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官场推演:我设计的未来震惊全球 > 第175章 日以继夜的推演,沙盘消耗精神力巨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5章 日以继夜的推演,沙盘消耗精神力巨大

第175章:日以继夜的推演,沙盘消耗精神力巨大

那一滴殷红的血,落在牛皮纸袋的扉页上,迅速晕开,像一朵在雪白纸张上仓促绽放的梅花。

血腥气混杂着浓茶的苦涩和旧纸张的陈味,在密闭的书房里弥漫。

林舟的身体向后重重靠在椅背上,衬衫被冷汗瞬间浸透,紧贴着脊背,带来一阵冰凉的触感。大脑深处,仿佛被无数根烧红的钢针同时穿刺,剧痛如潮水般一波波涌来,试图将他的意识彻底撕碎。

但他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他只是抬起手,用指背随意地抹去鼻下的血迹,指尖传来温热黏腻的触感。他的目光甚至没有在那一抹红色上停留超过半秒,便重新投向了眼前那片无形的,只有他能看见的浩瀚世界。

痛楚是真实的,但那种将整个省份握于掌心的感觉,更加真实。

他成了“神”。

一个可以俯瞰众生,拨动因果的,冷酷的“神”。

他缓缓闭上眼,再次睁开时,那双镜片后的眼睛里,痛楚被压到了最底层,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燃烧的、疯狂的理智。

【推演开始。】

随着这个念头在脑海中响起,整个“数字孪生·江北”活了过来。

时间,在这间书房里失去了意义。

林舟忘记了日夜,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疲惫。他的整个世界,被压缩成了沙盘中无穷无尽的数据流。

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去修改那份几十万字的规划草案,而是将其彻底打碎,分解成最原始的数据模块。每一个政策建议,每一项工程预算,每一个预期目标,都被还原成沙盘中的变量。

然后,他开始推演。

【变量一:在江北北部,追加投资五百亿,建设超大规模煤化工基地。】

沙盘的画面瞬间快进。

无数的工程机械开进荒原,高耸的烟囱拔地而起。短短三年,一个庞大的工业巨兽出现在北方。Gdp数据曲线陡然拉升,财政收入暴涨,当地就业率达到顶峰。

然而,画面继续加速。

第五年,沙盘的天空开始被一层灰蒙蒙的数据覆盖,代表着空气质量指数(AqI)的数值变成了刺眼的深红色。下游河流的水质监测点亮起一连串的警报。

第七年,因为环境污染,周边的农业产区出现大面积减产,土壤重金属超标。

第十年,第一批煤化工基地的工人,集中爆发了尘肺病等职业病,医保系统承受巨大压力。年轻人口开始净流出,曾经繁荣的工业新城,显露出空心化的迹象。

【推演结果:以牺牲环境与未来为代价的短期增长。十年后,治理成本将远超初期收益。方案,否决。】

林舟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一切。他就像一个外科医生,冷漠地切开江北省的肌体,观察着每一个决策带来的病变。

他端起茶杯,茶水早已冰凉,他却毫不在意地一饮而尽。苦涩的液体滑过喉咙,让他因过度消耗而混沌的大脑,获得片刻的清醒。

【变量二:全面关停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重工业,全力扶持互联网与金融产业。】

沙盘画面再次流转。

北方的工业城市,一座座工厂熄火,烟囱不再冒烟。大批失业的工人涌上街头,社会稳定指数瞬间跌至谷底。

而在省会城市,无数闪亮的写字楼拔地而起,金融街、软件园灯火通明。全省的资金和人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省会集中。

五年后,省会城市的房价翻了三倍,交通彻底瘫痪。而那些失去了支柱产业的工业城市,则彻底沦为经济塌陷区,变成了地图上一片片灰暗的色块。省会与其他地区的贫富差距,被拉大到如同天堑。

【推演结果:畸形的繁荣,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诱发社会对立。方案,否决。】

一次又一次的推演,一次又一次的否决。

林舟就像一个最顽固的程序员,在一个无比复杂的系统里,寻找着那个能让所有代码完美运行的唯一解。

院子里,桂花开了又谢。

送餐的工作人员每天三次,将食盒放在门口,又将前一天原封不动的食盒取走。他只在第三天的时候,透过门缝,看到那个年轻的身影依旧坐在书桌前,一动不动,像一尊雕塑。他曾试着敲门询问。

“林主任,您……需要点什么吗?”

