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我们那代人 > 第112章 上赶着不是买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话把人架起来了,不答应好像就是不近人情一样。

拿到家里的彩礼可是关乎到大嫂的利益,进了志远爸的口袋,就相当于给了大嫂。

大嫂当然不愿意,“这也太少了,这传出去多难听啊,好像我老高家比别人差一样。”

“亲家母你说呢?我们是真想跟你们做亲家的,要不今天也不会上门,结婚的日子我们都提前订好了。”

长林妈看大嫂不好说话,转身去找志远妈。

长林看着红霞,啥也没说,红霞那边就被迷住了,“行,彩礼意思意思就行了,我干啥和别人比,长林可比她们嫁得那些人优秀多了。”

志远妈是觉得不妥当,这家人一直吹嘘条件好,一到拿钱就没声音,不知道是不重视,还是没钱,好像哪样都不是实在人的做法,她开口道:“日子定下来了,也是你们单方面的事儿,我们女方都没同意。”

长林妈有点不悦:“亲家,这日子都订了,哪有说改就改的道理,你们可不能反悔啊。”长林妈脸上堆着笑,但语气里却带着几分强硬。

大嫂说:“哪有这样的事儿!又不是我们定的!”

眼看事情要变,红霞赶紧站出来:“这事儿,我愿意,少点就少点,又不是卖女儿!”

“你这孩子!”志远妈恨铁不成钢,以后嫁过去了怕是要受苦了。

“长林爸走得早,我们这孤儿寡母的也不容易,你们等红霞爸下班商量一下吧。”

长林妈带着长林准备走了。

志远妈还是出于礼貌:“留下吃点饭吧,一会我家人就都回来了。”

“不了,长林下午还要上班,领导重视他,不给他假,今天就这样吧。”

长林妈其实是不悦的,本来以为就是走个过场,这家的女人这么难讲话,反正那个红霞被拿捏了,让她在家自己好好说吧。

“婶儿,长林,你们放心,我爸疼我,我跟他说,他肯定能同意,我妈脑筋不灵活。”红霞着急表决心。

“东西你们带回去吧。”

志远妈不想占便宜,拿着要塞到他们手里,长林妈当然推辞,一旦拿回去了,真的就不可能了。

“好了,孩儿,你们留步吧。”

长林妈先走了,长林也无所谓得跟在他妈后面。

他们一走,红霞就开始变脸了:“妈,你干啥啊!我愿意嫁给长林的!你就不能成全我们吗?”

“傻孩子!那人家明显就是不重视你啊!”

大嫂这次没跟红霞站一边:“是啊,咱妈说的对,彩礼才188,你好意思说出去啊!”

红霞不敢朝大嫂发脾气,自己气冲冲的跑出去了。

“妈,我回去了。”邱燕看完热闹要走。

“你拿一瓶麦乳精和一盒糖走吧,如果没成,我再买了还回去。”志远妈叫住邱燕。

“她又没孩子,补啥啊,你看小松还小,我这又怀着孕,肯定要多补充营养。”大嫂把两瓶麦乳精都搬回屋里去。

志远妈觉得对邱燕有愧疚,“她这人怀孕了不好说,下次妈直接拿了先给你。”

邱燕懒得争,可能婆婆心里还是偏向怀孕的大嫂吧,自己确实不知道高志远还能生不。

而且小姑子那事儿能不能成都不一定,她那人事儿多,邱燕连糖果都懒得拿,反正高家并不缺吃的。

志远妈其实心里打算,如果他们两个不能生,肯定要抱养一个,到时候哄哄大媳妇,大媳妇能生,过继一个给老二多好,省得养了外人。

高志远下了班从大屋经过,被他妈叫住了,端了点菜回屋。

邱燕也做了饭菜。

两人一起端上去,高志远开始打听:“今天定亲咋样?”

邱燕把今天发生的事情大概都讲了一遍,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那家人不行,红霞那脾气,嫁过去了肯定要受苦。”

“你别幸灾乐祸了,她受苦你有什么好处?”

高志远语气平淡,邱燕听了却心生不悦。

“是不是那个丽敏一回来你就开始变了!你不要忘了你在医院是谁伺候你的!”

一听邱燕提这个,高志远变了脸,他把碗重重一摔:“有完没完了!”

邱燕突然有点怕,她好像看到了她的那个家,她爸无数次做的动作,她流泪了。

高志远一看这样,饭也不吃了,突然从心里生出一丝愧疚,坐过去从后面抱住邱燕:“对不起,我刚才脾气急了,我根本跟她没啥的!被你误会了,我就着急了!

还有你也知道一个男人最怕别人说他不行,这关系到了我的尊严,我下次不会了,我后会注意的。”

邱燕听着高志远的道歉心里是原谅他了,可是面子上还在矜持着,不理他,晃动着肩膀,扒开他搂着她的手。

高志远收回手,轻轻拍着她的背,安慰道:“是我不好,不该冲你发脾气。”

然后自己默默的去收拾碗筷。

“明天厂里不上班了吧?你陪我回娘家,小满了,水稻该种上了,我爸妈自己忙不过来。”

“好,该帮忙还是要回去。”高志远发了脾气有愧疚,自然啥都答应。

“等到时候秋收看看能不能拿点回来吃,唉,自己种的粮食能不能吃上还不一定。”

“都听你的,咱爸是领导能多分些,我和大哥也是正式工,家里也够吃了。”高志远安慰道。

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第一个签订秘密协议,“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是自己的。”

1983年东北三省开始实行“包产到户”制度,农民种地要向国家交订购粮,大概收成的百分之三十到五十,剩下的还有扣掉大概百分之三十的农业税。

再加上好的品种的水稻是要优先完成征购任务的,所以往往农民自己的种子都是次等品,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肯定都一般。

所以真正留到农民手里的粮食并不多。

合同订购价粳稻一毛五一斤,黑市能卖到四毛多,有时候家里舍不得吃,还要拿米去换钱,种稻人吃不上白米饭成了时代特色。

这边志远爸下了班,从外面回来,大嫂坐在那里唉声叹气的。

“咋了?我的心肝宝贝?”志远爸凑上来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