈论着如何搬动山脉、改写河流,而他们的儿子,就是其中一个巨人。这份冲击,远比单纯的“升官”要来得具体而震撼。

孟兰不再提“辞职”两个字了。在“市里”、“交通厅长”、“等你拍板”这些词汇面前,“回江州大学当老师”的提议显得那么天真,甚至有些可笑。她默默地收拾着保温桶,盖子拧开又拧上,发出轻微的塑料摩擦声,一下,又一下,泄露着她内心的不平静。

林建成则重新站回了窗边,背影僵直。他没有再引经据典,也没有再厉声斥责。历史的厚重,在“一天三个电话催我”这种鲜活而急迫的现实面前,似乎也失去了用来参照的坐标。他一生研究的,是尘埃落定的兴衰,而他的儿子,正在亲手掀起决定未来走向的浪潮。

骄傲吗?当然骄傲。那份从心底涌起的自豪感,几乎要从胸口溢出来。但与此同等强烈的,是那份深入骨髓的恐惧。他们终于窥见儿子所站立的高度,也因此看到了那高度之下,是何等深不见底的悬崖。

“爸,妈,你们先回去休息吧。”林舟的声音打破了沉默,“我这里有护士,没事的。”

孟兰转过身,看着儿子苍白的脸,想说些什么,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最终只化为一句:“那你……那你好好休息,别想太多。汤明天我再给你送来。”

林建成也转过身,他推了推眼镜,嘴唇动了动,最后只是沉声说:“嗯,我们走了。”

他们离开的脚步声很轻,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迟疑。当病房的门被轻轻关上,将外面走廊的光亮彻底隔绝时,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

林舟靠在床头,没有动。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父母情绪的剧烈波动,那种混杂着骄傲、欣喜、惶恐、不安的复杂情感,像一团乱麻,紧紧地缠绕着他们,也缠绕着他。

孙主任的到访,是一剂猛药。它暂时压制住了父母“劝退”的念头,却也催生了更深层次的忧虑。他用一个更大的现实,覆盖了他们原有的担忧,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问题不在于他的职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问题在于,他如何才能让两位生活在普通世界里的知识分子,理解他正在做的事情,并为此感到安心,而不是恐惧。

用数据和逻辑?他试过了,在父亲的历史观面前,苍白无力。

用事实和地位?孙主任已经帮他展示过了,结果是让他们更加害怕。

林舟缓缓闭上眼睛。

他需要找到那个最根本的症结。就像他在沙盘里分析那些复杂的经济模型一样,他需要找到父母心结里的那个“核心变量”。

一抹清凉的意念在脑海中扩散开来,四周的消毒水味、仪器的轻微滴答声,都如潮水般退去。一个由无数光点构成的、无边无际的虚拟空间,在他意识深处缓缓展开。

沙盘启动。

他没有去构建宏大的省域模型,也没有去推演复杂的交通路网。这一次,沙盘中央只出现了两个朴素而清晰的人形光影。

一个是他父亲,林建成。另一个是他母亲,孟兰。

这是他最熟悉,也最不需要外部数据来填充的模型。他们的一生,他们的性格,他们的喜怒哀乐,早已刻在了他的生命里。

沙盘之上,两人的模型数据流淌而出。

【人物:林建成】

【身份:退休历史学教授,林舟之父】

【性格特征:严谨,固执,理论派,爱之深,责之切】

【核心知识体系:华夏五千年兴衰史,帝王将相权谋术,对权力斗争的残酷性有深刻的理论认知】

【当前情绪:骄傲(92%),恐惧(96%),迷茫(85%)】

【认知壁垒:将历史经验过度套用于现代政治环境,对“技术官僚”与“政客”的概念存在混淆,无法理解“数据驱动决策”的内在逻辑】

【人物:孟兰】

【身份:退休小学教师,林舟之母】

【性格特征:感性,善良,极度护子,安全感需求高】

【核心知识体系:市井生活经验,社会新闻,亲友口述信息】

【当前情绪:骄傲(95%),恐惧(98%),无助(90%)】

【认知壁垒:将“官场”与“危险”划等号,对儿子工作的认知停留在抽象的“当官”层面,无法将其与具体的、积极的社会贡献建立联系】

看着这些冰冷的数据,林舟的心却感到一阵温热。他看到了那些斥责和眼泪背后,藏着怎样深沉的爱与担忧。

他设定了推演目标:“分析父母心结的核心症结,并寻找最优解决方案。”

