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违反信的人该如何处罚,请诸位各抒己见。”之前儒家的信,只关乎个人修养。讲不讲诚信,一般都只会受到道德谴责。
但现在苏文打算把道德谴责,提升到法律处罚的层面。
契约精神其实也没那么高端,将儒家的信,提升到公共遵守的道德和规矩的高度,并建立处罚机制,就是契约精神。
“违反信之美德不是什么杀人放火的大罪,因此只能在财产上对其进行处罚,而不能施之以杖刑、苦役、坐牢甚至砍头等严刑。”冯思远首先发言。
“属下建议……属下先用例子说明。”姚辉站起身来发言,“比如甲商和乙商签订买卖契书,甲商中途返回违反了契书,那么就处罚他契书银两的一成罚银。将这种处罚形成正规的律法条文,让以后商贩之间的纠纷案件有法可依。”
“当然要建立完善的律法。”苏文点点头,“这部律法,就叫做《信德法》”
“一成罚银的处罚太轻了,至少要提高到五成,才能对不守信者以威慑。”
“五成的罚银?这处罚也太严厉了吧。”人群纷纷震撼,窃窃私语,交头接耳起来,“如此一来,以后谁敢不守信?”
“还从来没听说过如此重的罚银!”
“这完全称得上是重典!”
“姚辉说的不错,信德法的确是重典。”苏文认可了他的说法,“不过它是经济……银钱上的重典,而不是人身处罚的重典。”
“所谓乱世用重典。”
“请问主公,当前翼州百姓安居乐业,食可果腹,衣可暖身,再也没出现过饿死人的现象。与其他省府州府的情况相比,已经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各行各业正在有序、蓬勃发展,一派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气象,如何称得上乱世呢?”同州郑进问道,“因此乱世用重典这句话,用在翼州似有不妥。”
“本官所指的乱世并非是指物质上的乱世,而是指信德上的乱世。”苏文看了他一眼,眼神严厉,“以后这样的话,不要再说了。”
“遵命。”郑进心中一颤,恭敬答应。
你以为郑进是真不懂苏文指的是信德上的乱世而非百姓生活上的乱世?
他懂!
之所以佯装不懂,是为了专门说出‘翼州百姓安居乐业’那一番话。翼州百姓生活的大幅度改善,是苏文治理下的结果,他这么说是在变相拍苏文马屁。
然而他的心思,一下就被苏文看穿。
这种话虽然听起来很舒服,但在人群都在商议政务大事的时候插进来,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如果纵容他这种心机,那么严肃、庄严的政务会议,就容易沦为拍马屁的会议。
这种不正之风,必须斥责。
“要把《信德法》提升到全民遵守的高度,不但百姓、商人遵守,官府也要遵守。”看到郑进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苏文继续,“建立公示栏,翼州府包括各县级官府以身作,则带头坚守。把官服采买、工程发包的所有详细内容,公示给全体百姓。”
“以示官府以民为重之信,我们这些为官者,都在秉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信。”
“遵命!”人群纷纷震撼:公示官府采买工程发包的内容给百姓?这可是开天辟地第一遭。
“主公,属下对此有异议!”一名叫做魏天瑞的州判站起来,慷慨陈词,颇有一股忠臣不畏死,拼死进谏的架势,“公示官府的所有办事内容给百姓,如此一来官府有还什么威信可言?”
“官府失去了威信,将来如何驭民?”
“百姓畏威而不怀德!此外古语有言: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
“此乃卑职肺腑之言,完全是为了主公着想,为了翼州的将来。”
“主公如若不听劝诫,打算处置卑职,卑职绝无怨言。”
苏文听闻此言眉头一挑,道:“圣人历来强调‘为政以德’,汝竟敢说百姓畏威而不怀德,竟然大放厥词说官府必须靠威才能治民?德就不能治民了?”
“你这是在否定圣人的话啊!”
“而且你说的还是驭民,而非治民。”
“圣人圣训‘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社稷都要次之,何来驭民一说?”
“主公!公示官府事务此举万万不可施行!”魏天瑞听到苏文驳斥,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提议被无情拒了,大叫起来,“虽然圣人的确说过以民为重,但历朝历代,哪一任君主不是在驭民、牧民?哪一个王朝不是表面为政以德,实则是以威治民……”
苏文声音平静,却有不可抗拒的威严,“来人,把这个不尊德化之人拖出去!”
“剥夺其官职,贬为庶民。”
就你知道这些?天底下的人都是傻子就你一人聪明?看着被强制架出去的魏天瑞,苏文心中冷笑:你以为在场所有人都是傻子,都看不出历代王朝都是表面为政以德实则以威治民,就你一个人看出来了?
众人皆醉你独醒呗?
然而大家都知道但却不说,是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以民为重治民要优于以威治民。
此外,现在翼州是谁在做主?
谁的话是圣旨?
大家都看出了翼州大小事都是本官一人做主,本官的话就相当于圣旨,而你却偏偏与本官唱反调。想要给自己打造一个‘魏征’人设,公然挑战本官权威?
至于你说历代王朝都这么干。
你以为本官不知道?
本官是不想翼州走历代王朝的老路而已。
本官是要让翼州繁荣千年万年,而不是历代王朝的三百年寿命。
自以为自己是聪明人,众人皆醉我独醒,实则是所有人当中,最蠢的一个。
看到魏天瑞被拖出去,在场其他官吏目不斜视。
更没有窃窃私语,扰乱会场秩序。
他们的段位比魏天瑞高多了。
“行了,会议继续。”苏文摆摆手,继续发言,“之前讲了官府要对百姓示之以信,仅仅是公示政务还远远不够,因为这些文字的东西容易造假。”
“再加一条。”
“各级官吏在执行公务的时候,必须在官服上显眼位置,绣上诚、信二字。”