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官场推演:我设计的未来震惊全球 > 第134章 省发改委内部的嫉妒,有人开始给他“穿小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4章 省发改委内部的嫉妒,有人开始给他“穿小鞋”

###

林舟从赵明那间充满了紫砂壶和陈年茶香的办公室里出来,走廊里的光线有些刺眼。他没有立刻走,而是靠在冰冷的墙壁上,静静地站了一会儿。

他脑海里再次浮现出周书记在地图前的身影,以及扉页上那个刚劲有力的问题。

当改革进入深水区,最大的敌人是谁?

过去,他以为敌人是张副省长那种手握资本、意图吞噬一切的巨鳄,或是李副省长那种固守藩篱、抵触一切变革的礁石。直到今天,他才真正理解这个问题更深层的含义。

最大的敌人,或许不是那些掀起惊涛骇浪的庞然大物,而是这深水区底部,那厚厚一层,由无数个赵明这样的个体组成的淤泥。

他们没有掀起浪涛的力量,甚至连暗流都算不上。但他们有重量,有黏性。他们盘踞在河床的每一个角落,用资历、用规矩、用人情世故,织成一张看不见的网。任何试图加速向上游动的东西,都会被这张网缠住,被他们的重量拖拽,在日复一日的消磨中,耗尽所有力气,最终和他们一样,沉底,变成新的淤泥。

这是一种更隐蔽,也更难缠的阻力。你甚至无法将其定义为“敌人”,因为他们每个人看上去都那么和气,那么循规蹈矩。

林舟回到项目组临时借用的小办公室时,李瑞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林哥,文件拿到了吗?我这边就等那个产业协同规划了,没有原始数据,我们的潜力县筛选模型跑不起来啊!”李瑞一看到林舟两手空空,脸上的表情垮了一半。

“赵科长说文件太多,要找一找。”林舟平静地回答。

“找一找?这是什么话!”李瑞的音量瞬间拔高,“那份文件是委里的重点档案,每年都要归档核查的,怎么可能不好找?他这就是故意的!我去找他!”

说着,李瑞撸起袖子就要往外冲。

“回来。”林舟的声音不大,却让李瑞的脚步钉在了原地。

“你现在去找他,能得到什么结果?”林舟看着他,“是跟他大吵一架,然后全发改委都知道我们项目组的人不懂规矩、顶撞老同志?还是他会笑呵呵地跟你道歉,然后告诉你文件刚好被白蚁蛀了,或者被哪个借调的临时工弄丢了?”

李瑞张了张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知道,林舟说的每一种可能,都极有可能发生。在机关里,这种软钉子最是磨人,你一拳打在棉花上,不仅伤不了对方,还可能崴了自己的手腕。

“那……那怎么办?就这么干等着?”李瑞一屁股坐回椅子上,有些泄气。

“苏晓,你那边进度怎么样?”林舟转向另一边。

苏晓正戴着耳机,全神贯注地对着电脑屏幕敲打着键盘,面前摊开着三四本厚厚的法律汇编。听到林舟叫她,她才摘下耳机,揉了揉有些发红的眼睛。

“框架已经搭好了,正在填充细节。主要是关于产业引导基金退出机制的法律适用问题,这里面涉及《公司法》、《证券法》还有国资管理条例,有些条款存在模糊地带,我需要把所有可能的法律风险都做成预案。”苏晓的语速很快,逻辑清晰。

“不急,这个要做到最细。”林舟点了点头,“你先停一下,帮我个忙。起草一份关于‘优化委内重点项目资料调阅流程’的建议报告,核心两点:第一,明确资料交接的时限,比如普通文件24小时内,加急文件4小时内;第二,建立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并行的双轨制,所有重点项目的资料必须在归档时同步进行电子化扫描,方便线上调阅。”

苏晓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林舟的用意。这已经不是单纯针对赵明一个人了,这是要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好,我马上去办。”她没有多问,立刻开始构思报告的框架。

林舟的应对方式,让李瑞看得目瞪口呆。他不抱怨,不发火,甚至没有表现出一点不快。对方用“规矩”当武器,他就要重新订立一个更高效、更无懈可击的“新规矩”。

这天下午,林舟去茶水间接水,两个综合处的女同事正在里面一边洗杯子一边聊天,看见他进来,两人的声音戛然而止,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其中一个年纪稍长的,对他挤出一个不太自然的笑:“林博士,忙着呢?”