沙盘没有像往常一样快进未来,而是开始进行深度的因果关系解构。

无数条代表着“担忧”的红色线条从两个模型上延伸出来,指向各种各样的事件节点。有“某某官员落马”的新闻标题,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历史典故,有邻居家孩子“生意失败”的闲谈,甚至还有孟兰看过的某部电视剧里“官场倾轧”的狗血剧情。

这些庞杂、琐碎、看似毫无关联的信息,共同编织成了一张名为“恐惧”的巨网,将两位老人牢牢困住。

林舟静静地看着。他知道,这就是普通人眼中的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道听途说拼凑起来的危险。

沙盘的运算在加速,那些纷繁复杂的红色线条逐渐淡去,仿佛被一层层剥开的洋葱。最终,在所有信息的风暴中心,只剩下了一个散发着柔和白光的、最为稳固的核心节点。

一行清晰的文字,直接投射在林舟的意识中。

【核心诉求:儿子平安健康,家庭和睦。】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林舟心中所有的迷雾。

他一直试图向父母证明自己“有能力”、“有后台”、“能站稳脚跟”,他以为只要证明了这些,他们就能放心。

他错了。

他证明得越多,在他们眼中,就意味着他卷入的漩涡越深,面临的风险越大。他的逻辑,从一开始就与他们的核心诉求背道而驰。

他们要的不是一个权倾一方的儿子,而是一个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时常回家吃饭的儿子。

沙盘继续给出了分析结论。

【症结所在:认知错位。父母将你的工作抽象为危险的“权力斗争”,而非具象的“社会建设”。你越强调“职位”和“权力”,越会加剧他们的恐惧。】

【解决方案推演:修正沟通策略。剥离“官场”标签,代之以“事业”和“理想”;淡化“权力”概念,聚焦于“项目”和“成果”。将抽象的“副厅级”身份,转译为具体的“总工程师”角色。让他们看到你工作的价值,而非工作的风险。】

【建议路径:创造机会,让他们亲眼见证你工作的正面成果。例如,邀请他们体验经你优化的交通系统,或参观由你规划的、正在建设中的民生项目。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积极变化,来对冲他们脑海中虚构的危险想象。】

原来如此。

林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压在心头的一块巨石终于被挪开了。

他一直在用自己的语言体系,去和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对话。他谈论的是宏观经济、顶层设计,而父母关心的,是柴米油盐、平安喜乐。

他不需要去说服他们官场并不可怕,他只需要让他们看到,他的工作,能让路灯更亮,马路更宽,能让更多的人脸上露出笑容。

当他们看到一个孩子因为新建的公园而欢笑时,他们就不会再去想这背后有多少利益博弈。当他们坐上一趟不再拥挤的公交车时,他们就会理解这份工作的意义,远大于那个冰冷的“副厅”头衔。

他要做的,不是解释,而是展示。

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涌上心头。他睁开眼,病房依旧安静,但窗外透进来的城市光晕,在他眼中却变得格外温暖。

他拿起床头柜上的手机,准备给马叔发个信息,让他帮忙策划一个合适的“参观路线”。

就在他解锁屏幕的瞬间,手机“嗡”地震动了一下。

一条短信,从屏幕顶端弹了出来。

来自一个陌生的、没有任何标记的号码。

短信内容很短,却让林舟脸上刚刚浮现的轻松笑容,瞬间凝固。

“林副主任,恭喜高升。你博士期间那篇关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脆弱性模型》的论文,我拜读了,写得非常精彩。只是其中关于‘负外部性压力测试’的几个参数,我有些疑问,不知何时方便当面请教?”

林舟的瞳孔骤然收缩。

这不是请教。

这是战书。

那篇论文,是他所有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中,观点最激进、论证过程也最为复杂的一篇。其中为了构建模型,他引用了几个当时尚未被完全证实、存在一定争议的国外理论数据作为参数。

在学术界,这是正常的探讨。

但在官场,这可以被解释为“学风不严谨”、“理论基础不牢固”,甚至……“学术造假”。

孙主任那位纪委朋友的提醒,言犹在耳。

——“有人在翻他博士期间的旧账了。”

他们来了。

而且来得这么快,这么精准,直击他看似最无懈可击的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