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日傍晚,陈序正陪小雨在客厅搭积木,手机突然连续震动。他看到一条推送:苹果App Store季度下载量创新高。

宝贝,陈序放下积木,爸爸有个特别棒的点子!

他快步走进书房,在便签纸上写下:移动应用生态即将爆发,然后拍照发给赵知远。

五分钟后,赵知远的电话就打来了:陈总,您这个时间发这个......

立即来我家。陈序语气兴奋,带上苏梦,记得从后门进来。

一小时后,三人聚在书房。小雨好奇地探头:爸爸,叔叔阿姨也要来搭积木吗?

比积木有意思多了。陈序把女儿哄出房间,关上门立即切入正题,我们要做一款App。

赵知远推了推眼镜:我们现在的主业是硬件......

正是做硬件,才知道用户痛点。陈序打开平板,看这个数据,智能手机普及率明年将突破百分之四十。

苏梦若有所思:您想做什么类型的App?

工具类。陈序在白板上画起来,解决手机电量焦虑的智能管理软件。

赵知远皱眉:这和我们正在研发的项目是不是重复了?

恰恰相反。陈序目光炯炯,硬件解决充电效率,软件优化用电效率。软硬结合,才是完整生态。

他在白板上写下电管家三个字:我们要做的,是一款能智能调配手机能耗的App。

苏梦立即领会:比如根据使用习惯,自动调节屏幕亮度、关闭后台应用?

不止如此。陈序越说越兴奋,还要能预测用户行为,在需要时保留足够电量。

赵知远仍然疑虑:但这需要大量用户数据......

所以要先发制人。陈序敲着白板,等巨头反应过来,我们已经积累了足够数据。

这时林晚晴端着果盘进来:这么晚还在开会?

来得正好。陈序拉她坐下,我们要启动一个新项目。

听完构想,林晚晴立即问:预算多少?团队规模?开发周期?

问得好。陈序赞赏地点头,初期投入五千万,团队控制在十人以内,六个月出测试版。

赵知远吃惊:这么急?

因为窗口期只有一年。陈序神色凝重,等bAt反应过来,就没我们什么事了。

他分配任务:赵工负责组建团队,苏博士设计算法架构。记住,绝对保密。

项目代号。陈序在保密协议上签字,除了在座四位,不得向任何人透露。

深夜送走两人后,林晚晴担忧地问:同时推进这么多项目,资金压力会不会太大?

正因为资金充足,才要提前布局。陈序翻开笔记本,你看,这是未来五年的趋势预测。

屏幕上,移动互联网的曲线陡峭上升。

可是......

没有可是。陈序握住她的手,还记得我们创业初期吗?就是因为敢想敢干,才有今天。

第二天,赵知远在研发中心划出一个独立区域,挂上物联网技术研究组的牌子。

为什么选这七个人?苏梦看着名单问道。

都是单身,能加班。赵知远难得幽默,而且背景干净,与竞争对手没有交集。

首批团队成员被逐个约谈。年轻工程师杨涛听到项目内容时,眼睛顿时亮了:这个创意太棒了!

但需要签这个。赵知远推过保密协议,未来三年,未经允许不得离职。

杨涛毫不犹豫地签字:能参与这样的项目,求之不得。

与此同时,陈序正在说服顾明。

又成立新团队?顾明皱眉,现在人力已经很紧张了。

从现有项目抽调。陈序坚持,蜂鸟的优先级仅次于。

能告诉我原因吗?

因为这是下一个风口。陈序打开市场报告,错过硬件,我们不能再错过软件。

一周后,项目组悄然运转。他们在研发中心最不起眼的角落,使用独立的服务器和网络。

第一个版本要轻量。苏梦在白板上写需求,安装包不能超过10m。

杨涛提出建议:我们可以先做电量预测功能,这个最能体现技术含量。

但用户最需要的是充电提醒。另一个成员反驳。

远在办公室的陈序,通过监控看着团队讨论,露出满意笑容。

林晚晴走进来:这么关心,为什么不亲自指导?

要给他们成长空间。陈序关掉监控,而且,我还有个更重要的事。

他在日历上圈出一个日期:下个月苹果开发者大会,该去会会未来的对手了。

你要去美国?

顺便考察硅谷。陈序眼神深远,是时候让序言的目光放得更远了。

当晚,团队取得首个突破。杨涛兴奋地汇报:我们找到了预测模型的关键算法!

而这一切,都被隐藏在花盆里的窃听器传到了孙正明耳中。

物联网研究组?他冷笑着对电话那头说,陈序又在玩花样。继续监视。

夜色中,一场关于未来的角逐,在无人知晓的角落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