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双星齐刃:魔窟伪装者 > 第67章 假痴不癫暗伏杀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民国三十六年夏,南京的酷暑犹如巨大的蒸笼,将整座城市炙烤得几近窒息。前线战事失利的阴霾,与城内保密局内部愈发诡异的气氛交织,压得人喘不过气。

毛人凤的办公室内,冷气机嘶嘶作响,却驱不散那股深入骨髓的寒意。他面前站着新任电讯处处长林寒、行动处处长郑耀先以及总务处处长沈醉。

“内部不靖,何以御外?”毛人凤的声音虽不高,却字字如冰锥,“‘惊蛰’行动功败垂成,许隽如安然入瓮,又在鸡鸣寺全身而退!若说没有内鬼精准传递消息,谁能相信?!”他阴冷的目光缓缓扫过面前三人,最终定格在墙上一幅巨大的“静”字书法上,仿佛在压抑着滔天的怒火。

“局座,”林寒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冷静而锐利,“卑职到任后,仔细梳理了近期所有重大行动的通讯记录和流程,发现某些环节存在难以解释的‘巧合’。卑职建议,成立一个临时性的特别调查组,由我亲自牵头,沈处长、郑处长协同,针对所有可能接触核心机密的人员,进行一次隐秘而高效的‘忠诚度测试’。”

沈醉立刻附和:“林处长所言极是!必须把藏在心脏里的钉子拔出来!我总务处全力配合,提供一切所需资源。”

郑耀先面色沉静,指尖的香烟燃着细微的青烟,心中一凛。林寒此举,绝非简单排查,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引蛇出洞,目标极可能直指他和刘铭章。

“准。”毛人凤吐出一个字,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调查组即刻成立,林寒负总责。我要看到结果,无论涉及到谁!”

特别调查组的首次密会,在督查室一间屏蔽信号的密室进行。林寒展示了核心方案:一份精心伪造的“绝密”文件——《长江防线江阴-镇江段兵力部署及薄弱点分析》。文件内容半真半假,夹杂着极具诱惑性的“漏洞”信息,旨在引诱内鬼窃取并传递。

“此文件将按照最高密级流程,在有限范围内流转。”林寒语气平淡,却透露出掌控一切的自信,“电讯处负责模拟破译敌方可能使用的截获信号后的加密方式,并给出‘破译’后的情报价值评估。行动处需对名单上所有接触或可能间接接触此文件的人员,进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隐秘监视。总务处确保文件流转环节的绝对封闭与可追溯。”

他特意看向郑耀先:“郑处长,你经验丰富,监视的重点人员名单中,包括你行动处内部几位近期行为稍有异常的中层军官,希望你能秉公处理。”这是一招毒辣的离间计,也是将郑耀先置于火上烤。

郑耀先接过名单,目光扫过,看到了几个他暗中考察过、颇具血性和正义感的年轻军官的名字,其中甚至包括对他颇为敬仰的侦防科副科长赵仲春。他面色不变,沉稳应道:“林处长放心,耀先明白轻重。”

与此同时,在电讯处核心机房,刘铭章也被林寒单独召见。林寒将一份加密电文的仿制件推到他面前:“铭章,这是模拟共军截获那份‘绝密’文件后,可能使用的二次加密通讯。你是处里破译水平最高的,限你十二小时内,给出破译结果和风险评估。记住,此事关乎内部清查,结果直接向我汇报。”

刘铭章拿起电文,只扫了几眼,心中便是一沉。这加密方式看似复杂,实则内部结构存在几处极其隐晦、但在他这种专家眼中却如同灯塔般明显的“陷阱”特征。这分明是一个考验!如果他如实破译,并指出文件内容的“价值”,就等于承认了自己具备识别这类高级别情报真伪的能力,坐实了嫌疑。如果他破译失败或评估失误,则可能被林寒以“业务能力骤降”或“有意敷衍”为由进行清洗。

进退维谷!刘铭章大脑飞速运转,脸上却露出专注审慎的神色:“处长,这份电文加密层级很高,我需要时间。”

“时间有限,十二小时。”林寒深深看了他一眼,转身离开。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刘铭章反锁房门,拉下百叶窗。他必须将计就计!他确实迅速破解了那份“假密电”,并清晰地看出了文件内容的伪造痕迹。但他不能交出真实结果。

他铺开草稿纸,开始进行一场精心设计的表演。在破译过程中,他故意引入几个极其细微、看似因疲劳或疏忽造成的“错误”推导步骤,最终得出一份内容残缺不全、关键数据模糊、且评估结论为“情报价值存疑,可能系敌方反间手段”的报告。在撰写报告时,他还刻意模仿了曾在早期、未被林寒完全掌握其习惯时,偶尔使用过的一种旧式打字机字母“o”略带磨损的击打痕迹。这个痕迹他曾在对林寒保密的一次非核心文件归档中使用过。他将这些“错误”和“痕迹”作为潜在的、需要特定条件才能被激活的伏笔。

十二小时后,刘铭章将这份精心炮制的“失败”报告呈交给林寒。林寒仔细翻阅着,目光在那些“错误”推导步骤和模糊结论上停留片刻,又瞥见了那个细微的打印痕迹,未置可否,只是淡淡道:“辛苦了,看来这份电文确实棘手。你先回去休息吧。”

