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双星齐刃:魔窟伪装者 > 第158章 权柄初试暗影浮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民国三十八年七月二十六日,台北,“深蓝”基地。

郑耀先站在新任区长的办公室内,这间办公室比之前更加宽敞,厚重的红木办公桌,皮质转椅,墙上悬挂着巨大的军用地图和“深蓝”组织架构图。象征着少将肩章的星徽冰冷而沉重,赋予他前所未有的权柄,也带来了更深的孤寂与压力。

他签署的第一份正式文件,便是以区长名义下达的《关于整合情报资源、提升甄别效率的若干规定》。这份文件赋予了他调动“深蓝”及协调外部情报力量的法定权限。权力的过渡平稳而迅速,原先那些或明或暗审视他的目光,此刻大多变成了敬畏与顺从。然而,王继平眼中那抹难以掩饰的阴鸷,提醒着郑耀先,李振的触手并未因他的晋升而收回。

“区长,这是您要求调阅的近期大陆方向异常联络个案汇总。”新配属的、经过毛人凤认可的机要秘书将一份薄薄的文件夹放在他桌上。郑耀先挥退秘书,迫不及待地翻开。里面只有寥寥几份报告,大多是关于一些低级别潜伏点失联的常规记录,并未发现与刘铭章(化名:林青石)直接相关的信息。这让他稍稍松了口气,但心中的担忧并未减少。没有消息,有时就是最坏的消息。

他必须采取更主动的措施。沉吟片刻,他接通了外线,通过一个复杂的转接程序,拨通了基隆“三合兴”渔行的电话。接电话的依旧是崔掌柜。

“是崔老板吗?我上次订的那批暹罗柚木,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货?”郑耀先用的是约定的商业暗语,询问是否有来自“家里”的新消息或指令。

“沈先生啊,”崔掌柜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正要跟您说呢,海上风浪大,那批货可能还要耽搁几天。不过,之前您打听的那个‘江南的林掌柜’,他那边好像遇到点麻烦,听说铺子暂时歇业盘账了。”

“江南的林掌柜”指的就是化名林青石的刘铭章!“铺子歇业盘账”——这意味着他确实遇到了严重审查,甚至可能已被控制!

郑耀先的心猛地揪紧。他强忍着情绪,语气平稳:“知道了,多谢崔老板告知。货款我会照付,货到了通知我。” 他挂断电话,拳头不由自主地握紧。林青石处境危急,他必须尽快行动!

直接启用“掌柜”线风险巨大,可能将李建君也拖入险境。那么,只剩下一个选择,利用“昌茂贸易”这条线,反向操作。但执行这个计划,需要一个能在技术上精准操控、且暂时不被李振势力渗透的助手。赵工程师背景不明,他不敢轻信。他需要找一个新人,或者,创造一个能让王继平“被动”协助的局面。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中成型。他叫来了负责基地内部通讯监察的一名老技师,姓胡,此人技术扎实,性格耿直,与各派系瓜葛较少。

“胡技师,最近发现王继平少校使用的那个备用通讯端口,信号似乎有些不稳定,你带人秘密检测一下,重点是信号的完整性和是否有异常插入。注意,不要惊动王少校本人,结果直接向我汇报。” 郑耀先下达了一个看似常规的技术检测命令,实则埋下了伏笔。他打算利用这次检测,在技术层面做手脚,让王继平下一次发送的信息,“自然”地包含他想要传递的假情报。

胡技师虽有些疑惑,但基于对新任区长的服从和对技术问题的敏感,还是领命而去。郑耀先知道,这需要时间和技术上的精准把握。他现在能做的,只有等待,并继续利用新职权推进对厉剑锋身边人的调查。

他再次秘密召见了钱斌。钱斌的调查确认那个国防部账户持有人是厉剑锋办公室一名负责外联和后勤的副官,名叫孙义。此人背景复杂,与多个商贸公司有往来,生活奢靡,收支明显不符。

“区长,是否对孙义进行深入调查?或者直接控制起来?”钱斌请示。

“不,”郑耀先摇头,“暂时不要动他。严密监控其通讯和行踪即可。我要知道他背后,是否还有其他人。” 他担心打草惊蛇,更担心贸然行动会触及厉剑锋的敏感神经。

就在郑耀先于台北运筹帷幄之际,南京的刘铭章(林青石),正在经历人生中最漫长的“停职检查”。

他被限制在宿舍内,不得随意出入,保卫科的人随时可能来找他谈话,或者进行所谓的“例行询问”。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他表面上配合,内心却在疯狂思考脱困之法。他回想之前与苏晓晚那短暂的接触,她那声几乎无声的“电台”警示,让他明白自己最大的破绽在哪里。必须彻底解决这个隐患,但靠自己已不可能。

他利用允许阅读报纸和技术期刊的有限自由,仔细寻找着可能与外界取得联系的蛛丝马迹。终于,在一份《新华日报》的中缝,他看到了一则看似普通的“寻人启事”:“寻表弟林小石,原住白下区仁寿里,见报速与表姐周慧联系。” 落款是一个模糊的地址。

“林小石”……“仁寿里”……刘铭章的心脏猛地一跳!这是他与郑耀先约定的、极其紧急情况下使用的、通过报纸传递简易信号的暗语!“林小石”与他化名林青石对应,代表“危险”,“仁寿里”代表“需要协助”,“周慧”则是一个虚拟的联系指向!这是郑耀先在向他示警,并且可能已经尝试在外部进行营救或干预!