良久,门里才传来一个沙哑、飘忽的声音。

“……将交通模型里的‘潮汐车道’算法,与城市大脑的实时数据流进行耦合测试。”

工作人员愣在原地,完全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只觉得那声音里透着一股非人的寒意,让他不寒而栗。自此以后,他再也不敢打扰,只是默默地送餐,收餐。

书房里,林舟的状态已经濒临极限。

他已经不记得自己多久没合眼了。只要他试图闭上眼睛,那亿万个数据点就会在他黑暗的视野里化作一片沸腾的星海,让他无法安宁。

他的黑眼圈深得像两块淤青,颧骨高高凸起,嘴唇干裂起皮。金丝眼镜的镜片上,蒙着一层淡淡的油脂,他却浑然不觉。

有时候,他会盯着桌上的那叠文件发呆。在他的视野里,那已经不是纸张和油墨。他能“看”到造纸厂的排污数据,能“看”到印刷厂的用电量,能“看”到这些文件从省发改委的办公室,经过多少人的手,最终送到这里的全部流转路径。

整个世界,在他眼中都被解构了。

万事万物,皆为数据。

这种感觉,让他恐惧,又让他沉迷。

又一次鼻血毫无征兆地流下,滴落在键盘的缝隙里。他只是木然地扯过一张纸巾塞住鼻子,另一只手依旧在虚空中挥动,调整着沙盘里的一个参数。

【警告:宿主精神力已跌破10%安全阈值,大脑皮层活跃度异常。建议立刻中止推演,进行深度睡眠。】

沙盘的警告声,从最初的急促,变得机械而麻木,仿佛也对这个宿主的疯狂感到了疲惫。

林舟像是没有听见。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推倒重来,那根他苦苦追寻的“脊梁”,终于在他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模糊的轮廓。

那不是一个产业,也不是一个区域。

那是一个系统。一个庞大的,动态的,拥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

他将其命名为——“三环驱动与数据中枢”模型。

第一环,【能源与重工升级环】。地点在江北省北部。核心不是抛弃,而是升级。通过强制性的技术革新和环保投入,将传统重工业升级为循环经济产业。煤炭,不再只是用来燃烧,而是作为化工原料,生产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钢铁,引入最先进的电炉短流程炼钢技术,大幅降低能耗和污染。这一环,是“稳”。稳住江北省的工业基本盘,稳住数百万产业工人的饭碗。

第二环,【智能制造与港口物流环】。地点在江北省东部沿海。核心是融合。利用东部沿海的港口优势和制造业基础,全面接入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让生产线变得更“聪明”,让物流变得更“高效”。这一环,是“进”。主动拥抱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抢占未来产业链的高端。

第三环,【文化旅游与生态农业环】。地点在江北省西部山区。核心是赋能。将红山县的“文化扶贫”模式放大到整个西部。利用沙盘的数据化分析,为每一个县,甚至每一个乡,量身打造独一无二的文化Ip和生态农业品牌。用文化和绿水青山,为最贫困的地区注入灵魂和造血能力。这一环,是“补”。补上区域发展的短板,实现共同富裕。

而将这三个看似独立的圆环,紧密连接在一起,驱动它们协同运转的,就是那个位于整个模型中心,也是林舟耗费心血最多的——【省级数据中枢】。

这是一个超级“大脑”。

它将全省的政务、交通、医疗、教育、金融、环境……所有数据全部打通,实时监控,智能分析。

它能提前一个月,预警某个行业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

它能精确计算出,在某个山区修建一条公路,所能带来的综合效益,从而决定投资的优先级。

它甚至能通过分析全省的学龄儿童数据和人口流动趋势,提前三年,为某个正在崛起的新区,规划出需要多少所小学和中学。

这不是一份规划。

这是一个拥有生命的,可以不断进化,不断自我修正的“数字江北”。

当这个宏伟蓝图的最后一块拼图,在林舟的脑海中拼接完成时,他整个人仿佛被抽干了所有力气。

他靠在椅子上,剧烈地喘息着。

眼前的世界,那些流动的数据洪流渐渐退去,书房的轮廓重新变得清晰起来。

他看到了桌上那杯早已发霉的茶水,看到了窗帘缝隙透进来的,一缕昏黄的暮光。

他花了很长时间,才迟钝地意识到,自己还活着。

他成功了。

他真的创造出了那口,能炖“佛跳墙”的锅。

一股巨大的、难以言喻的喜悦和成就感,从他疲惫到极点的内心深处涌起。

然而,就在这股喜悦升到顶点的瞬间,沙盘系统那麻木的警告声,突然变得尖锐无比,如同最凄厉的警报,在他的颅内炸响。

【警告!警告!宿主精神力透支超过临界点!逻辑核心即将崩溃!沙盘系统即将进入强制休眠保护模式!】

【休眠倒计时:三、二、一……】

林舟的瞳孔猛地收缩。

他最后的意识,是看到眼前的一切,那张红木书桌,那叠厚厚的文件,那缕昏黄的暮光,如同被砸碎的镜子,瞬间崩解成亿万个闪烁的碎片,然后,坠入了无尽的黑暗。

他的身体,从椅子上无声地滑落,重重地摔在地板上。

那副金丝眼镜飞了出去,在地上翻滚了几圈,最终停在墙角,一片镜片上,裂开了一道细细的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