刘铭章知道,第一关暂时混过,但林寒的疑心绝不会轻易消除。

另一边,郑耀先的处境更为凶险。他拿到了那份监视名单,其中赵仲春等人的名字格外刺眼。他必须在林寒和沈醉布下的天罗地网中,既完成“监视”任务,又要保护这些可能被无辜牵连、甚至可能是心怀光明的同志。

他召集了亲信行动队,布置监视任务,措辞严厉,要求“客观记录,不得有任何疏漏”。但在分派具体任务时,他巧妙地将对赵仲春等人的监视,交给了几位他深知其性格耿直、缺乏变通、但绝对忠于他个人的老队员,并暗示“此乃局座亲自关注的要犯,需格外‘谨慎’,避免打草惊蛇,非重大情况不得轻易靠近”。这种安排,既满足了“监视”的形式,又最大限度减少了赵仲春等人被近距离窥探发现细微异常的风险。

同时,他启用了一条极其隐秘的紧急联络渠道,向“掌柜”李建君发出了警示:“内部清洗,名单附后,涉我处赵等三人,暂无确证,恐被试探,速做应对,切断一切可能关联。”他无法直接告知赵仲春,只能希望组织能通过其他方式提醒或保护他们。

然而,林寒的杀招接踵而至。调查进行到第三天,林寒突然召集郑耀先、沈醉,出示了几份“确凿”的间接证据——包括在赵仲春家附近垃圾桶发现的、与黑市情报交易点相同的烟头,以及通过电话线路窃听到的、赵仲春与一个被怀疑为共党外围组织成员的表亲的“隐晦”通话。林寒宣布,证据链已初步形成,决定当晚收网,逮捕赵仲春等三名“重点嫌疑人”!

郑耀先心中巨震,他知道这些证据多半是伪造,但林寒显然已不耐于等待,要强行坐实罪名,一方面清除潜在威胁,另一方面也是对他郑耀先的敲打和警告。必须阻止!

就在会议结束后,郑耀先回到办公室,正准备冒险再次联络,办公桌上那部红色的内部紧急电话骤然响起——是毛人凤官邸的直通线!

“耀先,”毛人凤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疲惫,“刚才林寒汇报了进展,看来内鬼即将浮出水面。你对此有何看法?”

郑耀先心念电转,毛人凤在这个关键时刻亲自来电,绝非简单询问。他深吸一口气,语气沉痛且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犹豫:“局座,卑职确实发现赵仲春近期行为有些异常,也曾训诫过他。但若说他是共党内应,卑职觉得证据似乎尚显单薄。尤其是那个烟头,赵仲春此人素有洁癖,从不在户外吸烟,而且此举恐会寒了其他弟兄的心。”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毛人凤的声音再次响起,听不出喜怒:“嗯,我知道了。你做好你分内的事,抓捕行动,暂缓。”

电话挂断,郑耀先后背已被冷汗浸透。他赌对了!毛人凤并非完全信任林寒,尤其是在涉及行动处内部、他郑耀先直接下属的问题上,他更倾向于维持平衡,避免被林寒借机清洗掉他的势力。这次暂缓,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几乎在毛人凤电话挂断的同时,郑耀先接到了“掌柜”通过死信箱传来的确认消息:“鹰已惊,巢已空。”这意味着赵仲春等三人已被组织安全转移或切断了所有联系。

当晚,预定抓捕的时间已过,林寒办公室内气氛凝滞。沈醉悻悻而来:“林处长,目标消失了!赵仲春家中无人,其表亲也于今日午后离奇失踪!”

林寒面无表情,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缓缓道:“看来,我们身边,不止一条蛇。有人比我们动作更快。”

精心布置的收网行动,因“猎物”的提前消失而彻底失败。毛人凤闻报后,大为光火,但碍于没有确凿证据,也无法深究,只得将怒火发泄到几个无关紧要的小角色身上,以“管理不善”、“行为不端”为由草草处理了事,旨在平息风波,维持表面稳定。

特别调查组虎头蛇尾,黯然收场。

风暴似乎暂时平息,但郑耀先和刘铭章都清楚,林寒的怀疑绝不会因此打消,反而会因这次挫败而更加炽烈。那个隐藏在深处的“影子的影子”,也必然在这次交锋中,更加清晰地嗅到了他们的气息。

郑耀先立于办公室窗前,目光锐利地注视着楼下院子里林寒乘车离去的背影。他的思绪不禁回到毛人凤那通关键的电话,心中疑云重重——毛人凤为何会在那一刻,对赵仲春的“洁癖”如此关注?是巧合,还是别有用心的提醒?这其中,是否潜藏着更深层的博弈?

与此同时,在电讯处,刘铭章收到了一封看似寻常的内部人事变动通知。然而,当他注意到通知上某个不起眼的编码字段,与他那份“失败”破译报告中故意留下的细微打印痕迹,形成了一种极为隐晦的对应关系时,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冷笑。

鱼饵已然无声无息地撒下,接下来,只需静待鱼儿在未来的某一天,自行上钩。林寒的试探被他巧妙化解,而他反手布下的迷局,才刚刚开始织就。这场无声的较量,远未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