“还好。”林舟点了点头。

等他接完水转身离开,身后立刻传来了压得极低的议论声。

“……就是他,听说早上被纪委请去喝茶了。”

“我也听说了,好像是红山县那个项目的事,摊子铺得太大,被人抓到把柄了。”

“啧啧,年轻人还是太气盛,不懂得收敛。你看他,从纪委出来还跟没事人一样,心理素质真好。”

“好什么呀,我听说是上头有人保他。他不是跟孙主任走得近吗?现在又搭上了京城的线,也不知道是什么来头……”

“再有来头,被纪委盯上了,以后也难咯……”

声音很小,但走廊里很安静,一字一句都清晰地飘进了林舟的耳朵里。他端着水杯,脚步没有丝毫停顿,仿佛什么都没听见。

回到办公室,李瑞正在打电话催促财务处。

“王姐,我们的出差补助报销单上周就递上去了,怎么还没动静啊?……啊?签字领导这周都出差了?哪个领导啊?……哦哦,行吧,那我们下周再问。”

挂了电话,李瑞一脸晦气地对林舟说:“林哥,财务处说签字的领导出差了,让我们下周再说。我刚看了一眼,那领导明明就在办公室坐着呢!”

林舟放下水杯,水面上倒映出他平静的脸。

文件被拖延,经费被卡住,背后还有人不停地散播着谣言。一张无形的大网,正从四面八方收紧,每一个网眼,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麻烦”。

这些麻烦单独看,都上不了台面,你甚至找不到一个正当的理由去发火。但它们累积起来,就像钝刀子割肉,一点点地消耗着你的时间和精力,磨损着你团队的士气。

“知道了。”林舟的回应依旧只有三个字。

他坐回自己的位置,闭上了眼睛,意识沉入脑海。

沙盘瞬间激活。

整个省发改委的大楼,在他脑中变成了一个由无数数据节点和连接线构成的复杂模型。他没有去看那些高层的权力博弈,而是将视角锁定在了自己所在的综合规划处,以及相关的几个职能处室。

他输入了指令:【追踪近期所有针对‘红山县项目组’的负面行为链条。】

沙盘之上,数据流开始涌动。

他看到,财务处那个卡住报销单的办事员,昨天中午在食堂,和赵明坐在一张桌上吃饭。

他看到,那两个在茶水间议论他的女同事,她们的直属领导,是赵明多年的牌友。

他看到,一份关于项目组申请调用车辆下乡调研的申请单,被办公室负责车辆调度的副主任压在了最下面,而这位副主任,是赵明带出来的徒弟。

一条条看似毫不相干的线索,在沙盘的推演下,最终都像百川归海一般,汇集到了一个源头——那个正坐在办公室里,悠闲地用开水浇淋着他心爱紫砂壶的老科长,赵明。

沙盘上,赵明的个人模型被放大,一行行数据显示出他的心理状态。

【人物:赵明】

【职位:综合规划处资料室科长】

【核心诉求:维护资历尊严,渴望获得与资历匹配的认可。】

【近期情绪:嫉妒(-75%),不平衡(-82%),焦虑(-45%)】

【关键行为逻辑:无法在业绩上超越林舟,因此选择利用自己熟悉规则的优势,通过制造流程障碍和舆论压力,对林舟进行“降维打击”,以此证明“年轻人有能力没用,不懂规矩照样寸步难行”,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和在老同事圈子里的“权威感”。】

原来如此。

林舟睁开了眼睛,眸子里一片清明。

他终于明白,赵明不是任何派系的人,他只是他自己。他代表的,是这个庞大系统里,所有感觉自己被时代抛弃,被后浪拍在沙滩上,却又不甘心退出舞台的“前浪”们的缩影。

对付这样的人,用权力去压,只会让他更加怨恨;用道理去讲,他根本听不进去。

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他最在乎的“规矩”,来给他重新立一个他无法反抗的“规矩”。

李瑞看着林舟闭目养神了半天,又睁开眼,脸上古井无波,心里更是没底了:“林哥,你倒是说句话啊,我们现在怎么办?真要等到下周?”

林舟没有回答他,而是拿起了桌上的电话。

李瑞伸长了脖子,以为林舟要打电话给孙主任告状。

电话接通了,林舟的语气很客气:“您好,是孙主任秘书室吗?我是林舟。我想跟您确认一下,孙主任明天上午十点,是不是有一个关于‘全省重点项目督办工作’的碰头会?”

电话那头的秘书显然愣了一下,才回答道:“是的,林舟同志,是有这么个会。”

李瑞更糊涂了,这跟我们的文件有什么关系?

只听林舟继续用平稳的语调说道:“是这样的,我们项目组在梳理‘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的可复制性时,发现了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跨部门、跨层级的资料调阅和协同工作效率,是制约项目快速推进的一个关键瓶颈。我们连夜写了一份关于‘优化委内重点项目资料调阅流程’的建议报告,希望能在这个碰头会上,占用孙主任五分钟时间,做一个简短的汇报,为后续全省重点项目的推进,提供一点小小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