这则启事给了他巨大的信心,但也带来了新的焦虑,组织已经知道他的处境,但如何具体实施营救?他必须配合,并找到可信之人传递更具体的信息。

机会在一次被带去仓库清点旧设备资料时出现。他趁守卫不注意,在一份即将被移交处理的、无关紧要的旧电讯日志空白处,用指甲划下了一个特殊的、代表“需要内部协助清理特定频段痕迹”的标记。他记得苏晓晚似乎有权接触这类待销毁的档案。这是一个极度冒险的尝试,成功率渺茫,但他已别无他法。

与此同时,苏晓晚在电讯监察科内,内心同样备受煎熬。她深知刘铭章处境危险,却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和安全的方式介入。她也看到了那则《新华日报》的寻人启事,明白“林青石”已收到外部信号。这让她稍感安慰,但具体如何行动,仍无头绪。

这天,她奉命参与核对一批待销毁的旧档案清单。当她翻阅到那摞从仓库移交来的电讯日志时,手指猛地一顿。在一本日志的扉页空白处,她看到了那个熟悉的、代表紧急清理请求的指甲划痕!是刘铭章留下的!他就在附近,并且还在努力!

苏晓晚的心跳骤然加速。她强作镇定,将这本日志单独抽出,以“内容需进一步甄别”为由,暂缓其销毁流程。回到自己办公室,她仔细研究了刘铭章的请求。“清理特定频段痕迹”,这指向了之前那个被捕捉到的警示信号。她拥有系统管理权限,但直接删除核心数据风险太大。

她决定采用更隐蔽的方式。当晚值夜班时,她利用权限进入了信号分析数据库,找到了那条信号的原始记录和相关的分析报告文件。她没有删除它们,而是巧妙地修改了其中的几个关键参数,将信号的加密特征匹配度调低,将定位的精度范围大幅度模糊化,甚至在关联分析中,加入了其他几个无关干扰信号的可能性。

这样一来,这份技术证据的证明力就被大大削弱,从“高度可疑”变成了“存在多种可能,需进一步核实”。这种基于“技术修正”的操作,比直接删除更不易察觉。

处理完电子记录,她又找机会,在那份暂扣的纸质日志上,模仿其他审核人员的笔迹,添加了类似的质疑性批注,使其与电子记录相互“印证”。

做完这一切,已是凌晨。苏晓晚靠在椅背上,冷汗湿透了内衣。她知道这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但至少为林青石增加了一层保护,也为可能的辩解提供了技术上的依据。她希望,这微小的努力,能为他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七月二十八日,台北。

郑耀先等待的时机终于成熟。胡技师的“检测”报告送来,确认端口“安全”,但郑耀先知道,胡技师在按照他隐秘的指示操作后,那个端口已经具备了“特定信息插入”的功能。

他随即下达指令,让一份关于“我方成功渗透华东邮电系统高层,获悉其内部正因‘旧系统密钥残留风险’进行秘密审查,审查对象包括一名原保密局电讯处技术人员,化名‘林青石’”的虚假情报,通过特定的信息流,“自然”地流经那个端口区域。

很快,监控显示,王继平再次使用了那个秘密信道,向外发送了加密信息。内容经技术部门截获还原,正是郑耀先精心准备的那份假情报!而且,信号接收方的位置,这次被更精确地锁定在了台北市区的一处隐秘据点,该据点经查,与李振的一个秘密行动队有关。

几乎同时,钱斌也带来了关于孙义的最新监控报告:“区长,我们发现孙义昨天深夜,与一个身份不明的人在‘蓬莱茶室’秘密会面。经辨认,那个不明身份的人,极有可能是李振的一名亲信!”

孙义!李振!这两条原本看似独立的线,终于交汇了!厉剑锋的副官,与李振的人秘密接触!这意味着什么?是李振买通了孙义?还是孙义本就是李振安插在厉剑锋身边的棋子?或者背后有厉剑锋的默许甚至指使?

郑耀先感到一阵寒意。如果厉剑锋也牵扯进李振的阴谋,那他所处的环境,就不仅仅是龙潭虎穴,而是万丈深渊了!他必须重新评估厉剑锋的立场,以及自己接下来的每一步行动。

他站在办公室巨大的地图前,目光扫过台北,越过海峡,落在那片熟悉的、正在经历新生与阵痛的故土上。刘铭章危在旦夕,南京暗流涌动,台北杀机四伏。他手中的权柄,既是护身符,也是催命符。

他拿起一支红色的铅笔,在地图上台北与南京之间,重重地划了一条线。这条看不见的线上,维系着忠诚与背叛,生存与死亡。他知道,最终的较量,即将到来。而他,必须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